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幼儿保健 > 正文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措施 怎样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一、怎样护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护理病毒性心肌炎措施1、首先要注意休息,急性期有发热、心悸、心前区不适、心动过速时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肌功能恢复。在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4周,有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休息时间为3-6个月,直至心脏大小及心功能都恢复正常,再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护理病毒性心肌炎措施2、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应每天坚持数脉搏,一天4次,注意脉搏强度、节律和频率,如频率比正常超过50%以上,或有脉率不齐,应及时找医生。如患儿感到憋气、心慌、烦躁不安等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护理病毒性心肌炎措施3、饮食应给予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减轻心脏负担,要适当减少一些量和限制入量(少吃咸的,少喝水)。多吃水果,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B和C。多吃一些含纤维素多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二、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哪些方法

1、要根据气温变化来给小儿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同时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能力,中医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根据临床观察,80%的心肌炎复发病人患有慢性咽炎、慢性扁体炎、慢性鼻炎,因此积极治疗上述疾病是防止心肌炎复发的重要措施。

3、对于上学的小朋友来说,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避免功课过劳,因为心脏是最怕劳累的器官之一。

4、在饮食调理方面,宜选择清淡、易于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果汁、蔬菜、蛋、鲜奶、鱼及肉类、面食软等),每餐根据小儿胃口,少量多餐,逐渐恢复正常的膳食。

5、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作功的负担,并减少心肌的氧耗量;轻症者和一般病例应休息3~4周,对于有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的重症病儿,卧床至少3个月或待心功能恢复正常或扩大的心脏回复后,可逐步开始从室内而至室外活动,活动量逐渐增加。若活动后反应良好,学龄小儿可继续上学,无需成年累月卧床不起。

6、若患儿烦躁不宁,给予言语慰籍和鼓励,有疼痛的肢体和部位可给予按摩,需用镇痛或镇静剂时,可选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方式

由于病毒感染的普遍性,加之暴发型VM的高致死性,尤其一些恶性结果的VM早期缺乏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使临床医生宁肯过宽诊断,过重解释病情。但这同时使一些有似是而非的症状,如叹气、胸闷、心肌酶轻度升高,或心电图有非特异性改变的病例也被诊断为VM,给患儿及家长带来过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临床医生不仅要防止漏诊延误患儿的病情,更要注意误诊误治给患儿带来的负面影响。

应除外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以及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心肌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儿童VM的发病率仍不清楚,有关诊断过宽、过严的争论也一直不断。诊断VM的难度在于其临床过程轻重差异显著,轻症病人临床表现不明显,往往在回顾性的病毒学检测或心肌活检时才发现有病毒感染的迹象;另一方面的难度在于该病缺乏特异性诊断依据,即便是以往被称为“金标准”的心肌活检,也因为病毒导致心肌病变部位的局限,因而实际的阳性率也较低,常需综合病因、病史、症状、体征及客观检查等情况,综合分析诊断。

四、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哪些症状

前驱症状1/3~1/2患儿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症状,如发热、胸痛、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可持续数日至3周,然后出现心脏表现,常伴关节痛、肌痛、疲劳、苍白、食欲不振等。

 一般表现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仅表现心电图异常。一般病例表现为精神不振、苍白乏力、多汗、长出气等,年长儿可自诉头晕、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不适和疼痛。多数患者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可闻及第三、四心音及奔马律。心率多增快,也可过缓,心律失常多见,一般无器质性杂音,有时心尖部可闻及Ⅰ~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心包炎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或有心包积液体征。

重症病例表现重症患儿可出现水肿、活动受限、气急、发绀、肺部湿啰音、心脏扩大及肝脾大等心功能不全表现。发病急骤者可发生急性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肺水肿、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脑综合征,甚至发生猝死。出现心源性休克者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四肢湿冷。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肌炎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