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养生保健最重要的是养阴。那么,在秋季到底要如何养阴,才能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呢?要安然渡过这个多事之秋,一定要遵循秋季养生的6个法则。
一、动静适宜
秋季天高气爽,空气清新,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冷刺激的防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所以要注意三防:
一防受凉感冒。锻炼时要适时增减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
二防运动损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三防运动过度。秋季人体的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损耗津液。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做操等,使周身微微汗出即可。
二、谨慎起居
古人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舒达阳气。但起床时不宜过猛过急,可适当再赖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筋骨,对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脑血管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较高,发病多在长时间睡眠之后。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流速变慢,血栓容易形成的原因。
三、滋阴润肺
秋燥易伤津液,秋季以肺脏当令,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原则。《素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
秋季气候干燥,而多数蔬菜、水果等有滋阴润燥、清热通便之效。另外也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芝麻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清肃之功。少食辛辣煎炸食品,以免助燥伤阴。
四、预防秋燥
空气中的湿度小,气候干燥,皮肤内水分蒸发很快,易使人出现皮肤紧绷、干裂、脱屑、毛发脱落、口唇干裂、咽痛、便秘等症状。
因此,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适当补充体内水分,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以养阴润燥。饮用时要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原则。为防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口唇干裂者可涂润唇膏。
五、调达情志
一般来说,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烦躁或悲愁伤感,所以秋季养生更要注意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以温顺的心态看待一切事物。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多外出观赏风景,听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可使忧愁顿消,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六、增强抗病能力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春捂秋冻”。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这时要加强防寒锻炼。气温下降时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但是秋冻也不要过头,尤其是对有呼吸系统疾病、胃病、关节炎等病史的人,要适当保暖,不受冻,防止旧病复发。
此外,秋季,一些花卉开始干枯,在大气中有很多微小的漂浮物,过敏体质的人对这些会非常敏感,易引起过敏反应。这些人就要注意不要到农村、公园、花卉多的地方去。同时也要忌食辣椒、鱼虾、羊肉等辛发食品,以免加重过敏症状。
常用方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补阴丸等常用药如天门冬、麦门冬、石斛、沙参、玉竹、龟板、鳖甲、旱莲草、女
滋阴注意事项在服用滋阴药物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少吃辛辣或者刺
白果麻黄汤组成:白果(煨)6个,麻黄10克,炙甘草3克制法:水煎服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属
几千年来,中医一直把梨作为治疗“秋燥”的良药,主要是因为它味甘性凉,可起到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
莲藕的含糖量不算很高,又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对于肝病、便秘、糖尿病等一切有虚弱之症的人都十
感冒在秋天这个季节是非常容易发生的,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鼻咽口干、干咳少痰、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食物预防秋燥防秋燥多饮汤水:荸荠梨汤荸荠10个洗净、去皮,梨两个去皮、去核切块,加水适量同煮,煮开后
立秋后可通过饮食防秋燥立秋之后白天渐短夜渐长气候逐渐变得干燥经过炎热夏天的消耗身体也会有些虚弱有些人
南瓜奶油汤时间30分钟材料南瓜1个鲜奶油50克西洋芹菜100克调味料盐1小匙味素1/2匙胡椒粉少许要
此外,入秋后,日照时间减少,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的情绪因而低沉,所以
食材:莲藕、白糖(可不添加)制作方法:将莲藕洗净去皮后,切成片状或小块状,用料理机打碎,去渣取汁后,
我们的身体刚从夏季过来还不能适应秋天的气候,面对“秋老虎”的燥脾气,身体机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进
面条如此受欢迎,到底是什么原因?面条最适合中午吃面条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在煮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