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男科 > 男性保健 > 正文

脊髓灰质炎糖丸副作用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因是什么

一、脊髓灰质炎糖丸副作用

(1)凡发热、患急性传染病、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及孕妇忌服。

(2)本品只供口服,不可注射!

(3)本品系活疫苗,切勿加在热开水或热的食物内服用。婴儿服用糖丸时,可用冷开水溶解后送服。这个疫苗是活病毒制品,如果用热开水溶解,活疫苗会因温度过高而失去活性,吃了也没有作用,在宝宝体内不会产生抗体。30分钟内不能吃热的东西(包括母乳)。

(4)不要在哺乳后2小时内服用。因为母乳中可能有抵抗病毒的抗体存在,使糖丸失去作用。

(5)如果有特殊的原因不能服用时,一定要把糖丸放在冰箱冷藏柜里。糖丸在20℃-22℃只能保存12天;2℃-10℃可以保存轻型和非瘫痪型恢复彻底。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中,50%以上能完全恢复,约25%留有轻度残疾,而留有严重残疾者不到25%。肌肉功能主要在头6个月恢复,但在2年内仍会有不断的改善。脊髓灰质炎的病死率为1%~4%,但在成人或有延髓麻痹者,病死率高达10%。

二、脊髓灰质炎的症状

1.潜伏期

平均为7~14天,短者2~3天,长者可达3~5周不等。在此期间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属隐性病例,但本期末有传染性。

2.病变发展期有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前驱期:此时患者出现低热或中等热度,常伴有头痛、困倦、多汗及全身疲乏不适等症状,并可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甚至有咽痛、咽红及轻咳等呼吸道症状。此期一般持续1~4天。大多数病例发展到此期为止,属顿挫型,又称为幸运型。

(2)第二阶段——瘫痪前期:在前者基础上,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一般性症状消失,但经1~3天后体温又上升,并且体温较高,常在38~39℃之间,个别患儿可高达40℃。此时,其一般症状亦随之加重。患儿烦躁不安,有头痛、呕吐、嗜睡、肢体疼痛及感觉过敏。项背部可有肌强直征,且可见婴幼儿囟门紧张饱满,并可出现“脊髓征”,对诊断有意义。此期一般持续3~5天,但也有短至几小时或长达2~3周者。在这一阶段仍可有部分病例不出现肢体瘫痪而逐渐康复,称为无瘫痪型病例,亦属幸运型。另一部分患儿病情继续发展,并进入瘫痪期。

(3)第三阶段——瘫痪期:一般在瘫痪前期的第3~4天时进入本期,大约有5%的病例可不经过瘫痪前期而直接进入本期。瘫痪症状多在热度下降时出现,也有在退热后发生者。开始常伴有肢体疼痛及肌肉压痛,之后突然发生瘫痪。瘫痪可见于任何部位,但以肢体瘫痪最为多见。

三、脊髓灰质炎的病因

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是一种滤过性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直径为8~17μm,称脊髓灰质炎病毒。此病毒分为Ⅰ、Ⅱ、Ⅲ三种不同类型,其中Ⅰ型最多见,Ⅲ型次之,Ⅱ型少见。

除脊髓灰质炎病毒外,其他某些病毒,例如个别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coxsackie)病毒、埃可(echo)病毒等亦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并引起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在临床上难以与灰质炎病毒引起的麻痹进行鉴别。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活力很强,耐寒冷,在冷冻条件下能生存数月之久,对干燥的抵抗力也较强。病毒在室温下可生存数天;在污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在水和牛奶中可生存百余天;在粪便中可维持3~6周或更久。紫外线照射、煮沸或使用含氯石灰(漂*)及高锰酸钾等均能迅速将其杀死。

传染源为本病的瘫痪型、非瘫痪型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健康的带病毒者亦可传播。病毒主要从粪便及鼻咽部分泌物中排出,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经污染饮食、脏手及各种用具等直接通过消化道或由空气飞沫经呼吸道而发生传染。

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尤其是在贫困国家。在我国由于预防得力,当前病例主要为偶发性。以6~9月的夏秋季发病最多。

四、脊髓灰质炎的诊断

(1)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所致的脑膜炎:这些肠道病毒感染,除可引起脑膜炎外,还可同时引起皮疹,胸痛,疱疹性咽峡炎,心肌炎等症状,若仅表现为脑膜炎,则根据临床症状和脑脊液检查难以鉴别。

(2)流行性乙型脑炎:轻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易与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相混淆,乙型脑炎起病较急,神志障碍较显著,外周血液及早期脑脊液中细胞大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及血清学检查等可供鉴别诊断时的参考。

(3)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时,有与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非常相似的表现,但可依据腮腺肿大,与腮腺炎患者接触史,补体结合试验,血清淀粉酶增高等而与脊髓灰质炎相鉴别。

(4)其他:轻型流行性脑膜炎和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有时类似无菌性脑膜炎的改变,不易鉴别,但外周血白细胞数多明显增多,可有皮疹和原发化脓性病灶等都有助于区别,通过治疗观察不难获得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和真菌性脑膜炎的早期也会酷似无菌性脑膜炎,而通过病原检查和治疗观察,也不难确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有相同的脑脊液变化,前者依赖血中异常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等,后者必须根据血清中特异抗体的发现而与脊髓灰质炎区别。

脊髓灰质炎 脊髓 淀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真菌性脑膜炎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