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识
是否医保:否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10%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头痛
治疗常识
挂号科室:中医科 中医综合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5天
治愈率:92%
常用药品:丁硼乳膏、一清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温馨提示
注意口腔清洁卫生,经常漱口,早晚刷牙。
一、牙痈的病因
多由阳明胃经火毒郁而不宣,上攻牙龈所致。表现为牙龈深处肿起而胀硬,焮红疼痛,甚则肿连腮颊等。类今之牙周脓肿疾患。《疮疡经验全书》卷一:“牙边生痈者如豆大,此脾胃二经火也。宜用小刀点破,搽以冰片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牙痈胃热肿牙床,寒热坚硬痛难当,破流脓水未收口,误犯寒凉多骨妨。”治宜清胃、泻火、解毒、消肿。可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化裁。热盛者服蟾酥丸;便秘服双解贵金丸。外治:搽冰硼散,若有多骨(即死骨)应取出。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牙周脓肿并发颌骨骨髓炎,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便加快痊愈。
又名附牙痈、牙蜞风,牙痈风等。以牙龈痈肿,疼痛溢脓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又称牙棋风。牙痈多因平素牙齿保护不当,牙体被蚀或有裂损,风热邪毒侵袭,引动胃火上蒸于牙龈所致。多发生于龋齿周围牙龈,初起牙龈肿胀,坚硬,焮热疼痛,遇冷则痛减,渐渐形成脓肿,并穿溃出脓,脓稠色黄臭秽,脓溃后肿痛减轻,伴有发热,头痛,口渴口苦,舌红苔黄,脉洪数。
二、牙痈的诊断要点和辩证分析
牙痈的诊断要点
1.症状患牙有浮出或伸长感,疼痛较剧,呈持续跳痛,咀嚼时痛更甚。
2.检查齿龈局限性红肿,初硬后软,有溃脓或穿溃出脓,触叩患牙则痛剧,患牙松动,腮颊肿胀,臖核肿大、压痛。
3.本病需与牙咬痈相鉴别(参见牙咬痈)。
牙痈的辨证分析
多由于平素不注意口腔卫生,或牙齿保护不当,致使牙体被龋蚀,秽毒郁结于龈肉及牙根,聚积渐化成脓;或由于平素嗜食辛辣厚味,脾胃蕴热,热毒壅盛于里,积困中焦而化火,火性上炎,火热循经至牙床而腐肉成脓;或风热邪毒直侵人体,引动脾胃之积热,风热与胃火交蒸,循经上冲于牙龈而成牙痈。本病为阴明胃经热毒炽盛所致,所以总的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清胃泻火,消肿排脓。
牙痈的辨证论治
秽毒结聚【证见】牙痛反复发作,龈肉亦多次受累。每因过度劳累或口腔不洁时,突发牙龈红肿,龈袋溢脓,牙齿有浮出感,叩痛。伴有高热,乏力,头痛,咽痛,食欲不振。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三、牙痈快速治疗法
【治法】清胃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排脓。
【方药】
1.主方清胃汤(吴谦《医宗金鉴》)合仙方活命饮(陈自明《妇人良方》)加减
处方:生石膏30克,黄芩15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12克,黄连10克,升麻6克,穿山甲15克,乳香6克,没药6克,赤芍12克,金银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牙痈久治不愈,反复溢脓,疮口不收者,宜补气益血,托里排脓,宜选用托里消毒散。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2丸,片剂每次2―3片,每日2~3次。
(2)六神丸,口服,每次1岁1粒,2岁2粒,3岁3~4粒,4~8岁5―6粒,9―15岁8―9粒,成人10粒,每日3次,噙化或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牙周败毒饮(徐治鸿经方,见《名医名方录》)
处方:见“秽毒结聚”单方验方。
四、牙痈的其他治疗方法
牙痈的外治法
1.牙痈初起,未破溃时,用冰硼散搽牙龈肿胀处,或用六神丸2―3粒用温开水溶成糊状,搽于牙龈肿痛处,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
2.若已成脓,按龈肉软处便是痈头。痈头可用消毒针头轻轻刺破,或用消毒刀尖挑破,去除脓血,再搽以冰硼散或金玉丹。
3.牙痈已溃,可用珠黄散外敷,以清热祛腐生肌。
4.若牙痈反复发作或溃后久不收口而成牙漏者,可用金玉丹制成条状,插入漏管中,以解毒排脓生肌。
5.若腮颊部肿痛,可外敷金黄散,以消肿止痛。
牙痈的中医食疗法
1.针灸治疗选用合谷、颊车、下关等穴,针刺用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疏通经络、泻热消肿止痛。
2.饮食疗法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