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品味时尚 > 饮食文化 > 正文

清明节前说寒食

最早提出寒食节应起源于“改火”习俗的是唐代李涪,他在《刊误》的“火”条中谈道:“《论语》曰:‘钻燧改火。’春榆夏秋柞冬槐,则是四时皆改其火。自秦以降,渐至简易,唯以春是一岁之首,止一钻燧。而适当改火之时,是为寒食节之后。既曰就新,即去其旧。今人持新火曰‘勿与旧火相见’,即其事也。”

近代学者多从此说,有学者更是从世界其他地区寻找到了类似的“改火制度”,并且力证“改火制度”便是中国寒食节的起源。但就算改火确实需要新火不能与旧火相见,是否需要三五天甚至一个月那么久的时间?改火是不是就一定有寒食的必要?而其他民族的民俗中也有许多改火的习惯,但是都没有提到寒食。不仅如此,改火是古礼,是在全国性范围实施的,然而到了汉代关于寒食的记载,却都出自于山西太原地区;另外,改火仪式是官方主持进行的礼制,不是民间私设,而自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期间,寒食习俗曾多次遭到官方禁止。这都让人对“寒食节起源于古代的改火习俗”一说,充满了怀疑。

最后,是介子推说。事实上,关于寒食节的起源,在隋唐以前并不见他说,普遍都认为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忠臣介子推。晋文公为了封赏对他有割股之恩的介子推,放火烧山逼隐居的介子推露面,却误将介子推母子烧死,因此下令以后每年在介子推的忌日,禁忌烟火,只许寒食。

介子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在《左传》、《史记》等史书的记载中,并没有介子推被焚山而死的情节。并且,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这一说法最早也要到两汉之交才有记载(见于桓谭《新论》)。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后人为了解释寒食节附会而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清明 火烧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