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状与治疗

一、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概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

【病原学】

ebv属疱疹病毒群。1964年由epstein、barr等从非洲恶性淋巴瘤的细胞培养中首先发现。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80nm,衣壳表面附有脂蛋白包膜,核心为双股dna。

本病毒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故病毒分离较困难。但在培养的淋巴细胞中用免疫荧光或电镜法可检出本病毒。ebv有嗜b细胞特性并可作为其致裂原,使b淋巴细胞转为淋巴母细胞。

ebv有五种抗原成分,即病毒衣壳抗原(vca)、膜抗原(ma)、早期抗原(ea)、补体结合抗原(可溶性抗原s)和核抗原(ebna)。各种抗原均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带毒者及病人为本病的传染源。健康人群中带毒率约为15%。

(二)传播途径80%以上患者鼻咽部有eb病毒存在,恢复后15~20%可长期咽部带病毒。经口鼻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飞沫及输血传播。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更多见。6岁以下幼儿患本病时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15岁以上感染则多呈典型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第二次发病不常见。

【病因学】

eb病毒为本病的病原,电镜下eb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疱疹病毒组的其他病毒相似,但抗原性不同。eb病毒为dna病毒,完整的病毒颗粒由类核、膜壳、壳微粒、包膜所组成。类核含有病毒dna;膜壳是20面体立体对称外形由管状蛋白亚单位组成;包膜从宿主细胞膜衔生而来。eb病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仅在非洲淋巴瘤细胞、传单患者血液、白血病细胞和健康人脑细胞等培养中繁殖,因此病毒分离困难。

eb病毒有6种抗原成分,如膜壳抗原、膜抗原、早期抗原(可再分为弥散成分d和局限成分r)、补体结合抗原(即可溶性抗原s)、eb病毒核抗原、淋巴细胞检查的膜抗原(lymphacytedetectedmembranceantigenlydma),前5种均能产生各自相应的抗体;lydma则尚未测出相应的抗体。

【发病机理】

其发病原理尚未完全阐明。病毒进入口腔先在咽部的淋巴组织内进行复制,继而侵入血循环而致病毒血症,并进一步累及淋巴系统的各组织和脏器。因b细胞表面具eb病毒的受体,故先受累,导致b细胞抗原性改变,继而引起t细胞的强烈反应,后者可直接对抗被eb病毒感染的b细胞。周围血中的异常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

【病理改变】

对本病的病理变化尚了解不多。其基本的病毒特征是淋巴组织的良性增生。淋巴结肿大但并不化脓,肝、脾、心肌、肾、肾上腺、肺、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受累,主要为异常的多形性淋巴细胞侵润。

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又称为腺热,属病毒感染性疾病。虽然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患这种病,但主要发病对象为青少年。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有:

1、高烧(39?40℃),可持续数天或数周。

2、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3、感到乏力。

4、咽喉疼痛,有时很严重。

5、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全身淋巴结肿大。

5、头痛。

6、常感到肌肉疼痛。

7、偶尔出现斑丘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肝炎,偶尔患儿也会发生肺炎、脾破裂,以及神经、血液和呼吸系统疾患。

如果怀疑孩子患了这种病,那么应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医生单凭病儿的症状就可以做出诊断。有时医生也可以做血液学化验,确诊或排除其它与此病症状相似的传染性疾病。此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无效,而且有时还可能引起药疹。

经过治疗,几周后多数孩子都能恢复健康,但最好让孩子再多休息几周。孩子病后1个月内不要参加体育活动。因为这会使孩子过于疲劳。

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治疗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大多能自愈。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抗生素,有人认为使用甲硝唑(灭滴灵)或氯林可霉素也有一定效果。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

1.西医药治疗

(1)高热病人酌情补液。

(2)休克者给予补充血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3)出血者给予止血药物。

(4)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脱水

 2.中医药治疗

(1)发热期:恶寒商热,头身疼痛,呕吐腹泻,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或濡数。治法:解表清气,化湿清热。(2)出疹期及出血:高热烦渴,斑疹外发,皮肤淤斑淤点,便血,呕叶腹痛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3)休克期:面白肢冷,烦躁不安,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脉细弱。治法:益气固脱。

(4)恢复期: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舌淡,脉细。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阴。

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护理注意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由eb病毒感染引起,传播途径是经口腔、密切接触而传染,故不必多顾虑学校内飞沫传染。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喉痛、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

多见于年长儿及少儿。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的症状,体温超过38.5度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2、发病初期应卧床休息2-3周,减少机体耗氧量,避免心肌受累。

3、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干硬、酸性、辛辣食物,保证供给充足的水份,每天饮水量大约是少儿为1000-1500毫升、年长儿为1500-2000毫升。

4、皮肤的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衣服,衣服应质地柔软、清洁干燥,避免刺激皮肤。保持手的清洁更重要,应剪短指甲,勿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溃感染。

5、肝脾的护理:肝大、转氨酶高时可口服维生素c及肝太乐以保护肝脏。此病不会引起慢性肝炎。脾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在发病的第二周),以免发生外伤引起脾破裂。

6、淋巴结肿大的要注意定期复查血象,因淋巴结消退比较慢,可达数月之久。如发现颈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等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单核细胞增多症 单核细胞 温水 蛋白 EB病毒感染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