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高原反应喝热牛奶好吗 高原反应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一、高原反应喝热牛奶好不好

高原反应可以少量喝些热牛奶,有助于缓和消化功能,高原反应时不要吃热量过高食物,那么高原反应的人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呢?

禁烟禁酒。吃七成饱。

初到高原的人,消化功能会受影响,胃张力降低,蠕动减慢,排空时间延长;同时,缺氧也使消化液分泌量减少,维生素消耗量增加。

主食尽量选一些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软、流食为佳,如面条、稀饭等,副食则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为主。

另外,每顿饭不能吃太多,七成饱即可,尤其晚餐不可过量,以免增加胃肠负担,使心肺受压,造成胸闷心慌。

由于高原气候干燥,水分流失快,很多游客急于补水,其实,饮水过多对尚未适应高原环境的人不是好事,可能引起肺水肿。

减少食盐摄入,禁烟禁酒,能减轻高原反应。

番茄、豆制品可防高原反应。多吃抗氧化食物,能预防高原反应。番茄、橘子、豆制品、茶叶等食物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旅游前10天左右,可服用高原红景天,在抗缺氧、抗疲劳、抗寒等方面有一定的效用。旅游中,一旦出现高原反应,服用葡萄糖液,口服西洋参含片,也能缓解疲劳。防体力下降吃些糖包、甘薯。西藏等高原地区海拔高、含氧量低、气候干燥,人体在这里5天所消耗的能量比平原地区多3%~5%,维生素消耗量在缺氧条件下是平时的2~5倍。2~3天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后,饮食上必须重做调整。

适量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人体能量主要来自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产生等量能量时,只有碳水化合物耗氧最少。所以,增加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如糖包、甘薯等,可预防体力下降,提高有氧运动能力。

增加蛋白质摄入进入高原地区,机体蛋白质代谢加强,必须食用足够的优质蛋白,如瘦肉、鸡蛋、鱼、牛奶、等,蛋白比例占到总能量的15%。

二、高原反应有什么症状表现

高原反应喝热牛奶好吗 高原反应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急性高原反应

很常见。未适应者一天内进入高原地区后6~24小时发病,出现双额部疼痛、心悸、胸闷、气短、厌食、恶心和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饮酒过量时表现相似。有些病例出现口唇和甲床发绀。通常在高原停留24~48小时后症状缓解,数天后症状消失。少数可发展成高原肺水肿和(或)高原脑水肿。

(1)由平原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海拔更高地区,在数小时或1~3天内发病。

(2)有下列表现之一或一种以上者应考虑本病:①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失眠、嗜睡、食欲减退、腹胀、手足发麻等症状,经检查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评价症状的程度主要依据头痛及(或)呕吐的程度(轻、中、重度),并结合其他症状。②休息时仅表现轻度症状如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但活动后症状特别显著者。③有下列体征者,如脉搏显著增快、血压轻度或中度升高(也有偏低),口唇及(或)手指发绀,眼睑或面部水肿等。

(3)经吸氧,或适应1~2周,或转入低处后上述症状或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者。

2、慢性高原反应

是急性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症状不消失者,表现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气短、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手足麻木和颜面水肿,有时发生心律失常或短暂性昏厥。

三、急性高原反应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高原反应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休息。一旦考虑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未改善前,应终止攀登,卧床休息和补充液体。轻症者可不予处理,一般经适应1~2周症状自行消失。

(2)氧疗。经鼻管或面罩吸氧(1~2L/min)后,几乎全部病例症状缓解。

(3)药物治疗。头痛者应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普鲁氯哌嗪;恶心呕吐时,肌注丙氯拉嗪(或甲哌氯丙嗪);反应较重者酌情选用镇痛、镇静、止吐等药物对症治疗,如去痛片、*、甲氧氯普胺等。头痛及呕吐还可用“氨扑苯”及“消呕宁”,后者主要作用于呕吐中枢而对其他区域无抑制作用。严重病例,口服地塞米松或地塞米松和乙酰唑胺联合应用。

(4)宜地治疗。症状不缓解甚至恶化者,应尽快将患者转送到海拔较低的地区,即使海拔高度下降300m,症状也会明显改善

四、高原反应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1、相对性肺泡通气不足。肺通气是氧运输过程的第一步。高原缺氧可刺激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使肺通气量增加,肺泡氧分压升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从而使机体摄取较多的氧。然而,有些人特别是那些患高原病的人,对低氧刺激后的肺通气量并不明显增加,出现相对性肺泡通气不足。Hackett认为肺相对通气不足可能由于原发性呼吸驱动减弱(低氧通气反应),或由于继发性通气抑制引起。Moore等对8例曾出现急性高原病症状者(易感者)和4例无症状者进行低氧通气反应(HVR)的对照研究,发现前者的HVR明显低于后者。当模拟4800m高原时,与对照组相比,易感者的肺通气量降低,呼气末PCO2增高,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而且出现急性高原病的症状,提示在平原通气反应低的人,进入高原后易发生急性高原病。因此,低氧通气反应高低,被认为是预测急性高原病的良好指标之一。

2、体液潴留和体液重分配。Singh等观察到当平原人快速到达4500m高原后,多数人出现面部和踝部水肿,多尿和体重减轻,但一般在2~3天的高原习服后恢复正常。然而,有少数人恢复时间延长,并出现尿少,体重增加等。体重增加与高原反应的严重性呈正相关。利尿剂和皮质激素可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这些资料证明,体液潴留或体液从细胞内向细胞外的转移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生有关。体液潴留的机制较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急性高原病包括高原肺水肿病人血浆或尿中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ADH分泌增多导致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中水分重吸收增加,从而出现水肿、尿少。但也有人认为,抗利尿激素只在高原肺水肿时增加,而急性高原病并不明显增加。Bartsch等发现急性高原病易感者进入4559m高原时肾素和醛固酮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肾素由肾小球旁细胞合成和分泌,在肝脏中形成的血管紧张素原的作用下降解为血管紧张素I,后者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并作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促使醛固酮分泌,从而增加钠离子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和钠水潴留。另外,还发现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增高,说明缺氧也可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降低,从而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排尿。因此,病人的尿少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也有关。

3、颅内压增高。急性高原病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及夜间周期性呼吸等神经系统的症状,这些症状与颅内压升高有关。Mastsuzawa等对10名健康人模拟低氧8h后,作了脑部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凡有严重急性高原病症状者,大脑白质出现水肿。最近(1998)Hackett等观察了9例高原脑水肿的脑部MRI,其中有7例大脑白质,特别是胼胝体水肿,而灰质未发现异常。目前认为,中、重型急性高原病多半有脑间质水肿,但轻型者是否也发生脑水肿尚不明确。其脑间质水肿的机制尚有争议。按传统的理论,缺氧直接抑制Na-K-ATP酶,使钠泵失活,钠离子在细胞内积累,进而发生脑水肿。但近来有人发现,在高原由于脑血流量增加,脑组织的氧传递维持正常,故缺氧甚至严重缺氧并不影响离子通道。Hackett认为,高原脑水肿是由于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或血-脑屏障的氧感受器通道失调引起的血管性或间质性脑水肿。其原因为低氧性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毛细血管压异常升高,从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中的水分从血管移入间质,出现间质性水肿。动物模型发现,清醒的绵羊吸入低氧混合气体96h,脑毛细血管压从20mmHg升高至50mmHg,血-脑屏障的渗透性显著增加,脑组织水分增加,干湿度比值明显降低。造成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的原因,可考虑既有血管壁的机械性损伤,又有生物化学因素所致。如低氧性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及压力增高,致使血管膨胀,管壁切应力性损伤,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急性缺氧使血中某些代谢产物,如缓激肽、组胺、花生四烯酸等增加,并导致脑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高原反应 牛奶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更多运动>>
相关菜谱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