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维生素K缺乏病的病因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护理

一、维生素K缺乏病的病因

 1、摄入不足

乳类含维生素K较少,人乳中维生素K含量仅为牛乳中含量的1/4,且母乳喂养婴儿肠道内细菌合成维生素K较少,因此,单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的婴儿易患本病。此外,小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K需要量较大,更易发生摄入不足。

 2、吸收障碍

患肝、胆、胰腺疾病如阻塞性黄疸等及任何原因引起的慢性腹泻等均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K在肠道内吸收。

 3、利用障碍

病毒感染等任何原因损害肝功能,均可造成维生素K依赖因子合成障碍。

 4、合成减少

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因抑制肠道内细菌,致使维生素K合成减少。

5、抗凝药物的应用

抗凝药物双香豆素能抑制肝脏中的羧化酶,使维生素K依赖因子生成减少。水杨酸是双香豆素降解产物,也具有双香豆素类似作用,故应用大剂量水杨酸治疗风湿病时,应补充维生素K。

二、维生素K缺乏病的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4、治疗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病因。肝病、阻塞性黄疸、长期腹泻、脂肪吸收不良患者每周注射维生素K,为预防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现多主张新生儿出生后口服维生素K1~2mg,以后每周或10天口服1次,至3个月龄。

三、维生素K缺乏病的症状

1、维生素K缺乏症

轻度维生素K缺乏,在临床上可无出血现象,仅能借助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以肯定诊断,当浓度降低至正常的35%~40%时,在损伤处如创口,溃疡面,针孔及刷牙后往往呈现渗血,手术,麻醉,失血或其他原因引起肝功能损害时,凝血酶原浓度下降更多,出血加重,若浓度下降至正常的15%~20%以下,往往可出现自发性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或在受压处如背部,臀部,大腿以及撞击或穿刺部位,均可发生大小不等的青紫或血肿,常有鼻衄及齿龈出血,或甚至有血痰,黑粪等,患肛者常流血不止,较少病例有血尿,大量血液丧失或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2、新生儿出血症

为本病特殊表现之一,出生后肠道内尚无足够细菌合成维生素K,而人乳中维生素K又极少,故血液凝血酶原浓度继续下降,至第2~3天达最低水平(约为正常的10%~40%),此后凝血酶原浓度逐渐上升,至第7~8天时才恢复,在出生一周内可有胃肠道出血,继以其他出血倾向,如有颅内出血时,可引起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症候群,发生呕吐,角弓反张等。

四、维生素K缺乏病的治疗

1、饮食治疗

多食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等绿色食品。

2、补充维生素K

(1)出血较轻者维生素K1分次口服,持续半个月以上。

(2)出血严重或有胆道疾病者维生素K1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3、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补充本病如出血严重,维生素K难以快速止血,可用冷沉淀物静脉滴注,亦可输注新鲜冷冻血浆。

4、用药治疗

一般病人口服维生素K44mg,2~3次/d,或维生素K110~20mg/d,肌内或静脉注射,注射速度<5mg/min。在术前,肝功能严重损害,或应用香豆素类抗凝药时,剂量可增至100~200mg。合并颅内出血患儿除静脉注射维生素K15~10mg外,适时应用新鲜血浆10~15ml/kg或凝血酶原复合物。

6、治疗相关基础疾病

7、确诊治疗

对确诊或疑诊患儿应尽早给予维生素K治疗。轻症可口服维生素K,重症尤其颅内出血者,应立即静脉注射维生素K1每次5mg,同时静脉输注新鲜血或血浆,以迅速补给凝血因子,并纠正贫血。并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必要时可重复给药数次,一般疗程3~5天。

硬膜下血肿可穿刺治疗,必要时可手术清除血肿。

过大剂量的天然脂溶性维生素K,偶可引起短期高凝血酶原血症。合成型水溶性维生素K可干扰胆红素代谢,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应用时应予注意。

维生素K缺乏病 维生素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