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老人养生 > 正文

房颤的症状有哪些 房颤动术前术后护理注意要点

一、关于房颤的误区你知道多少

 误区一、房颤没有任何症状不需要治疗

这部分患者由于错误认识往往忽视治疗,但无症状房颤同样会导致总死亡率增加、心脏逐渐扩大和心力衰竭及脑血栓发生率增加。房颤的危害及治疗的必要性不取决于患者症状的轻重,房颤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到系统检查评估房颤的危险性接受及时治疗。

误区二、房颤发作不频繁目前不急于治疗

阵发性房颤患者发作次数会逐年增多,发作时间会延长,无自愈倾向,阵发性房颤早期未出现心房结构改变时射频消融手术效果最理想,因此认为房颤患者应该早期接受治疗。

误区三、房颤即使药物治疗仍然反复发作而丧失信心

长期以来药物一直是房颤治疗主要方法,即便坚持每日服药,多数患者房颤也会复发。目前随着三维*系统的不断完善,射频消融技术的快速进步,房颤的治愈率大幅度提高,复发率正日渐减少。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慢性房颤目前的成功率虽然较低,复发率偏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复发率逐渐降低。

 误区四、房颤等同于冠心病

有时房颤可以与冠心病合并存在,多数患者的房颤和冠心病并无必然联系,冠脉造影等一系列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的患者,房颤有时很严重;但是不要因为两者症状相似,简单地认为房颤就是冠心病,应该在全面系统心脏检查后有的放矢,接受正规的房颤治疗。

二、房颤的症状特点有哪些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但很多人对房颤缺乏了解。那么房颤的症状特点有哪些?主要包括以下6种症状:

1.胸口怦怦跳,仿佛雷声滚滚、鼓声敲击或鱼儿扑通跳水等。2.脉搏强弱不等,有时感觉漏跳一拍。3.用力时感觉气短。4.易疲劳,运动量降低。5.胸闷(胸痛)。6.昏厥或头晕。

如果已经知道患有心律失常,那么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对待,心胸开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3.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可适当地进行些锻炼,如养鱼、种花、散步、练太极拳、保健操、练气功等。只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极差的病人才应长期休息。4.随季节、气候变化调节生活起居。季节交替时预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五.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六.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要因为便秘而发生意外。七.定期到医院复查,合理调整用药。

三、房颤动术前术后护理注意要点有哪些

房颤虽然是心律失常中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它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旦发生心力衰竭、栓塞等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即使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但其效果不佳,而且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大,还会引起其他心律失常,所以选择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是有效的手段。

房颤术前护理注意

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对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房颤的了解,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情绪。因此,根据评估情况和患者及家属的文化层次,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和疼痛程度,因此给予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心理指导。

房颤术前准备,协助病人做好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输血前五项等;做经食管心脏超声及心脏CT等检查以了解左心耳及左心房是否有血栓;皮肤准备,即穿刺部位备皮,左右颈胸部和双侧腹股沟;做青霉素皮试;左上肢置静脉留置针;手术治疗前禁食8h,按需给予静脉补液。

 房颤术后护理注意:

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入CCU进行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情况,每30分钟测量P、R、BP,直至平稳。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变化,观察有无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发生。

2、穿刺部位的护理。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双侧腹股沟穿刺处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肢体制动12h,密切观察穿刺肢体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饮食护理。房颤射频消融术部位与食管接近,为防止出现心房-食管瘘并发症,术后第一天给予凉流质饮食,术后2周予凉软食,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嘱患者少食多餐,增加营养,保证各类营养素摄入。1月后无异常可恢复正常饮食。

四、目前房颤药物治疗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1.药物治疗:仅能减少发作次数和房颤持续时间,不能根治房颤。长期应用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控制心室率:一般房颤患者心率较快,这也是患者感到不适的原因之一。采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洋地黄类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减慢心室率、缓解症状和改善血流动力学。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房颤复律:药物转复不如电转复有效,但电转复需要镇静或麻醉而药物转复则不需要,电转复的危险主要是出现血栓事件和心律失常。抗凝治疗:房颤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过去有栓塞病史、瓣膜病、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左心房扩大、冠心病等使发生栓塞的危险性更大。存在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均应接受长期抗凝治疗。口服华法林,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之间,能安全而有效预防脑卒中发生。

2.电转复:用于急诊转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或择期替代药物转复。一般使用直流电复律,转复成功率为70%~90%,电复律后一部分病人可维持窦律,但复发率高。电复律需注意:无病窦综合征、低血钾、洋地黄中毒等。复律前口服华法令3周抗凝,复律后继续使用4周。房颤电转复可在全麻下或在清醒镇静下进行。

3.消融治疗:对于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作为一线治疗;而对于持续性或慢性房颤的患者,药物治疗不佳或不能耐受仍可选择消融治疗。“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根治房颤的技术。临床研究证明“导管消融术”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可以有效预防房颤的复发、改善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和心功能,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有选择的患者中,其成功率可达到80%~90%。微创外科房颤消融技术,也被称为 WolfMini-Maze(Wolf微创迷宫)。手术方法是在每一侧胸壁作2个小孔和一个3-5厘米的小切口,通过这些小孔和切口进行房颤消融术。手术在直视下完成,可同期切除左心耳,无需放射线。手术单次成功率可达到90%。

4.外科手术:Cox等创建的迷宫术,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如瓣膜性、缺血性或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行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房颤手术与器质性心脏病手术同时进行。手术治疗效果好,但是开胸手术的创伤过大。

术后 房颤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