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位置:首页 > 药食/药食 > 黑芝介绍

黑芝

(hēi zhī)
黑芝

黑芝别名:玄芝

黑芝功效:益肾利尿、聪察、消积通九窍促消化促进消化帮助消化急性肾炎慢性肾炎

简介黑芝,别名玄芝、黑云芝、假灵芝,拉丁名为Fructificatio Amaurodermatis Rudae或Fructificatio Amaurodermatis Rugosi。黑芝分布于福建、广东、云南、海南、广西、西藏等地的林中地上和地下的埋木上,或附着于土中的腐木上。夏、秋采收,去掉泥沙,晒干,备用。
食材介绍菜谱做法相宜相克相关文章营养成分
黑芝的功效与作用

黑芝的功效与作用

黑芝也称“中国灵芝”,味甘,性平。主要含麦角甾

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多糖醇、脂肪酸,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黑芝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心、肺、肝、脾、肾脏虚弱,均可服用。黑芝所治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各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黑芝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巨大作用。它不同于一般药物对某种疾病而起治疗作用,亦不同于一般营养保健食品只对某一方面营养素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强化,而是在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机能平衡,调动机体内部活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促使全部的内脏或器官机能正常化。......查看剩余内容▼▼

查看详情 >>
黑芝功效与主治_黑芝形态特征_黑芝分布范围_黑芝主要价值

黑芝功效与主治

黑芝益肾、利尿、通九窍、聪察、消积;主治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消化不良。

黑芝形态特征

1.皱盖乌芝子实体一年生,有柄。菌盖圆形至近圆形,有时不规则形,宽3—10(—13)cm;盖面具不明显的皮壳,淡褐色、黑褐色至黑色,被微绒毛,具辐射状皱纹;边缘整齐或波状。管口面白色,伤时变红色或紫红色,后变为黑色;管口角形,每1毫米间4—6个;菌管单层,短,色暗。菌柄中生、偏生至近侧生,常扭曲,灰褐色至近黑色,3.5—8cm×0.5—1cm。菌肉黄白色,伤时变为红紫色,后变为黑色。菌丝系统为三体型,生殖菌丝无色,有锁状联合。孢子广椭圆形至近球形,双层壁,外壁光滑无色,内壁微粗糙至有小疣,淡褐色,8—10μm×6—7μm。......查看剩余内容▼▼

查看详情 >>
黑芝性状鉴别_黑芝采收和储藏_黑芝药材基源

黑芝性状鉴别

(1)皱盖乌芝菌盖肾形或类圆形,直径3—10cm,厚5—7m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有细微绒毛,并有放射状深皱纹和不明显的环纹,边缘锐,波状,多瓣裂。管口面类白色或黑褐色。纵剖面可见菌管单层。菌柄偏生,圆柱形,弯曲,长4—12cm,直径3—10mm,下部有假根,与菌盖同色,有细微绒毛。木栓质。气微,味淡。

(2)乌芝菌盖直径2—15cm,厚5—10mm,表面青褐色、深棕灰色或灰黑色,具细微绒毛或光滑,有同心环纹及不明显的放射状皱纹。管口面暗褐色。菌柄光滑,有假根。硬木栓质。气微,味淡。

(1)黑芝粉末浅棕色、棕褐色至紫褐色。菌丝散在或粘结成团,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2.5~6.5μm。孢子褐色,卵形,顶端平截,外壁无色,内壁有疣状突起,长8~12μm,宽5~8μm。人工栽培的黑芝在色泽、形状、大小都比较统一、有规则,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盖面黄褐色至红褐色,盖缘为淡黄褐色,有同心环带和环沟,并有纵皱纹,表面有光泽。而野生黑芝在色泽上不统一,形状大小不一,表面没有明显光泽。......查看剩余内容▼▼

查看详情 >>
黑芝临床应用

黑芝临床应用

《神农本草经》把黑芝列为上品,谓黑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谓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近年来,对黑芝草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临床报道颇多,归纳起来有下述几方面

(1)治慢性支气管炎服用黑芝片,日3次,每次1片(含量相当于生药0.5克),或用黑芝酊(20%浓度),日3次,每次10毫升(每日量相当于生药6克),一般15~30天开始见效。......查看剩余内容▼▼

查看详情 >>
黑芝的做法黑芝的做法大全>>
黑芝相关文章黑芝的更多文章>>
同类食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