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其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擅疗疔疮、恶肿结核,又能疗喉痹肿痛等病症。
蒲公英是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全草,可药可食,其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擅疗疔疮、恶肿结核,又能疗喉痹肿痛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有显着的催乳、利尿、缓泻、退黄、利胆、助消化、增食欲、抗癌等多种作用。现将其临床常见的几个功用简述如下。
清胃定痛
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载:“本品炙脆存性,火酒送服,疗胃脘病”。从蒲公英之性味分析,其所主之胃痛,当属热痛之类,而王氏之应用,既炙脆存性,又以火酒送服,则其寒性已去,只存其定痛之用了。近贤章次公先生治胃溃疡,具有小建中汤证者,以此汤加入蒲公英30克,疗效很好。蒲公英的镇痛作用不仅在于能清胃,还在于其能消瘀,凡胃脘因瘀热作痛,用其最为相宜。而胃溃疡之疼痛,配合养胃之品,又可奏养胃消瘀、镇痛,如能选用其根,晒干研末吞服,效尤佳良。
消痛散肿
蒲公英为治疗痈疡之佳品,尤擅治乳痈。由于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而蒲公英专入肝胃二经,具有消肿散结之能,故治此证效着。治乳痛常用蒲公英30克~60克,配合陈皮10克~15克,生甘草5克~10克为基本方。红肿焮痛者,加漏芦、天花粉;乳汁排泄不畅者,加王不留行、白蒺藜;局部硬结较甚者,加炮山甲、皂角刺。均以黄酒为引,疗效显着。
排脓治痢
痢疾一病,好发于夏秋之交,多因湿热积滞,蕴结肠中,阻遏气血之运行,化为脓血下泄所致。故清化湿热,行气导滞之法最为常用。蒲公英一能清热解毒,可清解肠中血分之毒热;二有缓下作用,能解除下痢之后重。凡湿热邪毒交阻,痢下红白如脓,后重不爽者,在清肠治痢方中,加用蒲公英,一般用30克,使用鲜品尤佳,但需用至60克,可以减缓病势,进而缩短疗程。
清肝达郁
蒲公英除有清肝泻火作用外,并能“达肝郁”。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指出:本品能“散滞气”,已有达郁之意。盖蒲公英花发甚早,得春初少阳之气,所以有生发之性,与苦寒沉降之品有间。清肝兼可达郁,此蒲公英之长也。凡肝热而郁者,宜用蒲公英调治。对肝炎患者,症见肝经郁热征象者,可随证选加蒲公英,本品除清肝外,又能利胆,对急慢性胆囊炎以“胆胀”而痛为主症者,多为气滞、郁火、湿痰、瘀血互阻,以致胆失通降而成,当以化痰行瘀,利胆散结为治疗大法,选用蒲公英甚妙。
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助消化,增食欲,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还可防治癌、胃癌、食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胆囊炎偏方每天早上吃一个煮的比较烂的猪手,然后再加上一瓶温热的啤酒,将两个混在一起吃
【偏方组成】潞党参、合欢皮各15克,炒白术、白茯苓、陈香橼、金铃子各12克,广除皮6克,甘草、广木香
很多疾病的治疗,除了需要到医院就诊进行药物治疗外,还可以用一些药膳进行食疗的辅助。这样往往能够起到事
肝胆气郁型表现为胁痛胁胀或胁肋窜痛可常引至肩背部胃脘胀痛或胀满口苦喜叹息舌红苔薄白脉弦宜用舒肝利胆的
治乳腺炎初起、肿痛未成脓者蒲公英春秋间开黄花似菊,取连根蒂叶二两捣烂,用好酒半斤同煎数沸,存渣敷肿上
理化因素浓茶、浓咖啡、辛辣食物、烈酒、过冷或过热食物、粗糙食物等均可损伤胃黏膜,破坏黏膜屏障导致胃黏
活了这么多年,我才真正体会到,做一个强壮的男子汉的感觉真好!”这位朋友小时候体质差,易伤风感冒、闹肚
蒲公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野菜,主要食用部分为叶花花茎根,其嫩叶未开花的花蕾根状茎均可食用。
将芸苔、枸杞苗洗净,切段,锅中放素油适量烧热后,下葱姜爆香,而后下芸苔、枸杞苗等,炒至熟后,放食盐、
进行药物治疗的原则有:a)病毒携带者,若肝功能正常不进行抗病毒治疗,若肝功能检查提示谷丙转氨酶为正常
纤维瘤可以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它的优点是副作用较小,而且抗复发率效果好,能够稳定住病情不扩散、不转移
甲状腺结节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是临床常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