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位置:首页 > 传染科 > 传染科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专题介绍饮食禁忌相关食谱相关文章
简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以侵犯淋巴系统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常见有发热,咽炎、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等,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型淋巴。血清中可检出EB病毒抗体。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是否医保:

易感人群:儿童

患病比例:0.02%

传染方式:飞沫传播

并发症:急性肾炎、 心肌炎、 溶血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疗常识

挂号科室:传染科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7-14天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诺氟沙星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温馨提示

EB病毒通过唾液飞沫传染,又被称之为“接吻病”,潜伏期在青少年是30~50天,在儿童可能短些,多数为9天(5~15天),一年四季散在发病,寒冷季节可能发病数增加,偶有流行发生。

宜吃食材更多>>
1.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2.宜吃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3.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忌吃食材更多>>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2.忌吃油腻脂肪高的食物;3.忌吃刺激的饮料。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方法是什么,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怎么治疗

一、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方法是什么

本病传染性不强,但流行时应予以就地检疫。本病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急性期患儿予呼吸道隔离,口腔分泌物及其污染物要严格消毒,宜用漂*、氯胺或煮沸消毒,但也有认为隔离病人并无必要。患者恢复后病毒血症可能长达数月,故如为献血员,其献血期限至少必须延至发病后6个月。本病免疫预防尚在探索中,目前尚无疫苗。

本病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腭扁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G、红霉素等抗生素,有人认为使用甲硝唑(灭滴灵)或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也有一定效果。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有呼吸道梗阻、溶血性贫血,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危急情况,可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可酌情采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等,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

二、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怎么治疗

1.恶性淋巴瘤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因本病有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时可高达50×109/L,所以应与淋巴瘤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鉴别。后二者的淋巴结肿大不会自行缩小,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淋巴结肿大可于数周内消退,必要时可行淋巴结活检鉴别。本病患儿应常规进行骨髓涂片检查排除白血病。另外,本病患儿常有咽峡炎表现,腭扁桃体肿大并附有假膜,亦可与淋巴瘤及白血病鉴别。

2.链球菌咽炎因本病咽峡炎表现及发热,所以应与之鉴别。链球菌感染时,外周血象呈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亦增高,且对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有较好疗效。

3.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病的临床表现酷似本病,该病肝、脾肿大是由于病毒对靶器官细胞的作用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则与淋巴细胞增殖有关。巨细胞病毒病中咽痛和颈淋巴结肿大较少见,血清中无嗜异性凝集素及EB病毒抗体,确诊有赖于病毒分离及特异性抗体测定。本病也需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相鉴别,骨髓细胞学检查有确诊价值。儿童中本病尚需与急性感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鉴别,后者多见于幼儿,大多有上呼吸道症状,淋巴结肿大少见,无脾肿大;白细胞总数增多,主要为成熟淋巴细胞,异常血象可维持4~5周;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血清中无EB病毒抗体出现。此外本病尚应与甲型病毒性肝炎和链球菌所致的渗出性扁桃体炎鉴别。

三、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检查方法

1.血象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大多在20×109/L以下,少数也可降低。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加,以后淋巴细胞增高,可达60%~97%。异型淋巴细胞可在病后4~5天开始出现,7~10天达高峰。少数慢性病程者仍可在数周后被检出。在小儿病例中,年龄越小(尤其5岁以下),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越高。异型淋巴细胞按Downey分型可分为3型:

(1)Ⅰ型(空泡型):细胞大小中等,边缘不整齐,核成熟,偏心、椭圆形、肾形或分叶。核周围有苍白区,胞浆嗜碱深染,含有空泡,可有少量嗜亚尼林蓝颗粒。

(2)Ⅱ型(不规则型):细胞较大,形态不规则,核圆形、核染色质较粗。胞浆嗜碱性较轻,无或极少空泡,有时酷似正常单核样。

(3)Ⅲ型(幼稚型):与空泡型相似,但核形态幼稚,染色质细,核仁1~2个明显,酷似幼稚细胞。

2.骨髓淋巴系细胞正常或增多。可有异型淋巴细胞出现,但不及血中所见者多。原始淋巴细胞不增多。

3.免疫学试验

(1)嗜异性抗体;主要为绵羊和马红细胞凝集素,属IgM。出现较早,于3~4周内达高峰。嗜异凝集试验阳性率与年龄有关,5岁以下大多阴性,随年龄增长,其阳性率有上升趋势。阳性时必须做牛红细胞或豚鼠肾吸附试验,以与正常血清、血清病、白血病、霍奇金病及结核病等鉴别。传单病人嗜异凝集试验可被牛红细胞所吸附而不被豚鼠肾所吸附。正常人、血清病等病人之嗜异性凝集素则均可被牛红细胞及豚鼠肾吸附后转阴性。

四、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

1.溶血性贫血发病率可为3%,多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Coombs试验阳性,冷凝集素效价增加,通常是血管外溶血。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血小板在脾脏破坏及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加有关,部分病例有血小板抗体存在的证据。

3.再生障碍性贫血。

4.神经系统病变表现可多种多样。脑膜脑炎型可出现头痛、发热、谵妄、精神失常甚至昏迷,或颈强直、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共济失调和僵硬等,或Bell瘫痪、横断性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多数患者并无神经系统表现,但脑脊液检查,15%患儿可有蛋白或细胞数增高,细胞数增高为单核细胞浸润引起。

5.脾破裂脾破裂发生率约0.2%,通常多见于疾病的10~21天内。触扪脾脏时动作应轻柔,以避免脾脏破裂。本病病儿偶有脾破裂发生,当脾破裂时,左肋下可出现中等程度或剧烈疼痛,并向左肩放射。脾破裂出血时可发生周围循环衰竭。

6.1966年Old用免疫扩散法揭示了EBV与鼻咽癌的血清学关系。此外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其他肿瘤还有恶性淋巴瘤、口腔腺体肿瘤以及胸腺瘤。

7.其他其他少见并发症有间质性肺炎、肾小球肾炎、胰腺炎、心肌炎、心包炎等。还可能发生免疫紊乱。有报道本病患者血清学检查除可发现嗜异性抗体外,还可发现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可发生获得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Waldeyer淋巴结环淋巴组织增生可引起气道梗阻,严重者危及生命。另外还可能发生中耳炎、鼻炎、眼睑或眶周可发生水肿。

查看详情 >>
相关文章更多>>
传染科 其他疾病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