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识
是否医保:否
易感人群: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
患病比例:0.0005%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基底细胞瘤、 小儿基底细胞痣综合征
治疗常识
挂号科室:肿瘤科 肿瘤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
治疗周期:3-6周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8000——30000元)
温馨提示
限制食用高盐的食物。
一、基底细胞瘤的原因
1.组织化生
基底细胞瘤可能从原始上皮性胚芽细胞衍生而来,主要由间质依赖性多潜能基底样细胞组成,向表皮或附属器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往往可发生于慢性放射性皮炎基础上,在长期X线接触的部位发生放射性皮炎处易产生基底细胞瘤;在烧伤瘢痕和其他瘢痕,以及某些错构瘤,如皮脂腺痣、疣状表皮痣等亦可作为基底细胞瘤的发生处。
2.其他原因
本病发生虽无明显原因,但与几个因素有关,好发于头皮、面部等暴露部位,以及多见于户外工作和浅色皮肤者,与长期日光暴晒有关。长期摄入无机砷或含砷较高的饮水、食物等亦可发生此肿瘤。
二、基底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1.结节溃疡型,最常见,好发于颜面,特别是颊部,鼻盘沟,前额等处,初起为灰白色或蜡样小结节,质较硬,缓慢增大,出现溃疡,绕以珍珠状向内卷曲的隆起边缘,称侵蚀性溃疡,偶见皮损呈侵袭性扩大,或向深部生长,破坏眼,鼻,甚至穿通颅骨,侵及硬脑膜,造成患者死亡。
2.浅表型,常发生与躯干部,特别是背部和胸部,皮损为一个或数个轻度浸润性红斑鳞屑性斑片,向周围缓慢扩大,境界清楚,常绕以细线状珍珠状边缘,皮损表面可见小片浅性溃疡和结痂,愈合留有光滑萎缩性瘢痕。
3.硬皮病样型或硬化型,罕见,常单发,好发于面部,为扁平或轻度凹陷的黄白色蜡样到硬化性斑块,缺乏卷边,亦无溃疡及结痂,类似限局性硬皮病,边缘常不清,皮损进度缓慢。
4.色素型,与结节溃疡型基底细胞上皮瘤相似,但皮损呈褐色或深黑色,边缘部分色较深,中央呈点状或网状,易误诊为恶性黑素瘤。
5.纤维上皮瘤型,为一个或数个高起的结节,略带蒂,触之中等硬度,表面光滑,轻度发红,临床上类似纤维瘤,好发于背部。
三、基底细胞瘤简介
基底细胞瘤亦称蚕蚀性溃疡,是皮肤癌中最多见的一种,发病率很高,占眼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约50%以上)。男性比女性稍多,老年人比青年人多见,年龄高峰在50~60岁之间。特征性皮损为具有珍珠样隆起性边缘的圆形斑块,表面常有毛细血管扩张,皮损逐渐增大。一般仅在局部呈浸润性生长,很少发生转移,但处理不当,或不加处理,也可能严重破坏眼部组织,甚至侵入鼻旁窦及颅内而引起死亡。
1.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展慢,溃疡硬底卷边,边缘常带色素。
2.凡属老年人,在睑缘附近有透明结节,痣样、斑疹样或乳头状瘤样小肿块出现,外围有扩大的血管伴随,肿块表面有裂缝可见者,均应提高警惕。
3.以下睑内眦部为好发部位。病变初起时常为微小的轻度隆起的半透明结节,扁平者色红斑或湿疹,含色素者似黑痣,表面隆起的像乳头状瘤。
4.结节外围每有曲张的血管围绕,表面有痂皮或鳞屑覆盖。缓慢增大,遭受损伤,易发生溃破出血。典型的表现为硬底浅在性溃疡,周围有一潜行边缘,参差不齐,如蚕蚀,故有蚕蚀性溃疡之称。
四、基底细胞瘤的食疗方
1、肉300克、鲜河鱼1条(500克)、白萝卜1个。羊肉切成大块,放入滚水中,同切片的萝卜煮15分钟,汤和萝卜弃之。羊肉放入锅内,加水(约为锅容量的2/3)、葱、姜、酒,煮至熟透。若汤太少可加适量开水。将鱼用豆油煎透后,放入凌晨肉锅内煮30分钟。汤中加盐、香菜、蒜苗、葱末,即成美味可口的羊鱼鲜汤。主要用于外阴基底细胞癌术后的调养。
2、鹌鹑蛋20个、洋葱半只、胡萝卜80克、芦笋80克、香茄4个、青椒1只。蛋煮熟运用壳。蔬菜切成小块。胡萝卜煮至刚熟。碗中依次放入汤料200毫升、砂糖40克、醋45毫升、酒15毫升、番茄酱20克、麻油5毫升、杰粉10克、调成料汁。锅中放油30毫升,烧熟后投入蛋和蔬菜秒炒,倒入料汁略煮一下即可食用。主治外阴基底细胞癌慢性出血所致贫血。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