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是众多“豆”中的一种,但是赤小豆不仅是“食材”,还是“药材”,在中药中赤小豆也是一味中药,下面是中医专家分析的赤小豆的功效。
赤小豆花,为豆科一年生半缠绕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花,夏季采取。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入脾、肺经,有清热止渴,醒酒解毒之功,适用于疟疾,痢疾,消渴,伤酒头痛,痔瘘下血,丹毒,疔疮等。《神农本草经》言其“主痎疟寒热邪气、泄痢,阴不起,病酒头痛”。《名医别录》言其“止消渴”。《药性论》言其“消酒毒,明目。散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又下水气,并治小儿丹毒热肿”。《本草纲目》言其“治肠中积热,痔瘘下血”。
赤小豆,又名红豆、红小豆、赤豆、朱豆,为豆科一年生半缠绕草本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夏秋荚果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荚壳,杂质,收集种子备用。中医认为,赤豆性味甘、酸、平,归心、脾、小肠经,有健脾益气、利水除湿、解毒排脓之功。本品甘能补脾,性善下行而利水,为滋养性食疗佳品,对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重困等,疗效甚佳。《本经》言其“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及肌胀满。”《食疗本草》言其“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
中医推荐:赤小豆的食疗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赤小豆来源有二,功效应用大致相同,赤小豆偏凉,药力优,赤豆甘平略偏于补,多作食物。现二者已混用。现介绍四则粥疗方,供选用。
1.赤豆花粥:赤小豆花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豆花、大米淘净备用。先取大米煮至粥成,待熟时调入赤豆花、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可清热止渴,适用于消渴,小便频数等。
2.二花粥:赤小豆花、葛花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二花、大米淘净备用。先取大米煮至粥成,待熟时调入二花、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可醒酒解毒,适用于醉洒,口干烦渴,纳差食少,头痛等。
3.赤小豆粥:赤小豆5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豆、米淘净,先取赤豆煮沸后,纳入大米煮至粥成,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可健脾利水,适用于水肿病、脚湿气及中老年人肥胖症等。
4.豆苓粥:赤小豆50克,茯苓粉1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豆、米淘净,先取赤豆煮沸后,纳入大米煮至粥成,调入茯苓粉、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可健脾利湿,适用于各种水肿。
①赤小豆,又名:猪肝赤(《本经逢原》),杜赤豆(《本草便读》),米赤豆、茅柴赤、米赤
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又称红小豆、米赤豆。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江西及
赤小豆的选购技巧真品赤小豆干燥种子略呈圆柱形而稍扁,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紫褐色,
预防便秘米红豆中含有多量对于治疗便秘的纤维,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
专家指出,出现烧心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进食过快或过多,还有一些人在进食某些特定的食物后,如:酒、辣椒等
赤小豆能解热毒根据《朱氏集验方》记载:“宋仁宗在东宫时患痄腮,命道士赞宁治之”,这个痄腮就是现在的腮
”[按语]的营养成分不如大豆,除含蛋白质、脂肪外,并含有维生素a、b、c和植物皂素以及铝、铜等微量元
将赤小豆、竹叶洗净,置锅中,加乌梅、清水500毫升,急火煮3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滤渣取汁,分次饮
即使体质正常的儿童,也不宜吃太多赤小豆,因为儿童尤其是小儿消化功能较差,进食太多赤小豆会导致消化不良
赤小豆乌鸡煲净乌鸡半只,红小豆50克,红枣5颗,荸荠适量,生姜、葱各少许,高汤、料酒、胡椒粉、盐、味
蚕豆病是一种重在预防的遗传性疾病,因体内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简称g6pd)不足导致,长江以南
功效:粉葛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解酒和清胃热的作用,鲮鱼有益气血、健筋骨之功,春季常饮此汤有清热、除
赤小豆医好宋仁宗的痄腮北宋仁宗年间的一个春天,皇帝赵祯一日起床时觉得耳下两腮部发酸、隐隐作痛,用手一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