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识
是否医保:否
易感人群:多发于母子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
患病比例:0.02%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贫血、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心力衰竭、 神经性耳聋
治疗常识
挂号科室:儿科 小儿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7-14天
治愈率:30%
常用药品:硫唑嘌呤片、维生素E软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温馨提示
一般ABO溶血病较Rh溶血症患儿病情轻,进展慢,经积极救治大多预后良好,但若已发生胆红素脑病则常有不可逆的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
一、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如何护理
护理措施
1.了解黄疸程度
(1)观察皮肤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
(2)光照疗法护理
(3)耐心喂养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严密观察
(1)生命体征观察
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2)神经系统
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大小便观察
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4)处理感染灶
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5)补液管理
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可进入脑组织。
二、新生儿溶血的病因主要有哪些
1、母亲病史:
1)既往妊娠、分娩史:反复流产、早产、不明原因的死产、胎儿水肿等病史。
2)母亲血型:新生儿溶血病多见于母亲血型为O型或为Rh阴性。
2、胎儿水肿:
见于病情重者,出生时全身水肿,皮肤苍白,常有胸、腹腔积液,肝脾肿大,贫血性心衰,如不抢救,大多死亡。宫内溶血严重可致死胎。
3、黄疸:
是引起人们对新生儿溶血病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程度与溶血程度及肝脏形成结合胆红素能力有关。表现为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尤多见于Rh溶血病患儿。
4、贫血:
轻症患儿早期可无贫血,脐带血血红蛋白可>140g/L,到新生儿后期才出现贫血;重症患儿则早期即出现贫血,血红蛋白常<80g/L,甚至<30~40g/L,常发生贫血性心衰。
5、胆红素脑病:
由溶血造成的黄疸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则可产生神经系统损伤。本病多发生于出生后2~7天,早产儿尤易发生。
三、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ABO溶血病的症状轻重差别很大,轻症仅出现轻度黄疸,易被视为生理性黄疸而漏诊,有些仅表现为晚期贫血,重症则可发生死胎,重度黄疸或重度贫血,肝大及核黄疸在重型病例可出现,但脾大少见。
与Rh溶血病比较,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黄疸出现较早(24~36h)并较快加深,血清胆红素可达255μmol/L(15mg/dl)以上,少数超过340μmol/L(20mg/dl),如不及时处理亦可并发胆红素脑病,贫血,肝脾肿大程度均较轻,发生胎儿水肿者更为少见。
并发胎儿水肿较为少见,可发生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并常因此并发胆红素脑病,心力衰竭,胆汁淤积综合征。胆红素脑病存活小儿,可遗留高频神经性耳聋,手、足徐动和脑瘫等。?ABO溶血病的某些轻型病例,可能早期症状不重,但到生后2~6周发生晚期贫血,或到生后8~12周“生理性贫血”时期贫血表现得特别严重,这是因为抗体持续存在,发生慢性溶血所致,血型抗体可使红细胞寿命缩短。
四、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预防方法
1、近年利用被动免疫学说制成抗DIgG免疫球蛋白,遇Rh阴性未免疫妇女第一胎娩出Rh阳性新生儿72小时内一次肌注300μg,以中和进入母体的D抗原。在羊膜腔穿刺或流产后也需注射。它对抑制Rh免疫反应的效果甚佳。失败率约1.5%~2.0%之间。我国由于Rh血型不合的发病率较低,很少妇女在怀孕第一胎前已知自己为Rh阴性,故上海中心血站虽已制备而实际应甚少。
2、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可减少本病发生率。
3、轻型病例,只需补充葡萄糖不作特殊处理即能很快痊愈。重型病例,生后及时治疗,也能很快好转,成长后与正常儿无异样。早期胆红素脑病换血后仍有痊愈可能,晚期者常有后遗症,全身水肿者,虽经积极治疗,成功机会也少。
4、如果母亲过去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或上一胎有新生儿重症黄疸,或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者,应警惕本次妊娠有母子血型不合可能,尤其是血型为O型的准妈妈,要做好产前检查。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