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唾液腺囊肿是什么
唾液腺黏液囊肿有腮腺囊肿、下颌下腺囊肿、舌下腺囊肿及黏液腺囊肿,后两者多见。唾液腺黏液囊肿是常见的小唾液腺瘤样病变,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
一、临床表现
唾液腺黏液囊肿是常见的小唾液腺瘤样病变,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这是因为舌体运动常受下前牙摩擦以及自觉或不自觉地咬下唇动作使黏膜下腺体受伤。囊肿位于黏膜下,表面仅覆盖一薄层黏膜,故呈半透明、浅蓝色的小疱,状似水疱。大多为黄豆至樱桃大小、质地软而有弹性。囊肿很容易被咬伤而破裂,流出蛋清样透明黏稠液体,囊肿消失。破裂处愈合后,又被黏液充满,再次形成囊肿。反复破损后不再有囊肿的临床特点,而表现为较厚的白色瘢痕状突起,囊肿透明度减低。
二、治疗
可在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分钟,在将碘酊抽出。目的是破坏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肿。也可注射20%氯化钠。但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仍为手术切除。
二、唾液腺囊肿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唾液腺黏液囊肿有腮腺囊肿、下颌下腺囊肿、舌下腺囊肿及黏液腺囊肿,后两者多见。唾液腺黏液囊肿是常见的小唾液腺瘤样病变,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
唾液腺囊肿的发病和发病机理有哪些?
唾液腺黏液囊肿有腮腺囊肿、下颌下腺囊肿、舌下腺囊肿及黏液腺囊肿,后两者多见。根据其病因及病理表现不同,黏液腺囊肿可分为外渗性黏液囊肿及潴留性黏液囊肿。
1、外渗性黏液囊肿。
占黏液囊肿的80%以上,组织学表现为黏液性肉芽肿或充满黏液的假囊,无上皮衬里。许多研究表明,外渗性黏液囊肿的发生系导管破裂、渗液外漏入组织间隙所致。
2、潴留性黏液囊肿。
远不如外渗性黏液囊肿常见。组织学表现有三个特点:有上皮衬里、潴留的黏液团块及结缔组织被膜。潴留性黏液囊肿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导管系统的部分阻塞,可由微小涎石、分泌物浓缩或导管系统弯曲等原因所致。
三、唾液腺黏液囊肿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唾液腺黏液囊肿有腮腺囊肿、下颌下腺囊肿、舌下腺囊肿及黏液腺囊肿,后两者多见。根据其病因及病理表现不同,黏液腺囊肿可分为外渗性黏液囊肿及潴留性黏液囊肿。
一、疾病治疗
可在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分钟,在将碘酊抽出。目的是破坏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肿。也可注射20%氯化钠。但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仍为手术切除。
二、手术方法
局部浸润麻醉下,纵向切开黏膜。在黏膜下,囊壁外面钝、锐性分离囊壁,取出囊肿。周围腺组织应尽量减少损伤,和囊肿相连的腺体应与囊肿一并切除,以防复发。反复损伤的黏液囊肿可形成瘢痕与囊壁粘连,不易分离。此类病例可在囊肿两侧作梭形切口,将瘢痕、囊肿及其邻近组织一并切除,直接缝合创口。
对于切除术后多次复发者,可在切除囊肿后,将手术创面用CO2激光处理,创面不缝合,令其上皮化后自然愈合。
四、唾液腺良性肥大的临床表现
唾液腺良性肥大临床表现为腮腺弥漫性肿大、柔软,常为双侧性;导管口无红肿,分泌物无异常。患者可有糖尿病、嗜酒、营养不良、长期服药史。唾液腺造影:导管和腺泡无异常表现,体积明显增大,排空功能稍迟缓。唾液腺良肥大需与唾液腺肿瘤及舍格伦综合征相鉴别。单侧肥大明显者,应与唾液腺肿瘤相鉴别,超声检查是首选的方法,唾液腺良性肥大回声均匀,无占位性病变。部分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唾液腺肿大,但其常伴有口干等症状,免疫学检查可有自身抗体出现,唾液腺造影可见导管和腺泡的特征性改变。
1、黏液囊肿
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囊肿位于年末下,表面仅覆盖一薄层黏膜,故呈半透明、浅黄色小泡,状似水疱。质地软而有弹性。囊肿很容易被咬伤而破裂,流出蛋清样透明黏稠液体,囊肿消失。破裂处愈合后,又被黏液充满,再次形成囊肿。
2、舌下腺囊肿
常见于青少年,可分3类:
①单纯型:占大多数。囊肿位于舌下区,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常位于口底一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暑天后窗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②口外型:又称潜突型。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
③哑铃型: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唾液腺良性大无特殊治疗方法。有全身性疾病者,经治疗后,部分重大腺体可恢复。药物引起的唾液腺肿大,停药后大多可以消退。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