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中医养生 > 正文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夏枯草能治什么病

一、夏枯草的功效有哪些

夏枯草(学名:PrunellavulgarisL),别名: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云南丛书),麦夏枯、铁线夏枯(滇南本草),夕句、乃东(本经)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根茎,节上生须根。茎高达30厘米,基部多分枝,浅紫色。花萼钟形,花丝略扁平,花柱纤细,先端裂片钻形,外弯。花盘近平顶。小坚果黄褐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

夏枯草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路旁,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为主要产地。夏枯草适应性强,整个生长过程中很少有病虫害。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

夏枯草的功效

 一、降血压

《本草求真》曰:“夏枯草,辛苦微寒……凡结得辛则散,其气虽寒犹温,故云能以补血也。是以一切热郁肝经等证,得此治无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功耳。若属内火,治不宜用。”现代药理表明,夏枯草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提取物具有降压活性及抗心律失常作用。中医治疗高血压时,常在处方中加夏枯草以加强降压作用。

夏枯草菊花茶:

材料:夏枯草10克,白菊花5克,党参10克,蜂蜜适量。

做法:党参切薄片,与夏枯草、白菊花同下沸水中滚约一分钟,熄火泡浸约20分钟,滤渣,调少量蜂蜜当茶饮用。

二、滋阴补润

夏枯草是清热泻火类的中药,能清火明目、散结消肿,是广东民间暑夏时入汤入药常用药材。“双花”即性味平和而又甘润的灯芯花和鸡蛋花,均能清心火、利小便、祛湿热、润肺燥。合而炖猪瘦肉,带有中药清香的可口,能清热祛湿、润燥生津,且清心火润心肺,为男女老少皆宜。

夏枯草双花炖猪瘦肉:

材料:夏枯草15克、灯芯花5扎、鸡蛋花10克、蜜枣2个、猪瘦肉400克、生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药稍浸泡,枣去核。一起下炖盅,加冷开水1250毫升(5碗量),加盖隔水炖3小时,进饮方下盐,为3-4人用。

夏枯草煲鸡脚:

材料:夏枯草30克、鸡脚6只、猪瘦肉250克、生姜4片。

做法:夏枯草稍浸泡、洗净;鸡脚洗净,去甲、切对半;猪瘦肉洗净。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

 三、清热解毒

清热消暑、明目清肝火、滋肾阴、润肺燥、制风热而又活血解毒及降血压的作用,尤其适宜日渐干燥的秋暑日,同时更适宜于盛暑炎热时血压高和偏高者,能使血压较持久地下降,头昏胀等症状改善。

夏枯草黑豆汤

材料:黑豆50克、夏枯草30克、冰糖适量。

做法:夏枯草浸泡、洗净,用纱布或煲汤袋装好,黑豆浸软,洗净,两者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250毫升(约5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约30-40分钟,调入适量冰糖便可,此为2人量,或1人1天分3次进饮。

夏枯草的临床应用

①夏枯草汤(《孙宜林方》)清热解郁,祛痰软坚,主治瘰疬。夏枯草50g,香附20g,昆布20g,海藻20g,牡蛎35g,黄药子25g,射干20g,连翘20g,龙胆草15g,海浮石30g。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方中夏枯草清火、散结。

②夏枯草散(《张氏医通》)治肝虚目珠疼痛,至夜疼痛:夏枯草30g,香附(童便浸)60g,炙甘草9g。为末,每服12g,茶水调下,每日3次。方中夏枯草清火、明目。

③消肿汤(《疬科全书》)治无名肿:夏枯草、玄参、天花粉各9g,山慈姑、煅牡蛎、海藻、昆布、白芥子、桔梗各6g,生甘草3g。水煎,食后服。方中夏枯草散结、消肿。

二、夏枯草能治什么病

夏枯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根茎,节上生须根。茎高达30厘米,基部多分枝,浅紫色。花萼钟形,花丝略扁平,花柱纤细,先端裂片钻形,外弯。花盘近平顶。小坚果黄褐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路旁,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为主要产地。夏枯草适应性强,整个生长过程中很少有病虫害。

可以清火明目,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作用。其为清肝、护肝“圣药”。专治目珠夜痛、头目眩晕。常见的凉茶中都会配有夏枯草。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1、治疗慢性乙肝:夏枯草12~15克,百花蛇舌草、白茅根各15~30克,甘草6~12克,板蓝根、山豆根各10~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疗程2~3个月,同时配服维生素C200毫克,每日三次。

2、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25克,香附子50克,共为末。每服5克,腊茶调下,无时。

3、治血崩不止:夏枯草为末。每服方寸匕,米饮调下。

4、治赤白带下:夏枯草花,开时采,阴干为末。每服10克,食前米饮下。

5、治产后血晕,心气欲绝者:夏枯草捣绞汁,服一盏。

6、治头目眩晕:夏枯草(鲜)100克,冰糖25克。开水冲炖,饭后服。

7、治羊痫风、高血压:夏枯草(鲜)150克,冬蜜50科。开水冲炖服。

8、预防麻疹:夏枯草25~10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天。

9、治小儿菌痢:二岁以下,夏枯草50克,半枝莲25克;二至六岁,夏枯草、半枝莲各50克;六至十二岁,夏枯草、半枝莲各75克。水煎服。

10、治急性扁体炎,咽喉疼痛:鲜夏枯草100~150克。水煎服。

三、夏枯草的功效及副作用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

1、清肝明目

用于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等症。

2、散结止痛

可治疗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等疾病。

3、利尿

夏枯草能够清利小便,对小便浑浊,前列腺炎有很好的作用。

4、清脑降压

夏枯草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低血压作用。

5、抗菌消炎

夏枯草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抗菌谱亦较广。

夏枯草的副作用

《本草通玄》记载:“夏枯草,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目痛、瘰疬皆系肝症,故建神功。然久用亦防伤胃,与参、术同行,方可久服无弊。”说明夏枯草主要的副作用是针对胃部的,不过与参、术等热物一起服用,才不会因久用而有弊端。因此,久服夏枯草其皂苷成分对胃有刺激性。

此外,夏枯草属于寒凉之物,所以“湿气”重、脾胃虚弱的人或患风湿的人喝了会出现副作用,使病情加重。有的人用后也可引起过敏反应,皮肤麻疹、丘疹或红斑、全身瘙痒,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腹痛、腹泻、心悸等。

四、夏枯草的妙用

1、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陈鼎祺,让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用夏枯草1000克,煎3次去渣,加适量蜂蜜熬成膏,放冰箱内冷藏,每天早晚各服1匙,温开水送服,使其血压能持久稳定于正常范围。动物实验表明,夏枯草能延缓主动脉中粥样斑块的形成,对降血脂、治疗冠心病动脉硬化有良好功效。

2、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取夏枯草苦寒之性以清热毒,取其辛味以发散风热,消散郁结,用于治疗风热邪毒搏结于咽喉所致的急性扁桃腺炎。临床以夏枯草30-60克,水煎2次,混合药液后一日内频频服完,服时徐徐咽下,以延长药液在咽部的滞留时间,使药直接作用于病灶处,有很好的作用。

 3、治失眠

“阴阳违和,二气不交”,脏腑气血失和,是失眠发病之关键。夏枯草补厥阴之血脉,散郁火之蕴结,安神以定魂。《医学秘旨》云:“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夏枯草配半夏,二药相使,顺应阴阳,治精神萎靡,夜难入眠,甚则通宵达旦,心烦易怒,易惊易梦,舌质红,脉细数。证属郁火内扰,阳不交阴之候。药用夏枯草15克、半夏12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10剂。

4、治疗百日咳

百日咳临床症状以痉挛性咳嗽为主症,咳时涕泪皆出,满面通红,似肝火刑肺之咳状。夏枯草清肝热,泄肝火,平肝气,疏通气结,使肺金不受其刑。治法以夏枯草15克、桑白皮10克、黄芩9克、地骨皮9克、枇杷叶10克、炒地龙9克、僵蚕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1剂,治疗小儿百日咳,可获良效。

5、治疗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之顽固性咯血

朱震亨谓夏枯草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李时珍《本草纲目》述其治疗血崩,用该药治疗顽固性咯血疗效佳。用夏枯草30克、百部20克、黄芩12克、杏仁12克、代赭石12克,治疗久治不愈之咯血,效果良好。

6、治顽固性头痛

夏枯草配葛根,升降结合治头痛。巅顶及项后风池处,皆肝胆经循行之处。夏枯草清肝胆,使循经上炎之郁火直折,还可起引经作用,引诸药直达病所,配葛根升发清阳,止痛解肌,可使顽固性头痛沉疴痊愈。

夏枯草 急性扁桃体炎 动脉粥样硬化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更多运动>>
相关菜谱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