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位置: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黄斑裂孔

专题介绍饮食禁忌相关食谱相关文章
简介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的组织缺损,严重损害患者的中心视力,分为特发性和外伤性黄斑裂孔等等。Knapp和Noyes分别于1869和1871年最早报道了外伤性黄斑区视网膜裂孔,Kuhnt于1900年首次报道非外伤性黄斑裂孔,此后,各种原因的黄斑裂孔相继被认识。该病的患病率不高,约占人群的3.3;3%,其中以不明原因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最为多见(大约83%),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健康女性(平均65岁,女:男=2:1),双眼患病者占6%~28%。也有部分发生在较年轻的患者,少数由外伤击打引起。该病起病隐匿,常在另一只眼被遮盖时才被发现。患者常主诉视物模糊、中心暗点遮挡、视物变形。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是否医保:

易感人群:好发于50岁以上的健康女性

患病比例:0.01%-0.05%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眼外肌病及弱视、 视网膜脱落、 视神经疾病、 视网膜裂孔

治疗常识

挂号科室:五官科 眼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为主,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80-9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温馨提示

对于存在明确病因的非特发性黄斑裂孔,可通过治疗原发病以及密切随诊检查预防黄斑裂孔的发生。

宜吃食材更多>>
1.宜吃高维生素的食物; 2.宜吃高钙的食物; 3.宜吃高热量的食物。
忌吃食材更多>>
1.忌吃辛辣性的食物; 2.忌吃生硬食物; 3.忌吃含有酒精的刺激性的食物。
黄斑裂孔是什么病 引发的原因是什么

一、什么是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的组织缺损,严重损害患者的中心视力。Knapp和Noyes分别于1869和1871年最早报导了外伤性黄斑区视网膜裂孔,Kuhnt于1900年首次报导非外伤性黄斑裂孔,此后,各种原因的黄斑裂孔相继被认识。

该病的患病率不高,约占人群的3.3‰,其中以不明原因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最为多见(大约83%),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健康女性(平均65岁,女:男=2:1),双眼患病者占6%~28%。也有部分发生在较年轻的患者。

疾病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1)特发性黄斑裂孔

(2)外伤性黄斑裂孔

(3)高度近视黄斑裂孔

(4)继发性黄斑裂孔

根据黄斑裂孔的形态

(1)全层黄斑裂孔

(2)板层黄斑裂孔。

二、黄斑裂孔的发病因素

除特发性黄斑裂孔外,其它原因所致者病因均较明确,如外伤、高度近视、囊样黄斑水肿、炎症、视网膜变性类疾病、黄斑前膜和日蚀性视网膜病变等。

对特发性黄斑裂孔的认识则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漫长时光,直至1988年Gass提出了黄斑区视网膜表面切线方向的牵拉是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的主要原因,为采用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裂孔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的提出,是基于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比邻解剖关系得出,在人体的老龄过程中,由于玻璃体液化和发生玻璃体后脱离。使视网膜表面常残余部分玻璃体后皮质,由于这些残余后皮质中的玻璃体细胞发生增值,在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表面形成平行于视网膜表面的牵张力,最初发生黄斑中心小凹脱离,继而发生中心凹脱离,最终形成黄斑全层裂孔。

三、黄斑裂孔有哪些临床表现

症状

该病起病隐匿,常在另一只眼被遮盖时才被发现。患者常主诉视物

模糊、中心暗点、视物变形。视力一般为0.02~0.5,平均0.1。

眼底表现与临床分期

根据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眼底表。

Gass将其分为四期:

I期:起病初期,黄斑中央凹前玻璃体皮质自发收缩,引起视网膜表面切线方向牵引,导致中央小凹脱离,眼底中央凹反光消失,中央凹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表面出现黄色小点(100~200μm),此时为Ia期;中央凹前玻璃体皮质进一步收缩,黄斑中央凹脱离,RPE表面出现黄色环(200~350μm),此时为1b期。Ia与1b期均不伴有玻璃体与黄斑中央凹的分离,亦未出现“真正的”全层黄斑孔,临床上称为先兆黄斑孔(impendingmacularhole),视力轻度下降至0.3~0.8,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显示黄斑中央凹轻微的高荧光。

II期:起病数日~数月后,玻璃体切线方向进一步牵拉,在中央小凹边缘形成黄斑裂孔,逐渐扩大,由新月形发展至马蹄形,最后形成圆形裂孔,常伴有盖膜。少数情况下,黄斑孔于中央凹中央开始形成,逐渐扩大后变为无盖孔。最近研究发现,在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过程中并没有视网膜中央凹组织丧失,所谓的“裂孔前盖膜”是浓缩的玻璃体后皮质。黄斑裂孔周围可见视网膜下液边缘,裂孔处有黄色玻璃膜疣状沉着物,视力下降至0.1~0.6。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呈中度高荧光。

III期:以上病变经2~6个月后,由于视网膜组织收缩,黄斑裂孔扩大至400~500μm,伴或不伴有盖膜,此时为III期黄斑孔。可见黄色玻璃膜疣状沉着物与视网膜下液边缘,中央小凹周围囊样改变,视力下降至0.02~0.5。

IV期:表现为玻璃体与黄斑的分离,早期表现为黄斑孔盖膜前移位,晚期表现为玻璃体与黄斑、视神经乳头的完全分离,此时为4期黄斑孔。

四、黄斑裂孔怎样治疗最好

1.黄斑孔的手术治疗以前是一个禁区,只有在有较大范围的周围视网膜脱离时才考虑。近年来由于对黄斑孔发病机理的研究认识到黄斑孔的形成与玻璃体对黄斑中心凹切线方向的牵引密切相关。因此广泛开展了用玻璃体切割的方法切除中心凹前的玻璃体皮质治疗黄斑孔。

手术目的为缓解玻璃体黄斑牵拉,对I期患者,切除玻璃体特别是去除黄斑区前的玻璃体后皮质可使已脱离的黄斑中央小凹复位。对已形成全层黄斑孔的患者,手术目的则是多方面的,包括缓解玻璃体黄斑牵拉、剥离与黄斑孔发病相关的黄斑前膜或视网膜内界膜、眼内气体填塞以使黄斑孔闭合等。对于难治性黄斑裂孔(如:大孔或复发孔),使用自体血清、β2转化生长因子(TGF-β2)或自体浓缩血小板涂抹于黄斑孔上可能增加孔区的脉络膜视网膜粘连,促使孔封闭愈合。

2.适应证

(1)治疗性玻璃体切割术:目的在于促使黄斑裂孔闭合及裂孔周围视网膜浅脱离复位。

A.明确诊断为II~IV期特发性黄斑裂孔,视力明显下降(0.05~0.4)、有明显的视物变形者。

B.黄斑裂孔形成时间在一年以内,愿意接受手术者。

(2)在Gass对黄斑裂孔的分期中,I期黄斑裂孔并未形成全层黄斑孔,约1/2患者I期黄斑裂孔可自发缓解,所以多不主张对I期黄斑裂孔进行手术,对具有发展为全层黄斑孔的高危患者可慎重选择手术。

玻璃体切割是否可以预防全层黄斑裂孔形成尚无定论。美国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对于I期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切割组与未手术观察组比较,全层黄斑裂孔发生率分别为37%和40%(P=0.81),由于所观察病例数尚少,目前还不能肯定预防性手术的疗效。因此,拟行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I期黄斑裂孔需权衡利弊,手术的“利”为缓解玻璃体对黄斑的机械牵拉,而“弊”则为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手术操作可能引起全层黄斑裂孔、周边视网膜医源性裂孔、视网膜脱离、感染、晶状体混浊等。

查看详情 >>
相关文章更多>>
相关标签
眼科 其他疾病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