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皮肤科

脚气

专题介绍饮食禁忌相关食谱相关文章
简介脚气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脚气由真菌引起,一般通过接触传播,比如共用拖鞋共用洗脚盆等,也有缺乏维生素B族引起的。平时需注意多食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脚气病通常也称为维生素B1缺乏症,是由于缺乏水溶性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引起的全身疾患。因此适量补充维生素B1对消除脚气是十分必要的。米糠、麸皮、瘦肉、白菜和芹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还应多食一些新鲜蔬果,西红柿、红枣、青菜、苹果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忌辛辣食物。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是否医保: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患病比例:0.53%

传染方式:接触传播

并发症:甲癣、 手癣、 灰指甲、 癣菌疹

治疗常识

挂号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7-21天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盐酸特比萘芬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100元)

温馨提示

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宜吃食材更多>>
1、多吃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   2、宜吃高蛋白质的食物   3、多吃各种粗粮
忌吃食材更多>>
1、忌食油炸、油腻食品   2、忌食辛辣、生痰上火食物   3、禁抽烟、酗酒
脚气_足癣_足癣病因_足癣临床表现_足癣治疗_足癣预防

足癣(俗名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

癣病

足癣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具有传染性。足癣在全世界广为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普遍。在我国,足癣的发病率也相当高。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而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却很丰富,出汗比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此外,足底部位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皮肤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足癣。肥胖者因趾间潮湿,汗液浸渍易患足癣。足部皮肤受外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也是诱发足癣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导致物质代谢紊乱,皮肤含糖量增加导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足癣。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使皮肤正常菌群失调,也会增加足癣的易感性。

足癣的发病还与生活习惯有关。有些人不注意足部清洁卫生和鞋袜的情况,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孳生场所。

足癣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可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继发感染。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真菌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冬季病情多好转,表现为皮肤开裂。有以下几种类型:

1.水疱型

多发生在夏季,表现为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

2.糜烂型

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第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

3.鳞屑角化型

症状是足跖、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

足癣治疗

1.趾间有糜烂、渗液者

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强的药,最好先使创面收敛干燥再用药。可以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然后外用油剂或粉剂,待皮肤干燥后改用盐酸特比萘芬等霜剂或软膏。

2.如果皮肤角化增厚严重,抗真菌药物很难渗透吸收

可以先用10%水杨酸软膏或复方苯甲酸软膏等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皮肤干裂明显者,可以每次温水浸泡,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皮肤干裂明显者,可以每次温水浸泡后局部涂油膏,然后用塑料薄膜封包,外缠绷带,24~48小时后除去,然后再用抗真菌药。

3.足部起小水疱,未破溃者

可以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然后选用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霜剂。

4.足癣合并细菌感染,原则上应先局部抗细菌感染

可以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黄连素溶液湿敷,严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头孢氨苄胶囊、红霉素等。

5.全身治疗

对于顽固的足癣,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以给予口服药。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这些口服药物效果好,但应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副反应,肝功能不良者忌用。

6.要坚持用药

足癣是一种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质层中生长繁殖,需长期用药才能彻底去除。因此,足癣的症状缓解后,仍需坚持用药,皮肤的代谢周期为28天左右,用药时间一定要坚持四周以上。最好进行真菌检查及培养,连续三星期都是阴性才算治愈。

7.不要乱用药

足癣用药最关键的是应按照分型进行连贯正规的治疗。切勿自行盲目治疗,常常使病情延误和加重。

8.用药要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

破溃处不能用酊剂,皮肤变厚,裂口应该用软膏。

9.足癣发生继发感染时,局部出现急性炎症

就不能按一般足癣治疗,应该先处理继发感染。如有红肿,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呋喃西林液冷温敷,必要时还要全身应用抗生素。

足癣预防

1.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足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

2.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3.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趾缝紧密的人可用干净纱布或棉球夹在中间或选择分趾袜,以利于吸水通气。

4.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5.情绪宜恬静,兴奋和激动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足癣。

6.足癣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继发感染。

查看详情 >>
手足癣_手足癣病因_手足癣临床表现_手足癣治疗_手足癣预防

足癣是指皮肤癣菌侵犯指趾、趾间、掌跖部所引起的感染。在游泳池及公共浴室中穿公用拖鞋易感染足癣,手癣常由足癣感染而来。病原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及表皮癣菌等,近年来白念珠菌感染也不少见。

手足癣病因

手足癣是发生于掌、跖与指、趾间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致病菌手足癣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

足癣俗名“香港脚”,又叫脚气、脚湿气。真菌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的了温床;冬季病情多好转,表现为皮肤开裂。这是一种接触传染病,会因共用面盆、脚盆、脚巾、手巾、拖鞋及澡盆而迅速传播。

手足癣临床表现

本病按临床表现分为四型:

1.浸渍型

多见趾(指)间皮肤发白,糜烂、浸渍,边缘清楚,去除浸渍的表皮,留下潮湿的鲜红新生皮肤。

2.水疱型

多见足底或手掌出现水疱,甚至几个水疱融合成较大的水疱,边界清楚,皮肤不红,疱破脱屑。

3.鳞屑型

多以脱屑为主,间有少数水手足癣疱,疱干脱屑,边界清楚,炎症不明显。

4.增厚型

多见掌跖皮肤增厚,夏季水疱脱屑,入冬则皮肤开裂。

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往往是夏季发作或加重,冬季气候干燥时减轻或症状消失,故冬季是治疗手足癣的最佳时机。

手足癣治疗

咪康唑或酮康唑霜剂涂于患处,每天2~3次。皮损糜烂者,可用癣根净或2%龙胆紫液外涂。但由于真菌感染在皮肤深部,外用药物难以根治。要彻底治愈手足癣还应到医院皮肤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手足癣预防

1.平时要讲究个人卫生,不要用公用拖鞋、脚盆、擦布等,鞋袜、脚布要定期灭菌,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2.手足多汗和损伤,往往是脚癣或手癣最多见的诱因之一,平时要减少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物质对手足皮肤的不良刺激,少饮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酒类等。3.晚上洗脚或洗澡后,要揩干趾缝间的水分,扑上消毒撒布粉,目的在于尽量保持各趾间的干燥,以防止表皮霉菌的再感染。

4.鞋袜、脚布要定期灭菌,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浴室、游泳池等公共场所是传染足癣的主要地方,应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

查看详情 >>
相关文章更多>>
食谱更多>>
相关标签
皮肤科 其他疾病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