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预防高原反应 出现高原反应的急救

一、怎么才能预防高原反应

预防高原反应 出现高原反应的急救

 ⒈心、肺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区

在进入高原前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有严重心、肺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区。如果正患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肺炎等,待病情痊愈后再进入高原区,避免增加氧的消耗,而引起肺水肿。

⒉加强体育锻炼

进入高原前应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可加快适应高原环境。

 ⒊慎防感冒

途中应注意保暖,慎防感冒。因为高原地区大气压低、氧分压低、风大、寒冷、干燥、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易导致体内缺氧及呼吸道感染,加重高原反应。

 ⒋充分休息

临进入高原前及途中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劳累。进入高原后初期不要马上作较重的体力劳动及过多活动,也千万不要马上洗澡,否则极易引起高原肺水肿、脑水肿。

⒌饮食应以清淡、高热量为主

鉴于寒冷、干燥的气候,进入高原后初期,饮食应以清淡、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带刺激性的食物,禁饮酒、多饮水。鼻腔干燥带血丝者,可涂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软膏,以增加湿度和避免感染。

 ⒍及时就诊

有调查显示,乘汽车和火车缓慢进入高原者较乘飞机快速进入高原者反应要轻,因为前者呈阶梯性上升,使机体逐渐适应缺氧环境。但前者由于未能及时就诊,病情往往较后者重。因此,一旦有严重不适,均应到医院及时就诊。

 ⒎行程安排合理

旅游的行程一定要安排合理,不要急于进入高海拔区。首先应尽量在较低海拔区游玩,待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后,再进入更高海拔区。

⒏注意气温

由于高原地区冬、春季气候寒冷、干燥,大气氧分压进一步降低,因此最好避免11月到第二年3月间进入高原。

 ⒐吸氧

吸氧对预防和治疗高原病起着极为重要作用。不要一味地相信抗高原反应药物的夸大作用,而忽视吸氧的重要性;更不要担心吸氧会引依赖性,适当吸氧可帮助初进高原者尽快适应高原缺氧环境。

二、高原反应的临床表现

预防高原反应 出现高原反应的急救

高原适应不全的速度和程度决定高原病发生的急缓和临床表现。急性高原病(acutemountainsickness)分为3种类型,即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彼此可互相交叉或并存。慢性高原病(chronicmountainsickness)又称Monge病,较少见。主要发生在久居高原或少数世居海拔4000m以上的人。有慢性高原反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改变和高原心脏病4种临床类型。急、慢性高原反应是急、慢性高原病的最轻型。

1.急性高原反应

很常见。未适应者一天内进入高原地区后6~24小时发病,出现双额部疼痛、心悸、胸闷、气短、厌食、恶心和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饮酒过量时表现相似。有些病例出现口唇和甲床发绀。通常在高原停留24~48小时后症状缓解,数天后症状消失。少数可发展成高原肺水肿和(或)高原脑水肿。

(1)由平原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海拔更高地区,在数小时或1~3天内发病。

(2)有下列表现之一或一种以上者应考虑本病:①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失眠、嗜睡、食欲减退、腹胀、手足发麻等症状,经检查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评价症状的程度主要依据头痛及(或)呕吐的程度(轻、中、重度),并结合其他症状。②休息时仅表现轻度症状如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但活动后症状特别显著者。③有下列体征者,如脉搏显著增快、血压轻度或中度升高(也有偏低),口唇及(或)手指发绀,眼睑或面部水肿等。

(3)经吸氧,或适应1~2周,或转入低处后上述症状或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者。

 2.慢性高原反应

是急性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症状不消失者,表现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气短、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手足麻木和颜面水肿,有时发生心律失常或短暂性昏厥。

三、出现高原反应怎么办

预防高原反应 出现高原反应的急救

1.急性高原反应

(1)休息一旦考虑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未改善前,应终止攀登,卧床休息和补充液体。轻症者可不予处理,一般经适应1~2周症状自行消失。

(2)氧疗经鼻管或面罩吸氧(1~2L/min)后,几乎全部病例症状缓解。

(3)药物治疗头痛者应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普鲁氯哌嗪;恶心呕吐时,肌注丙氯拉嗪(或甲哌氯丙嗪);反应较重者酌情选用镇痛、镇静、止吐等药物对症治疗,如去痛片、*、甲氧氯普胺等。头痛及呕吐还可用“氨扑苯”及“消呕宁”,后者主要作用于呕吐中枢而对其他区域无抑制作用。严重病例,口服地塞米松或地塞米松和乙酰唑胺联合应用。

(4)宜地治疗症状不缓解甚至恶化者,应尽快将患者转送到海拔较低的地区,即使海拔高度下降300m,症状也会明显改善

 2.慢性高原反应

(1)宜地治疗在可能情况下,应转送到海平面地区居住。

(2)氧疗重症者夜间给予低流量吸氧(1~2L/min)能缓解症状。可予间断或持续吸氧,不主张长时间吸氧,因有碍机体对低氧环境习服。必要时可用轻缓利尿剂如氮酰胺或用氨茶碱口服等治疗。

(3)药物乙酞唑胺或酯酸甲经孕酮,能改善氧饱和度。

(4)静脉放血静脉放血可作为临时治疗措施。

治疗基本原则是早期诊断,避免发展为严重高原病。轻型患者无特殊治疗,多数人在12~36小时内获得充分适应后,症状自然减轻或消失。

四、高原反应急救方法

预防高原反应 出现高原反应的急救

1.出现高原肺水肿时,绝对半卧位休息,两腿下垂,立即充分吸氧,最好是含有50%~70%酒精的氧气,流量6~8升/分;立刻口服呋塞米(速尿)40毫克/日。使用速尿可能会出现轻微恶心、腹泻、药疹、视力模糊、直立性眩晕、肌肉痉挛、口渴等,注意开始用量不要过大,根据情况可加至80毫克,2次/日。硝苯地平减少肺水肿。

2.发生感冒时,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原地区应尽量避免感冒。高原感冒时发烧温度有假象,测体温的温度常会低于实际温度1度,所以易被忽视。呼吸道感染即使很轻微,也可增加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危险性。因此,要加强保暖预防。进入高原后,减少洗澡次数或不洗。发现感冒初起症状,立即服用抗感冒药。若两天以后再服抗感冒药,一般已无效。

3.发生高原脑水肿时,要迅速、连续给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直至清醒,清醒后仍间断给氧。有条件的应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色素C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促进恢复。

4.发生呼吸性硷中毒时,用报纸卷成圆锥状,在锥尖处撕开一个直径1-2厘米的小孔,将圆锥状的报纸紧贴面部,使呼出的气体再度吸回来,也就是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再次吸回来,改善体内的酸碱度,纠正呼吸性硷中毒。

高原反应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