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识
是否医保:否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0.5%
传染方式:接触传播
并发症:应激性溃疡
治疗常识
挂号科室:五官科 眼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周
治愈率:95%-98%
常用药品:一清颗粒、氧氟沙星滴眼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2000元)
温馨提示
对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
一、流行性角结膜炎自测
主要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Thygeson氏表层点状角膜炎、急性卡他结膜炎鉴别。
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AHC)是新发现的一种眼病,系有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现已波及世界各地,成为目前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症状包括眼睑肿胀,结膜下出血,多发性角膜上皮剥脱,点状上皮下浸润,结膜充血、浮肿、结膜滤泡及耳前淋巴结肿大等。
2.Thygeson氏表层点状角膜炎又称Thygeson(斯哥森)氏表层点状角膜炎(Thygesonsuperficialpunctatekeratitis)、而Fuchs则着重描述了本病与继发于结膜炎的点状角膜炎相鉴别。本病病因不明,怀疑为病毒所致。
3.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急性流行性眼病,其主要特征为结膜明显充血,有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通常为自限性疾病。
二、流行性角结膜炎可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流行性角结膜炎是一种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较强的病毒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合并有角膜病变,并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少数患者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肌痛、腹泻等。
在局部运用滴眼液预防控制感染的同时,加服清热解毒、扶正祛邪之中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纯中药制剂蒲地蓝口服液由蒲公英、苦地丁、板兰根、黄芩组成。方中板蓝根、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蒲公英作为君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平肝利胆之效,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临床作为重要组方应用于治疗结膜炎等各类疾病。
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流行性角结膜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疗效较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三、流行性角结膜炎多为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感染(80%):
为腺病毒8型,19型及37型所引起,其中8型多见,传染性强,曾引起世界性流行。
腺病毒直径约60~90nm由核心和衣壳组成20面体结构。核心由线性双链DNA及其他4种相关蛋白组成,衣壳由12种蛋白质共252个子粒组成,其中240个子粒是六邻体,12个子粒为五邻体,五邻体由1个纤维及多边的基部和纤维远端的结节组成五邻体和六邻体都具有特异性抗原决定簇。自1953年分离到腺病毒以来,已经发现了6个亚组47个血清型。能够引起眼部疾病的主要有D组(8,19和37型,少数由9,l0,13,15,20,22~24,29型引起)C组(1,2,5,6型),B组(3,7,少数由11,14,16,21型引起)和E组(4型)。共有19个血清型可引发腺病毒感染性眼病,和血清型密切相关的临床症状有流行性角结膜炎(Ad8,9,37)咽结膜热(Ad3,7),非特异性滤泡性结膜炎(Ad1,2,4,5,6)。尽管血清型和临床表现有密切的关联,但仍有很多例外,并且许多血清型可导致轻微滤泡性结膜炎。
四、抗病毒药物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
1.抗病毒药物目前对腺病毒尚无特效药物。常用的药物有:
(1)吗啉双呱(ABOB):采用10%~15%溶液及眼膏4~10次/d滴眼。必要时配合口服治疗。成人1.2~1.5g/d,小儿0.8g/d,分3次口服。ABOB一般无特殊副作用,高浓度溶液滴眼使用次数过多时,可发生多发性上皮糜烂。
(2)碘苷(IDU):0.1%IDU溶液或0.25%眼膏,4~8次/d点眼。
(3)1.25%聚维酮(PVP)溶液或0.5%眼膏,4~8次/d点眼。
以上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既不能缩短结膜炎的病程,也不能减少或防止上皮下浸润的发生。
2.抗生素药物局部滴抗生素眼液对本病无治疗效果,主要是预防混合细菌感染,常用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溶液或眼膏,应尽量不用混悬液,以减少局部刺激。
3.血管收缩药物充血较重时可采用0.1%肾上腺素(epinephrine)用生理盐水稀释20倍滴眼,可使眼部充血减轻,症状好转。一般不宜使用过久,以3~5次/d滴眼,持续1周为度。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