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夏的五个表现
发热多数宝宝患苦夏时,表现为暑天渐渐起病,随着气温的升高,体温也随之上升,并随着气温的升降而波动。有的宝宝会出现低热不退,发热时间可能长达1~3个月,随着气候转为凉爽,体温才自然下降到正常。
瘦弱、懒动苦夏的宝宝通常会表现为精神疲倦,身体发育减慢,身体瘦弱,面色萎黄,喜卧懒动,不愿说话。
无汗、口渴宝宝虽然有高热,但出汗不多,甚至不出汗。口渴明显,喝水很多。
食欲不振宝宝没有食欲,但爱吃冷饮。还会时时感觉恶心,头上、身上和手心发热,但体温并不升高。
爱发脾气苦夏的宝宝心烦、爱哭,有时莫名发脾气,口唇发红,舌苔白腻或黄腻,口中有酸臭味,大便稀黏。
苦夏的四个护理对策
通风、阴凉房间通风要好,室内温度保持在25℃~28℃,不宜过凉。最好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天气好的时候,可多带宝宝到户外阴凉处玩耍。
节制生冷不能任宝宝一味贪吃生食和冷饮,以免损伤脾胃,加重苦夏的症状。
饮食清淡饮食富有营养但不油腻,让宝宝经常吃新鲜的瓜果、蔬菜以及健脾去燥湿的食物,如扁豆、薏苡仁、糯米、小米、莲子、鲫鱼、绿豆、黄瓜、豆腐、西瓜、冬瓜、鲜藕、荸荠等。
及时就医如果宝宝的病情不见好转,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一步诊治,防止并发其他疾病。
苦夏的两大简易家庭疗法
对付苦夏,西医多采用对症处理,调整饮食,预防并发症。用中药治疗可以清暑泄热,益气生津,但不能多服用清热解毒的苦寒药物,以免损伤脾胃,也不能多用补剂,以防病邪不去。
增强体质,减少患病
对于平时饮食减少、心烦多汗的宝宝(1岁以上),可口服生脉饮口服液,每天1支,连服1~2周;对于手足心热、爱发脾气、消瘦明显的宝宝(1岁以上),可口服杞菊地黄口服液,每天1支,连服1~2周,以增强体质。
药膳辅助治疗
●取绿豆25克、莲子肉10克,红枣10个去核、薏米100克。以上材料洗净后煮成粥,每天喂宝宝吃1~2次。
●取鲜荷叶2张,鲜丝瓜叶3张,鲜竹叶10克,加水煮开后,加少许冰糖煎汤,每天代茶饮用。
●取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再把苦瓜100克洗净,切丝后用开水焯,再取里脊肉50克切成细丝,用水滚过沥水,待粥熬好后将苦瓜丝、肉丝加入,煮开5分钟后加入少许食盐给宝宝食用。
●取西瓜皮100克切成片,加入新鲜竹叶30克,加水500~1000毫升煮开,然后放适量冰糖,给宝宝代茶饮用,可以清暑气,解心烦。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
清热解毒分类由于发病原因不一,病情变化不同,患者体质有异,故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血分之分,有实热、虚热
清热解毒食物香蕉--味甘、性寒。作用,清热解毒,润肠。宜于肠燥便秘;近代用于习惯性便秘。虚寒泄泻者忌
清热解毒植物夏桑菊也是常见的清热解毒凉茶。夏桑菊,源自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经典名方“桑菊饮”,
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1500毫升(约5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至500毫升(约2碗量),可下盐或糖
因此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具体症状如眼睛
薏米赤小豆粥做法: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米、芡实各20克,川萆薢10克,赤伏苓15克,木棉花20克
将锅加适量水烧开,将排骨放入开水中去血沫,捞出洗净,之后将锅里的水倒掉,重新加入适量水,放入排骨,用
热锅下两汤匙油,下鲫鱼两面煎至微黄,倒入6碗水和姜片煮沸,转中火煲20分钟,下苦瓜和皮蛋滚10分钟,
精氨酸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在免疫系统中,它能提高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的活力,可激活细胞免疫,对消除
例如薄荷粥用薄荷鸭梨和大枣一起熬粥用红豆和绿豆一起熬汤喝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这是中医对感冒的认识,风寒感冒主张用祛寒解表之类的药物,所以要清热,风热感冒,主张用清凉解表退热之类
清热解毒吃什么食物好?如何饮食?清热解毒常吃的食物有鲥鱼、鱼松、蟹子、苦菊、蒲公英、豆腐干、南瓜叶、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