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姜
俗话说“常吃生姜,不怕风霜”。生姜对大脑皮层、心脏、延髓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均有兴奋作用,着凉感冒时喝热姜汤或者可乐生姜汤,散热止痛效果极佳。
不想做“药罐子”的朋友可以到超市的冷藏柜选一份朝鲜族桔梗拌菜,洗去上面附着的辣椒之后吃下它。它一样是真材实料的润燥高手,对音哑、胸闷不畅、咽痛喉痒很有效。
二、苏叶
对风寒感冒很有效。秋季可以采到新鲜的紫苏叶,直接吃是最简单的润燥办法,也可用热水焯过后倒入调料腌制成泡菜。
每天吃6-15克,补气安神,养血养心,可预防凉燥引起的脾虚食少,体倦乏力,伤津口渴。
三、陈皮
最常见也是健脾燥湿最具功效的药材。每天用3-10克陈皮泡水喝,润燥同时还可养颜。另外陈皮在试管内可抑制葡萄球菌、卡他奈氏菌、溶血性嗜血菌的生长,所以还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可以清热、降气化痰。可治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配紫苏、生姜等中药就可治风寒感冒。我们的身体刚从夏季过来还不能适应秋天的气候,面对“秋老虎”的燥脾气,身体机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进补,滋润脏腑。秋燥是由秋天的燥气而成,分为凉燥与温燥。
四、贝母
又叫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咳、咳痰带血。贝母炖梨对天气亢燥、体质火旺、声音不扬有食疗功效。
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疗效。可治疗外感风热的发热咳嗽、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状。
用于阴虚肺热干咳、骨蒸劳热、肌肤枯燥、口苦烦渴。尤其发热后未完全平复、出现烦躁心悸、入夜后更明显者,饮用沙参甜枣茶效果立竿见影。
五、杏仁
又名杏实,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铁等营养成分,可降气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有小毒,不可生吃,可以尝试自制杏仁豆腐。杏仁粉冲水喝也可以润燥。
六、豆豉
解表除烦,宣郁祛毒。治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烦躁满闷。
可作为烹调辅料。
七、菊花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能治外感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等。
“桑叶菊花饮”桑叶和菊花用沸水泡后盖上盖子焖15分钟即可,每天坚持,应对秋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示对付秋燥的6大原则
1、既要营养滋补又要易于消化吸收。多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2、少辛增酸。适量吃葱、蒜、辣椒等,多吃水果蔬菜,以酸味为主。
3、甘淡滋润。蜂蜜、芝麻等食物及滋补脾胃有养肺润肠之功用。
4、早上喝粥。沙参粥,杏仁粥都是润燥的粥品。
5、平衡营养很重要。虽然秋季以甘、淡、酸、润的食物为主,也不要忽略了其他食物的补充。
6、应忌苦忌燥,以防助燥伤津。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
培养多种兴趣,保持精力旺盛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人受益无穷,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
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它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之成为一个屏障,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组织,保护机体
白果麻黄汤组成:白果(煨)6个,麻黄10克,炙甘草3克制法:水煎服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属
几千年来,中医一直把梨作为治疗“秋燥”的良药,主要是因为它味甘性凉,可起到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
莲藕的含糖量不算很高,又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对于肝病、便秘、糖尿病等一切有虚弱之症的人都十
感冒在秋天这个季节是非常容易发生的,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鼻咽口干、干咳少痰、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食物预防秋燥防秋燥多饮汤水:荸荠梨汤荸荠10个洗净、去皮,梨两个去皮、去核切块,加水适量同煮,煮开后
立秋后可通过饮食防秋燥立秋之后白天渐短夜渐长气候逐渐变得干燥经过炎热夏天的消耗身体也会有些虚弱有些人
南瓜奶油汤时间30分钟材料南瓜1个鲜奶油50克西洋芹菜100克调味料盐1小匙味素1/2匙胡椒粉少许要
此外,入秋后,日照时间减少,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的情绪因而低沉,所以
食材:莲藕、白糖(可不添加)制作方法:将莲藕洗净去皮后,切成片状或小块状,用料理机打碎,去渣取汁后,
面条如此受欢迎,到底是什么原因?面条最适合中午吃面条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在煮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