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宝吐奶分为两类
宝宝吐奶的情况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其原因和表现的形式各有不同。
1.生理性吐奶
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越小的宝宝越容易出现,尤其是新生儿。婴儿时期,宝宝的消化道还没有发育完善,贲门处也比较宽,喂奶时吸入的奶水和空气不能被正确地分配到该去的管道,因此容易出现吐奶现象。进入胃里的空气在宝宝吃完奶后会上升,最终被宝宝嗝出,因此小部分奶水也会在此时被吐出来。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吐出的奶汁量较少,吐奶后宝宝会感到比较舒服。
另外,宝宝的胃部容量是非常小的,妈妈们如果给宝宝喂了很多奶,也容易造成奶水回流,引起宝宝生理性吐奶。而随着宝宝逐渐发育,这种现象会在大约半岁之后逐渐消失。
2·病理性吐奶
顾名思义,是指在某些病症状况下宝宝出现的吐奶现象,任何年龄段的宝宝都有可能出现病理性吐奶。这种吐奶的状况会比较猛烈,也有可能将胃酸一并吐出,妈妈们能闻到宝宝的呕吐物里有酸臭的味道,而且宝宝会表现得非常难受。病理性吐奶的宝宝不能当作一般吐奶的情况来处理,找出病因从根源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二、2个月宝宝吐奶的原因有哪些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二是婴儿胃肠首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总的来看,由于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较常见。
由口腔吃进去的奶,先经过一条管道叫食管,然后进入胃内。胃有两个门,一个是与食管相连接的叫贲门,即胃的入口,另一个是与肠道相接的叫幽门,即胃的出口。婴幼儿食管肌肉的张力较低,容易引起扩张,同时蠕动比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积。贲门比较松驰,关闭不紧,易被食物冲开。当胃内食物稍多时,可以冲开贲门而倒流回食管。幽门关闭较紧,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发生痉挛,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过缓慢或难以通过,食物则由幽门处反流到贲门处,破门而出。
另外,婴儿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这样可使胃的容量变小,存放食物少,同时也容易返回到贲门处。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因进食过多,吃奶后立即平卧,乳汁也容易冲开贲门,经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
三、宝宝吐奶了怎么办
1、在宝宝吐奶时,第一个步骤便是将宝宝直立抱起,接下来便是将宝宝的头,往左右任一侧倾斜,让奶水能顺利流出,千万不可让宝宝的头部向上仰起,否则奶水反而容易流入气管中!如果平躺时发生呕吐: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因重力而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2、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内甚至咽喉处,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大略及快速的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免得阻碍呼吸。此时,清除口腔要比鼻腔重要!所以平常身边随时要配置小手帕、小毛巾,以备不时之需(鼻孔则可用小棉花棒来清理)。
3、如果发现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马上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硬质床),用力拍打其背部四至五次,使其能咳出。
4、如果这些步骤都做了,但宝宝还是无反应,即刻用力刺激其脚底板(或夹或捏),目的在使宝宝因感觉疼痛而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宝宝能吸气,氧气能进入肺部,以免缺氧。在窒息救命时刻,最重要的是争取时间把空气(氧)送入肺中,而不是在浪费时间的想如何把异物取出,这点观念非常重要。
四、怎么减少婴儿吐奶
1、每次喂奶后尽量将宝宝竖起拍嗝
吐奶是因为宝宝在吃奶时吸入了空气导致的。宝宝的肠胃发育也还不健全,此时吸入空气后就会导致宝宝吐奶。每次吃完奶之后,将宝宝竖起,用空心掌轻拍宝宝后背,直到打出一个响嗝为止。
2、切忌将宝宝大幅度地抱起或者翻转,轻拿轻放
宝宝的胃和成人不一样,是横着的,比较浅。所以每次抱宝宝的时候应该轻拿轻放,不要发大幅度地翻转。这样才不会吐奶。可以设想一个成人在吃饱以后如果蹦蹦跳跳的,也容易反酸。
3、少食多餐
很多时候宝宝吐奶是由于喂养不当造成的。频繁喂奶导致宝宝积食,必然会呕吐。父母可以观察宝宝,当宝宝哭闹时不要只会一味地喂奶,看看宝宝是不是有其他需求,或者看看有什么别的方法可以让宝宝安静下来。总之不要一味地喂奶。
4、观察宝宝吐奶的颜色
正常情况下,宝宝吐奶的颜色应该是白色的。有时候是清水样,有时候是鲜奶,还有时候是白色的奶瓣。这些都是正常情况,只需要在日常养护中注意即可。但是如果发现宝宝吐奶颜色发黄,精神不振,这就是引起警惕了,很可能是病理性的吐奶。爸爸妈妈们需要将宝宝送往医院治疗。
5、适当用药
宝宝吐奶还有一种原因,是由于胃部胀气而引起的。这时候可以尝试给宝宝服用一些益生菌类的药物帮助宝宝消化,调理肠胃。但是不可长时间服用,一旦宝宝吐奶情况有所缓解就应该停止,毕竟是药三分毒,肠胃的调理还是要依靠宝宝自身的发育慢慢完善。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