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位置: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婴幼儿型内斜视

专题介绍饮食禁忌相关食谱相关文章
简介先天性内斜视(congenital esotropia),是指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的内斜视,因为很少能证明确系生后即发生内斜,多在生后6个月内才发现,故有人称此种内斜视为婴幼儿型或者先天性婴幼儿型内斜视(congenital or infantile esotropia)。本病是一种共同性斜视,由于发病时间早常合并DVD、隐性眼球震颤、上斜肌或下斜肌功能过强及代偿头位等,故将其列为特殊类型斜视中进行讨论。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是否医保:

易感人群:儿童

患病比例:0.02%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眼球震颤

治疗常识

挂号科室:五官科 眼科

治疗方式: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85%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

注意闭目休息,减少眼睛疲劳。

宜吃食材更多>>
1、宜吃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   2、宜吃绿色蔬菜;   3、宜吃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
忌吃食材更多>>
1、忌吃甜食;   2、忌吃辛辣食物。
婴幼儿型内斜视的饮食禁忌 婴幼儿型内斜视有哪些典型症状

一、婴幼儿型内斜视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呢

 1、绿豆藕羹:

藕1节,绿豆30克。将藕洗净切成小块,与绿豆同煮至熟烂后食用。每日1剂。可清热凉血、去赤止痛,适用于眼热赤痛者。

2、枸杞肉丝:

枸杞100克,猪瘦肉300克,青(或玉兰片)10克,猪油100克,各种佐料适量。将猪瘦肉洗净,切成6厘米左右的细丝,青笋也同样制作,枸杞子洗净。待油七成热时,下入肉丝、笋丝煸炒,加入料酒、酱油、食盐、味精,放入枸杞,翻炒几下,淋人麻油即可。枸杞可滋补肝肾、润肺明目,猪肉富含蛋白质,两者共食,可使气血旺盛,营养眼内各组织。

婴幼儿型内斜视应该如何预防

确切病因不明,缺乏有效的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做好孕期的预防保健,减少胎儿畸形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孕妇需要注意保持心态良好,规律生活,避免压抑和情绪紧张;饮食规律,加强营养,避免油炸煎烤类食物,以及含有防腐剂类的食物;避免接触放射源,避免乱用药物;注意避免受凉、劳累,以免引起感冒等病毒感染。

二、婴幼儿型内斜视有哪些典型症状有哪些呢

1、6个月以内发生的恒定性内斜视可间歇出现。

2、斜视度数较大

先天性内斜视度数大,多大于或等于40△,且稳定,不受检查距离,注视眼及调节因素的影响,国外文献中Helvenston报道133例的平均斜视度为40△,Costenbader50例中48例(96%),Foster34例中17例(50%)斜视度在40△以上;vonNoorden等报道斜视度平均50△~60△,国内有作者报道55例,平均斜视度为50。

 3、一般检查方法难以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4、轻度远视

戴矫正眼镜后斜视角无变化,Costenbader报道500例婴幼儿型内斜视中,近视占5.6%,轻度远视占46.2%,中度远视占41.8%,高度远视占6.4%;斜视度的大小与屈光不正的类型和程度无关,一般认为1~2岁婴儿有0~3.OOD的屈光不正是属于生理性的,随年龄增长,远视度逐渐减少。

5、幼儿型内斜视多为交叉注视

即注视右侧时使用左眼,注视左侧时使用右眼,表现为假性外直肌麻痹,因此很少形成弱视,如为单眼注视,可伴发弱视,Costenbader报道500例,弱视有205例占41%,因此,对此类患儿应早期治疗,方法如交替遮盖法,阿托品交替扩瞳法,使其变为交替注视。

 6、眼球运动

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可表现为外转力弱,内转过强,应排除假性外转不足及患儿不配合外展检查等,方法是:当发现外转不足时可用外转眼作注视眼,尽力引导其外转,若此时外转正常则为假性;当患儿不配合检查时,可采用“娃娃头试验”法,即在患儿双眼注视正前方的状态下,用手左右转动患儿头部,借头眼侧转观察内外直肌功能。

三、婴幼儿型内斜视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呢

1、DVD或DHD:

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DVD的发生率国外报道为46%~90%,国内报道为21.2%,较国外低。

2、单眼或双眼斜肌功能过强:

婴幼儿型内斜视一侧或双侧下斜肌功能过强的发病率高达78%,国内报道为63.6%。因此常表现V征,合并有上斜肌功能过强者则表现为A征。

3、隐性或显性眼球震颤

Hiles等报道30%的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有旋转性眼球震颤。Lang观察有50%的患儿有隐性眼球震颤。国内沈洁等报道21.2%伴有眼球震颤。

 4、头位:

因伴发有垂直斜视和眼球震颤,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常合并头位异常。

5、视动性眼球震颤和眼球水平追随运动的非对称性。

婴幼儿型内斜视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一般检查:

常有单眼或双眼斜肌功能过强、隐性或显性眼球震颤、合并头位异常、视动性眼球震颤等症状。

2、视力及屈光度检查:

可有固定性内斜视,而且斜视度数较大且固定,同时可伴有弱视。

3、眼球运动检查:

当发现外转不足时可用外转眼作注视眼,尽力引导其外转若此时外转正常则为假性;当患儿不配合检查时,可采用“娃娃头试验”法,即在患儿双眼注视正前方的状态下,用手左右转动患儿头部借头眼侧转观察内外直肌功能。

四、婴幼儿型内斜视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发病机制

婴幼儿型内斜视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有如下2种学说:

 1、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指患儿出生后由于在皮质发育阶段,保证眼球正位的正常运动融合发育迟缓或先天缺陷。Spiritus综合了几项对2200名新生儿进行的研究指出,新生儿阶段视觉系统尚不成熟,出生时视网膜视差敏感度降低,视网膜视差是眼球转向系统和运动融合的基础,因此患儿出生时眼位是不稳定的。在生后早期内斜多见,外斜较少,但这种眼位偏斜大都是暂时的,3个月以内消失。Worth认为先天性融合功能缺陷是婴幼儿内斜视的病因,因而无论在任何年龄手术,都不可能获得双眼单视功能。Chavasse等认为中枢或周围性因素干扰了双眼视觉反射,引起婴幼儿内斜视,而融合是一种获得性反射。近年多数学者都支持这一观点,认为早期手术获得正位,能够提供双眼视觉发育的机会。

2、遗传因素:

婴幼儿型内斜视常有家族史,但遗传规律尚待探讨。Wardenburg报道单卵双生斜视发生率为81。2%,双卵双生为8。9%。Helvenston发现16%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的父母立体视锐度下降,而非斜视患儿的父母仅2%有立体视锐度低下。

查看详情 >>
相关文章更多>>
眼科 其他疾病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