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位置:首页 > 儿科 > 儿科综合

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

专题介绍饮食禁忌相关食谱相关文章
简介猪带绦虫病(taeniasis suis)是由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疾病;囊虫病(cysticercosis)又称囊尾蚴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即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组织内引起的疾病,可造成严重的临床损害。是我国常见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是否医保:

易感人群:儿童

患病比例:0.0006%

传染方式:消化道传播

并发症:癫痫、 脑积水、 共济失调、 脑疝

治疗常识

挂号科室:儿科 儿科综合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阿苯达唑片、吡喹酮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800元)

温馨提示

猪带绦虫病是由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疾病;囊虫病又称囊尾蚴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即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组织内引起的疾病,可造成严重的临床损害。是我国常见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

宜吃食材更多>>
1.宜吃含有胶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宜吃性味平淡的食物; 3.宜吃酸性比较重的食物。
忌吃食材更多>>
1.忌吃活血化瘀的食物; 2.忌吃含有咖啡因的食物; 3.忌吃碱性比较强的食物。
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饮食禁忌其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饮食禁忌

一、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饮食原则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二、预防护理

1.积极治疗病人。

2.加强粪便、猪圈管理。

3.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教,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带囊尾蚴的猪肉,切生熟食的刀砧分用。

4.加强肉类检查尤其加强对农贸市场商贩及农村自销猪肉的检查与管理。

三、病理病因

1.猪带绦虫(taeniasolium)又名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有钩绦虫。成虫与牛带绦虫形态上很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虫体较小,长约2~4m,较薄而透明。头节近似球形,直径0.6~1mm,除有4个吸盘外,顶端还具顶突,其上有小钩25~50个,排列成内外两圈,内圈的钩较大,外圈的稍小,故名有钩绦虫。链体节片数约700~1000节,成节中卵巢分3叶,多一中央小叶;孕节中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约7~13支。虫卵和牛带绦虫卵相似。

2.生活史人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但也可作为其中间宿主。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头节深埋于肠黏膜内,孕节常单独或5~6节相连地从链体脱落,随粪便排出。虫卵或孕节被猪等中间宿主吞食后,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经血循环或淋巴系统而到达宿主身体各处,以猪肉内为最多,称为“米猪肉”或“豆猪肉”。当人误食生的或未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囊尾蚴的头节翻出,吸附于肠壁,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见图1,寿命可达25年以上。

二、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皮下囊虫结节应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脂肪瘤、结节性硬化等相鉴别

(1)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往往皮肤有浅棕色斑点及阳性家族史,结节呈串珠样沿神经干走向分布,活组织检查更可明确诊断。

(2)脂肪瘤:质软,分叶状,常呈对称性,有家族史,可有巨大型,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3)结节性硬化:常有阳性家族史,多在幼年起病,面部常有皮脂腺瘤。

(4)结节性脂膜炎:皮下结节处皮肤红肿,儿童有发热、肝脾大、骨髓抑制等,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2.脑囊虫病应与原发性癫痫、颅内肿瘤、结核性脑膜炎等鉴别

(1)原发性癫痫:往往有阳性家族史,颅脑CT或MRI无阳性发现,脑囊虫病常有绦虫史、皮下结节。免疫学检查有助诊断。

(2)颅内肿瘤:经免疫检查和CT或MRI检查则不难将二者鉴别。

(3)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规、蛋白和细胞数中等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涂片可能发现结核杆菌,若结合免疫学检查和脑CT则可确定诊断。

三、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潜伏期2个月至数年不等。

1.猪带绦虫病由成虫引起,与牛带绦虫病大致相似。

2.猪囊尾蚴病由于寄生的部位、数目及人体反应不同,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1)脑囊尾蚴病:症状极为复杂多样,可全无症状,也可突然猝死。临床分型,观点仍不一致。癫痫是最突出的症状,重者可呈癫痫持续状态,一般在排虫后或皮下囊包出现后半年出现,1/10可自行缓解。颅内压增高、精神失常亦为常见症状。头痛、呕吐、眩晕、耳鸣、失明、感觉障碍、截瘫等也有出现。

在脑室者,常引起间歇性脑积水,晚期致永久性机械性梗阻。临床上出现脑神经及脊神经受累的症状,易导致病毒性脑炎,且病死率增高。

(2)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常无明显症状,仅在偶然触摸皮肤或体检时发现。皮下结节呈圆形或卵圆形,微隆起或不隆起于皮肤表面,大小相近,如黄豆或蚕豆,中等硬度,如软骨,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无压痛,常分批出现,亦可自动消失。肌肉内大量寄生时,肌组织被挤压、变性、萎缩,患者四肢因非肌纤维代偿性增粗即假性“肌肥大”,出现四肢软弱无力,甚至行走困难。经过一定时间最后钙化。

(3)眼囊尾蚴病:可发生于眼的任何部位,但以玻璃体最为多见,其次是视网膜。检眼镜下可见灰白色带有蓝色反光的圆形囊泡,周围呈金黄色光圈,有时可见虫体蠕动。玻璃体混浊,重者失明。

四、小儿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治疗方法

 1.猪带绦虫病的治疗治疗药物同牛带绦虫病。但应注意,治前明确诊断是否同时伴有囊尾蚴病,若使用吡喹酮或阿苯达唑治疗时,更应注意因伴有囊尾蚴病而可能导致严重的药物副反应,应予住院治疗为宜。一般首选南瓜子槟榔、甲苯达唑能驱出完整虫体,无致囊虫病危险。氯硝柳胺(灭绦灵)对虫卵无效,有致六钩蚴感染的危险,一般不用。

2.囊尾蚴病的治疗

(1)治疗原则:

①所有囊尾蚴病人均应住院治疗,密切观察服抗虫药后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②对有猪带绦虫病的患者,应先驱治绦虫。

③对临床上癫痫发作频繁或颅内压增高者,应先作降颅压治疗,必要时需外科施开窗减压术后再行抗囊虫药物治物。

④眼囊尾蚴病应手术治疗,不可采用杀虫治疗,因杀虫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加重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2)病原治疗:

①阿苯达唑(albendazole):又名丙硫咪唑,因其作用温和、缓慢、副反应轻,疗效确切,目前一般用做首选药,总有效率98%左右。剂量:15~20mg/(kg·d),分2次饭后服用,10天为一疗程,一般需2~3个疗程或更长,每疗程间隔2~3周。未愈者可适当增加疗程或改服吡喹酮治疗。副作用重者可予对症处理,暂停服药,降颅压,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②吡喹酮(praziquantel):给药剂量:治疗皮肌型囊尾蚴病总剂量为120mg/kg,3次/d,分4天口服;脑囊尾蚴病患者,采用总剂量180mg/kg,3次/d,分9天口服。总有效率近98%,杀虫迅速,效果良好。间歇2~3个月重复1次。此药副作用较为严重,多因虫体死后,炎症反应和水肿加重,出现原有症状加剧,颅内压明显增高,个别病例治疗后因发生脑疝而死亡,故应高度警惕,必要时先降颅内压再行治疗。

(3)手术治疗:

①眼囊尾蚴病应进行手术摘除。

②脑囊尾蚴病,主要适用于脑实质内单发大型囊泡或多囊泡聚集产生占位效应;脑室、脑池内囊虫引起梗阻、脑积水,颅内压增高;椎管内囊虫引起脊髓压迫症。

(4)对症治疗:对颅内压增高者,小儿可给予20%甘露醇1~2g/(kg·次),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10mg,静滴,1次/d,连续3~7天后再行病原治疗。对严重颅内压增高、视力明显下降,经上述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双侧颞肌下减压术。对癫痫频发者,除降颅内压外,应选用*(安定)、*钠、苯妥英钠等药物。

查看详情 >>
相关文章更多>>
儿科综合 其他疾病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