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位置:首页 > 药食/药食 > 干姜介绍

干姜

(gàn jiāng)
干姜

干姜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姜干

干姜功效:镇吐杀菌助阳解毒驱寒促消化促进消化帮助消化活血驱寒增进食欲

干姜用于: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外感风寒

干姜禁忌: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食。

干姜适宜: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简介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食材介绍菜谱做法相宜相克相关文章营养成分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_干姜的营养价值_干姜的食用禁忌_干姜的适用人群

的功效与作用

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于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肺寒久咳气喘,痰多清稀。

干姜营养价值

干姜含挥发油2%~3%,为淡黄色或黄绿色的油状液体;干姜含多量姜辣烯酮,少量姜辣醇,微量姜酮;生姜含多量姜辣醇,少量姜辣烯酮,无姜酮。

干姜的食用禁忌

阴虚,内有实热,或患痔疮者忌用。久服积热,损阴伤目。高血压病人亦不宜多食。

干姜的适用人群

阳虚体质

查看详情 >>
干姜的选购_干姜的存储_干姜的食用方法

的选购

与附子的鉴别

二者皆为辛热之品,均能温里散寒,回阳救逆,同可用治阴寒内盛,脾阳不振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泻,以及亡阳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

附子有毒,其温里散寒、回阳救逆之力较强,为温里散寒之要药、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并善于补火助阳,善治肾阳、脾阳、心阳虚证;以及寒湿痹痛等证,以治中下二焦之里寒证为主。

干姜虽温里散寒、回阳救逆之力不如附子,但又能温肺化饮,以治中上二焦之里寒证为主。

与高良姜的鉴别

二者皆为温中散寒的主药,主治脾胃寒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证,或阳气不足之虚证,均可配伍使用。两者在临床常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

干姜用于暖脾阳,偏治脾寒腹痛泄泻。又能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治亡阳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以及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症。

高良姜则长于散胃寒,善治胃寒冷痛,以及寒凝气滞,噫气呕吐等症。

与生姜辨别

干姜虽与生姜同出一物,但由于鲜干质量不同其性能亦异。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饮,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与寒饮犯肺喘咳等证。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 “呕家圣药”。

干姜的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干姜的食用方法

1.用于脘腹冷痛,寒呕,冷泻。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 治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姜用,如二姜丸。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多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理中丸。

2.用于亡阳证。本品性味辛热,能回阳通脉。故可用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之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

3.用于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本品辛热,善能温肺化饮,常与细辛、五味子、麻黄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查看详情 >>
干姜(营养成分/每100克)食物热量表>>

评价:低钠盐,低饱和脂肪酸,富含烟酸,富含磷,富含钾,富含蛋白质

查看全部营养成分
干姜的做法干姜的做法大全>>
干姜相关文章干姜的更多文章>>
同类食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