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食疗养生 > 正文

小儿支气管哮喘不能吃什么 引起哮喘的因素是什么

一、小儿支气管哮喘饮食禁忌有哪些

1.奶及奶制品:

牛奶致儿童过敏性哮喘发生率为最高。因此,对需要乳类喂养的婴幼儿来说,应积极主张母乳喂养,以减少牛奶喂养所致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机会。

 2.海产品及水产品:

这些食物的致敏原通常耐热,其熟食品也常常诱发过敏性哮喘,特别是食用不新鲜的海产品可使过敏性哮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要尽量避免食用。哪些海产品是过敏性哮喘患者不能食用的?

3.部分水果

少数水果可能诱发过敏性哮喘,如桃子、苹果、香蕉、草莓、樱桃、椰子等,虽仅为个别情况,但亦应提高警惕。

 4.鸡蛋:

鸡蛋诱发过敏性疾病的病例不少,其中有少部分表现为过敏性哮喘。专家指出,如果只吃蛋黄不吃蛋清则可降低哮喘发作率,这是因为蛋清中的卵蛋白是诱发过敏的主要致敏原,而蛋黄不含卵蛋白,故很少会引起过敏发生。

二、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病因

遗传过敏体质(特异反应性体质,atopy)对本病的形成关系很大,多数患者有婴儿湿疹、过敏性鼻炎或(和)食物(药物)过敏史。部分患儿伴有轻度免疫缺陷,如IgG亚类缺陷病、酵母调理功能缺乏和补体活性低下等。本病大多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约20%的患者有家族史,发病常与环境因素(如寒冷刺激、呼吸道感染和过敏原吸入等)有关。

支气管哮喘加重的诱因很多。过敏原包括室内的尘螨、动物毛屑及排泄物、蟑螂、真菌,室外的花粉、真菌;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强烈情绪变化;运动和过度通气;冷空气;药物如阿司匹林;职业粉尘及气体等。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环境、精神、性格、生活方式等心理社会因素在哮喘的发病、发展、预后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各种心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哮喘的发作,而哮喘的持续迁延不愈又引发了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由此形成恶性循环。Forero等报道哮喘儿童比正常儿童更多表现出沮丧、易激惹、紧张、睡眠障碍及头晕。Lehrer、Butt等发现哮喘发作率的增高与高度焦虑及情绪波动有关,在哮喘确诊后,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心理治疗,在哮喘患儿的成长过程中将会出现继发的情感障碍,这又会加重哮喘的发作。由于哮喘儿童神经稳定性差,易焦虑、紧张、抑郁及易激惹,强烈的情绪反应影响了正常的社会适应性,使其经常处于心境恶劣状态,从而增加了疾病的易感性。情绪因素可直接诱发哮喘的发作,其原理可能是情绪因素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迷走神经兴奋导致气道阻塞;剧烈的情绪反应如哭泣、咳嗽直接引起气道阻塞;或通过下丘脑-垂体-中脑通路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并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而诱发哮喘。另一方面,家长对儿童哮喘发作时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也是引发哮喘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家人因担心孩子发病,而采取过分溺爱、迁就的态度,尤其在哮喘发作时,易使病态模式强化而巩固,当儿童某些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或想避免一些不愿意面临(如考试)的刺激时,哮喘就会成为躯体语言作为情绪的一种形式发泄出来。但如果家长对患儿病情采取否认、忽视的态度,对儿童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厌恶的情绪时,可使儿童产生焦虑、抑郁、自我贬低,这种情绪也可使发作加剧。由此可见哮喘是一个典型的心身疾病。

三、小儿支气管哮喘做哪些检查

 一、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均应摄胸部X线片以除外肺实质病变、先天异常、直接或间接的异物征象。哮喘急性发作时胸片可正常,或有肺气肿、支气管周围间质浸润及肺不张。偶见气胸、纵隔气肿。

2.变态反应状态的测试用变应原作皮肤试验是诊断变态反应的首要工具。血清特异性IgE测定也很有价值。怀疑过敏时,还可取痰或鼻分泌物找嗜酸性粒细胞。

3.肺功能检查可确定是否有气流受限;在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前后测定可确定支气管收缩的可逆性;也可用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昼夜改变;在哮喘加重时,可判断气流梗阻程度及其对治疗的反应。

主要用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呼气峰流速两种方法测定气流受限是否存在及其程度。适用于5岁以上患儿。

FEVl/FVC正常值:成人>75%,儿童>85%。凡低于70%~75%提示气流受限,比值越低气流受限程度越重。若FEV./FVC测定有气流受限,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15~20分钟后FEVl/FVC增加15%或更多,表明有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有利依据。

可逆试验: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的流速一容积环变化,表明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气道梗阻的可逆性。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5分钟.FEVI及FVC均增加,FEV1/FVC也从56%增加至75%。

此外可查呼气峰流速(peakexpiratoryflow,PEF),指肺在最大充满状态下,用力呼气时所产生的最大流速。与FEV1的相关性好,有喘鸣音时PEF可能已降低25%或更多。

正常气道的直径在24小时中是有变化的,但变异率小于20%。若日间变异率大于20%、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增加20%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夜间和(或)清晨有症状,伴随每日PEF变异率大于20%是哮喘非常显著的特点,且可反映病情轻重。

4.气道高反应性可通过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气流受阻的可逆性,PEF昼夜变化,激发试验,皮质类固醇试验治疗来反映。肺功能在正常范围时,可用激发试验(醋甲胆碱、组胺或运动试验)观察气道高反应性。

 二、诊断

支气管哮喘常可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作出诊断,如症状、激发因素、疾病过程、典型发作、对治疗的反应、家族及个人过敏史。诊断要点:有反复咳嗽、喘鸣、呼吸急促病史,并排除其他原因;有气流梗阻的证据,且气流梗阻及症状具可逆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了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1.诊断标准如下: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分钟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增加≥12%。

3)最大呼气流速(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四、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详细治疗

1.治疗原则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①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喘;②缓解期:长期控制症状、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避免触发因素、自我保健。

2.治疗目标①尽可能控制、消除哮喘症状(包括夜间症状);②使哮喘发作次数减少,甚至不发作;③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④能参加正常活动,包括体育锻练;⑤β2激动剂用量最少,乃至不用;⑥所用药物副作用减至最少,乃至没有;⑦预防发展为不可逆性气道阻塞。

治疗哮喘发作,首先对哮喘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年幼儿童较成人及青年人更容易出现高碳酸血症(肺换气不足)。

3.阶梯治疗方案任何年龄患儿治疗方案的确定,均要根据平时病情轻重程度而定,由适合于初始病情严重程度的那一级开始,之后根据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每1~3个月审核一次治疗方案,若哮喘控制3个月以上时,可逐步降级治疗。若未能控制,要立即升级治疗,但首先应审核患儿用药技术、是否遵循用药方案、如何避免变应原和其他触发因素等。此即支气管哮喘的阶梯治疗方案。

4.吸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哮喘最好的方法,吸入药物以较高浓度迅速到达病变部位,因此起效迅速,且所用药物剂量较小,即使有极少量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也可在肝脏迅速灭活,全身不良反应较轻,故应大力提倡。

(1)<2岁:用气流量≥6L/min的氧气或压缩空气(空气压缩泵)作动力,通过雾化器吸入药物;也可采用有活瓣的面罩储雾罐(spacer)及压力式定量气雾装置(metereddoseinhaler,MD1)。

(2)2~5岁:除应用雾化溶液吸入外,亦可采用有活瓣的储雾罐辅助吸入MDI。

(3)5~7岁:除上法外,亦可用旋碟式吸入器(diskhaler)、涡流式吸入器(tuberhaler)或旋转式吸入器(spinhaler)吸入干粉剂。

(4)>7岁:已能使用MDI,也可用干粉剂或有活瓣的储雾罐吸入MDI。

 5.哮喘常用药物

(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常用的有3种: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必可酮),布地奈德(BUD)(普米克),丙酸氟替卡松(FP)(辅舒酮)。

1)吸入用药:具有较强的呼吸道局部抗炎作用,用于哮喘发作的预防:通常需要连续、规则吸入1周后方能奏效,因此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应与吸入β2激动剂或茶碱类合用。轻、中度以上的哮喘需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安全剂量为每日200~400μg,年长儿可短期用至每日600~800μg。局部不良反应为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或上呼吸道不适,吸药时加用储雾罐、吸药后用清水漱口可减轻局部反应和胃肠吸收。

2)口服用药:急性发作病情较重的患儿应早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以防病情恶化。使用半衰期短的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prednisone)1~7日,每日1~2mg/kg,一般不超过每日30mg,分2~3次服用。

3)静脉用药:严重哮喘发作时应及早通过静脉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每次5~l0mg/kg;或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每次1~2mg/kg.每日2~3次,但注射后4~6小时才能起效,因此应尽早用药并同时给予支气管舒张剂。极严重病例需在短期内(3~5日)使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最好应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

(2)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disodiumcromoglycate)是一种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制剂,可抑制IgE诱导的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吸入用药用于预防哮喘发作,也可预防运动、冷空气等引起的急性气道收缩及季节性哮喘发作。MDI每次5~l0mg,每日3~4次。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新一代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适用于12岁以上儿童哮喘的长期预防治疗,但不宜用于哮喘发作期的解痉治疗。

(4)|β2激动剂:可舒张气道平滑肌,增加黏液纤毛清除功能,调节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介质的释放。

1)吸入用药:短效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和特布他林(terbutaline),通过气雾剂或干粉剂吸入,5~10分钟即可见效,维持4~6小时。多用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或预防运动性哮喘,应按需使用。若需增加每天使用短效β2激动剂的次数、剂量才能控制病情,提示哮喘加重,此时切忌过分或盲目增加次数。过量使用可引起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新一代长效β2激动剂salmeterol和formoterol.吸入后药物作用持续8~12个小时,适用于防治夜间和清晨哮喘发作和加剧者。急性发作息儿因呼吸困难不能有效使用MDI或干粉剂时,可用溶液以氧气或空气压缩泵为动力,雾化吸入给药。

2)口服用药:口服短效β2激动剂,在服药后15~30分钟起效。其缓释型及控释型制剂疗效维持时间较长,用于防治反复发作性哮喘和夜间哮喘

(5)茶碱:茶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作用,此外还可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为常用平喘药物。

1)几服用药:常用的有氨茶碱和控释型茶碱。用控释型茶碱昼夜血药浓度稳定,作用持久,尤其适用于控制夜间哮喘发作。茶碱与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但需慎与口服β2激动剂联合应用,因易诱发心律失常,如欲两药合用应适当减少剂量。

2)静脉用药:用于哮喘急性发作。24小时内未用过氨茶碱者,首次剂量3~5mg/kg加入5%萄萄糖溶液30ml中,20~30分钟内静脉滴注。重症病例继以0.6~0.9mg/(kg.h)维持;如不维持给药,每6小时可重复给原量一次。<2岁或6小时内用过氨茶碱者,首次剂量应减半。务须注意血液中药物浓度不能过高,滴注速度不能太快,以免引起不良反应,用输液泵可确保安全。

茶碱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重者可抽搐乃至突然死亡。有效安全的血药浓度应保持在5~15μg/ml,若>20μg/ml,则不良反应明显增多。

(6)抗胆碱药:吸入抗胆碱药物,如溴化异丙托品,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其舒张支气管的作用较β2激动剂弱,起效也较缓慢,可与β2激动剂联合吸入。

(7)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无法避免接触变应原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针对变应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如用花粉或尘螨提取物作脱敏治疗。

(8)免疫调节剂:因反复呼吸道感染诱发喘息发作者可酌情加用。

(9)中药:急性发作期要辨证施治。缓解期用健脾、补肾等扶正。

6.缓解期的处理

病情缓解后应继续吸入维持量糖皮质激素,至少6个月~2年或更长时间。

支气管哮喘 哮喘 小儿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