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是什么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肠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下列几种表现:
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顿挫型: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
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非常多,但是这种疾病一般只在儿童间传染,而且被感染者的症状没有传播源那么危险,大家也不能对此放松警惕,要相信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就在身边,一旦身边有孩子的话是比较危险的,所以,为了预防脊髓灰质炎,家长们应该讲儿童放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
二、脊髓灰质炎治疗有哪些
一、用药治疗
干细胞治疗前:患者于3周岁时常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出现高热,不能站立,大小便失禁,后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距今1个月病史,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神经营养因子,丙球蛋白)效果欠佳。
干细胞治疗后:3次干细胞治疗后,患者在家属的搀扶下可以走2-3min,肌张力明显降低许多,期间结合中医的治疗,针对患者大小便也起到了一定帮助,家属还是非常满意的。
二、饮食保健
患者饮食要遵医嘱给予饮食,饮食要以稀软开始到体内逐步适应后再增加其它饮食。应注重不要吃过多的油脂,要合理搭配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食物。
患者应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轻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意机体的需要。
患者不宜服用对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急性期的病人及阴虚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
三、病理病因
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是一种滤过性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直径为8~17μm,称脊髓灰质炎病毒。此病毒分为Ⅰ、Ⅱ、Ⅲ三种不同类型,其中Ⅰ型最多见,Ⅲ型次之,Ⅱ型少见。
除脊髓灰质炎病毒外,其他某些病毒,例如个别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coxsackie)病毒、埃可(echo)病毒等亦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并引起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在临床上难以与灰质炎病毒引起的麻痹进行鉴别。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活力很强,耐寒冷,在冷冻条件下能生存数月之久,对干燥的抵抗力也较强。病毒在室温下可生存数天;在污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在水和牛奶中可生存百余天;在粪便中可维持3~6周或更久。紫外线照射、煮沸或使用含氯石灰(漂*)及高锰酸钾等均能迅速将其杀死。
三、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临床表现有哪些
对患有脊髓灰质炎的人们来说,及时察觉到疾病的出现还是很重要的,若是任由病情恶化,或是治疗效果不佳,还会产生很多的后遗症,那么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临床表现有哪些?若是能够提早对这些问题了解清楚,就不会抱有侥幸的心理了,也能抓紧时间将疾病的治疗工作做好。
髓灰质炎是由一组亲神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细胞,导致运动神经纤维变,使支配的肌肉产生弛缓性瘫痪。脊髓损害以腰段颈椎为主。脑干或大脑也可被侵袭。神经原受毁坏,瘫痪不能恢复;如充血水肿挤压可不同程度或完全恢复。瘫痪特点是弛缓性、双侧不对称,不按周围神经干支配区分布,不伴感觉障碍非均衡性。
本病好发5岁以下儿童,故称“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在世界各国都有,我国农村多于城市,人群中感染,季节以夏秋两季(6—9月)多见。传染原是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以胃肠道和呼吸道传染。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后遗症部分可通过手术恢复功能和矫正畸形。
表现为肌肉功能的不平衡:如马蹄内翻足畸形、高弓足等。肌肉、筋膜的变性挛缩:如髋屈曲外展外旋畸形、脊柱侧凸、膝屈、反屈、外内翻等。骨骼发育畸形、缩短畸形、肌肉废用性萎缩等。
脊髓灰质炎一般在瘫痪后1~2周,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
四、脊髓灰质炎的康复护理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损害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细胞,造成患儿肢体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甚至瘫痪等。
脊髓灰质火临床分为潜伏期、前驱期、麻痹前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患儿来到康复科绝大多数是处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1、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脊髓灰质炎患儿,从体温恢复正常后48小时起,持续2年为恢复期。恢复时期长,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有特异之处。在恢复期中,脊髓灰质细胞部分没有死亡仅是炎性反应。炎症逐渐消退,瘫痪的肌肉功能得以恢复,2年的恢复过程中,重点是头6个月,据统计,此期间可恢复肌力的90%,神经恢复需2个月~2年,失神经支配的肌细胞变性,一般在6个月内是可逆的,时间愈长,变性细胞逆转的可能性就愈小。防止肌肉变性和防止肢体畸形是本期的重点。
(1)治疗:采取针灸、理疗等措施,帮助神经恢复及防止肌肉变性。
(2)护理:
①轻手法被动牵伸关节,防止挛缩。
②指导患儿做正在恢复的麻痹肌的主动收缩练习,助力运动,或用悬挂肢体或水中运动的方法,作减负荷的运动练习,运动时要防止正常肌的替代活动。将肌力不平衡的肢体,用塑料板、辅助器保持在功能位上活动,以防止骨与关节发生畸型。
③保持关节功能位。向患儿及家长解释保持肢体功能位的重要意义。将踝关节保持于90°中立位,避免足下垂,膝关节保持伸直位,髋关节保持伸直中立位,避免屈曲、外翻、外旋,腕关节避免屈曲下垂等。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砂袋、夹板、辅助支具等,畸形明显者可采用石膏或牵引矫正后,再用辅助器将患肢保持于功能位。
④秩序渐进,勿使麻痹肌过度疲劳。
⑤肌力较弱时,可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等方法进行锻炼。
2、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护理
发病2年之后,即称为“后遗症期”。此时已经死亡的运动神经细胞,即不再恢复,瘫痪的肌肉已忧为定局,再用药物治疗不直作用。但因肌力失去平衡,肢体不正常负重,骨与关节的畸形继续发展,甚至达到严重程度。
此期应根据患儿的瘫痪部位、畸形程度、性别、年龄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畸形加以矫正锻炼,制定康复方案。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消除或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本期康复的重点。
(1)治疗:矫形外科的手术治疗是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
(2)护理:
①手术前的康复护理:
a心理护理。麻痹后遗症的儿童,在手术前易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他们离开了熟悉的家庭和学校,来到了陌生的医院,并要接受手术治疗。儿童对各种注射及其它技术操作的疼痛刺激,常常使儿童见了医生、护士就怕,“谈针色变”、“谈刀色变”,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的恶性循环。所以,护士在儿童入院时,让其尽快的熟悉周围的环境及患友,用和蔼的态度帮助他们。掌握熟练的技术操作,动作轻柔且稳准,一次成功,以母亲的感情接近他们,努力以爱心替代他们的母爱,掌握儿童的心理规律,给他们讲一些小英雄的故事,启发他们同疾病做斗争的勇敢精神,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为顺利实施手术做好心理准备。
b饮食护理。给患儿营养丰富、高蛋白、高脂肪、多维生素的食物,增加机体的抵抗力,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保持关节功能位的训练及护理。如果一侧肢体麻痹,用绷带固定患肢,健侧做肢体的屈伸运动,如双侧肢体麻痹,护士要指导患儿纠正不正常的姿势,踝关节保持90°中立位,避免足下垂,膝关节保持伸直位,髋关节保持伸直中立位,避免屈曲、外翻、外旋,腕关节避免屈曲、下垂等,要根据患儿肢体功能畸形情况和发生的部位不同,采用一些弹力绷带、沙袋、小夹板、辅助支具来保持关节功能位,这对防止畸形,以利手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d保持和缓解关节活动度的护理。肌腱、筋膜、关节囊,这些组织的挛缩也是引起畸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护士要指导进行关节大幅度的运动,护士或患儿自己进行被动运动,可较有力地牵伸挛缩和粘连组织,扩大关节活动度,动作要平稳缓和,以引起一定的紧张或酸痛感觉,但病人可从容忍受,以不引起肌肉痉挛为度,防止关节挛缩畸形。
e保持和增强肌力的训练及护理,护士要训练、指导患儿做主动运动,尽力达到最大的运动幅度,主动运动的牵伸力量可能不大,但兼有加强肌力的作用,在肌肉或肌腱粘连,妨碍肌腱向远端滑移,而使远端关节的主动运动受限时,主动收缩粘连的肌肉,尽力牵引肌腱向近端滑移是唯一可能有作用的锻炼方法,主动运动包括运动的各个方向,每一个动作重复10~20次,幅度尽可能大,尽量引起一定的酸胀或轻度疼痛的感觉,助力运动,在主动运动的同时由患儿自己或护士用手施加助力,或通过棍棒、滑轮等器械由健肢帮助患肢进行运动则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结合。
②手术后的康复护理
a心理护理。麻痹后遗症的儿童,虽然他们的肢体残疾,但智力是正常的,并不比正常儿童逊色,手术后伤口的疼痛刺激,护士要理解、关心、爱护和帮助患儿,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对患儿不能报有偏见,要尊重残疾儿童的人格,使患儿能同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地做各种理疗、体疗及功能训练,使其最大限度的改善关节功能壮态。
b防止关节的粘连。护士要指导患儿进行未被固定的关系各方向大幅度的运动,增强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并且观察肢端的血运情况,加大运动量防止关节粘连。
c恢复和改善关节活动度。主动运动应让患儿自行运动关节幅度尽可能大,对肌力较弱、关节挛缩的患儿,护士要辅助以各方向的被动运动,增强肌肉和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恢复和改善关节的活动度。
d增强肌力的训练。预防肌肉废用性萎蓿,未被固定的肌肉要做主动或抗阻运动,被固定区域的肌肉在手术后的早期要做等长收缩训练,组织愈合后,应开始恢复肌力的训练,通过肌肉主动收缩训练后,使肌纤维增粗,肌力增强。
e重建肢体动作的协调性。护士要指导患儿集中注意力,做伸关节的动作,被动完成伸关节动作,使患儿做往复屈伸摆动训练,逐渐学会控制摆动方向,重建肢体的动作协调。
f改善步态的训练。护士指导患儿训练起立,单腿站立,左右移动重心,缓慢地踏步,然后练习走平道、坡道、上下楼梯、注意尽量做到身体正直,身体不要摆动,保持步态平衡,充分利用术后肌力和平衡,关节的稳定性或肢体长度的改善来改进步态,预防变形,达到矫正的目的。
g矫形支具、辅助支具的使用和训练。矫形支具是用机械力学上的相反力量来矫正肢体畸形,辅助支具是用于代偿肢体功能。护士要指导患儿使用矫形支具和辅助支具。如小腿矫形器病理鞋等,注意观察矫形支具、辅助支具与皮肤接触的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破溃、出血等情况的发生。
在使用多罐时,罐具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罐具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互相牵扯,也不
灭活疫苗其优点为安全,一般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及其家庭成员,也可用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缺点是价格较为
如何进行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饮食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饮食如何进行呢?多进食一些含有胆碱的食物。
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疫苗的接种方式小儿麻痹有两种疫苗,口服的沙宾疫苗为活性减毒疫苗,注射用的沙克疫苗为非活性疫
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我国从1960年开始自制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一种是三型单价糖丸另一种是混合多价糖丸,为ⅰ、ⅱ、ⅲ型
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常由脊柱骨折、脱位,或火器伤引起,多见于车祸,跌倒和坠下
一旦发病,应及时去医院隔离治疗,并报告卫生防疫站,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0天,对未服过疫苗或服疫苗不全
前驱期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
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瘫痪
在瘫痪的第5~6天,随着体温的逐渐消退,瘫痪即停止发展,但在大约10%的病例,退热后瘫痪仍可继续进行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