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位置:首页 > 药食/药食 > 伏苓介绍

伏苓

(fú líng)
伏苓

伏苓别名: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伏苓功效:清热除湿解毒开胃、止呕逆、利关节、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善安心神

伏苓用于: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

简介茯苓,多孔菌目茯苓属菌类,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茯苓主要主产于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食材介绍菜谱做法相宜相克相关文章营养成分
伏苓的功效与作用_伏苓的药材特性

伏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 渗湿利,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

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

主肺痿痰壅。

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

治溺黄或赤而不利。

《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

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伏苓的药材特性

药材外观 土茯苓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团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多数丁包状突起,质坚硬。味淡而涩。饮片不规则,切面类白色或红棕色,显粉性,对光视,可见发亮小点,润湿后有粘滑感。

化学成分

菌核含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93%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此外,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β-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药理作用

有抗肿瘤的作用。

性味功能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有清热,除湿,解毒,利关节的功能。

主治用法

用于关节酸痛,尿路感染,白带,湿热疮毒,梅毒,红皮病,急性菌痢,瘰疬,并用于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水煎服与他药配伍。

临床上用于防治钩端螺旋体病;预防,每日30g水煎,1—2次服用,每周连服3日,共服用5周。又可治头痛,痛风。

用量>30一120克。

查看详情 >>
伏苓的药材制取_伏苓的采集_伏苓的栽培_伏苓的加工

伏苓的药材制取

伏苓的采集

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

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松林中树桩周围地面有裂隙,敲之发出空响。

2、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状)。

3、树桩头烂后,有黑红色的横线裂口。

4、小雨后树桩周围干燥得快,或有不长草的地方。

伏苓的栽培

栽培的茯苓一般在接种后第二、三年采收,以立秋后采收的质量最好,过早则影响质量和产量。

伏苓的加工

茯苓出土后洗净泥土,堆置于屋角不通风处,亦可贮放于瓦缸内,下面先铺衬松毛或稻草一层,并将茯苓与稻草逐层铺迭,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

然后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

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干燥处晾至全干,即为茯苓个。

切制于发汗后趁湿切制,亦可取干燥茯苓以水浸润后切制。

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削下来的黑色外皮部即为茯苓皮;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茯神。

切制后的各种成品,均需阴干,不可炕晒,并宜放置阴凉处,不能过于干燥或通风.以免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

查看详情 >>
伏苓的做法伏苓的做法大全>>
伏苓相关文章伏苓的更多文章>>
同类食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