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有哪些 从4方面为你介绍

一、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

一、了解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

据目前所知,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所以人类是脊髓灰质炎唯一的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末可以从鼻咽分泌物中排毒,粪便的排毒期自发病前10日至病后4周,少数可达4月。没有症状的感染者也可从咽部和肠道排出病毒,成为疾病的传染源。

二、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

1、粪-口感染的直接接触传播

如果接触到附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物品就容易造成传播,而且被粪便污染的手以及食品是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媒介。日常生活的相互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用具、玩具、手等,经口摄入传播。

2、口对口的感染方式

口对口也是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也就是说通过飞沫也可以传播脊髓灰质炎病毒。因此,脊髓灰质炎传播速度快,一旦家中或身边有人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就一定要进行隔离观察。

3、日常接触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也是主要的传播方式,被污染的手、食物、用品、衣物、玩具都可传播本病。另外,不良的卫生习惯也会造成脊髓灰质炎传播。因为,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只要是感染了病毒的人或者物品都会造成脊髓灰质炎传播。

三、脊髓灰质炎的易感人群:

由于病毒可快速传播,当家里第一个病人被确诊时,所有血液中没有特异抗体的家庭成员就已经受到了感染。在脊髓灰质炎病人的家庭中,15岁以下的易感者100%会发病;而与脊髓灰质炎病人有日常接触的易感者中有87%会发病。

在易感人口多,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最可能发生脊髓灰质炎的暴发流行。居住环境拥挤和卫生条件差可加速病毒的传播。

四、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机制:

脊髓灰质炎病毒从口腔进入人体后迅速播散,在数小时内病毒即开始自我复制。每个受感染的细胞释放大约500个病毒颗粒。之后,病毒会通过淋巴结而进入血液。只要出现病毒血症,脊髓灰质炎病毒就有可能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经咽部分泌物排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只持续数天,而通过粪便排出可持续到感染病毒2个月后。

病毒能引起显着病理改变的唯一部位是脊髓和大脑,主要累及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髓。大脑的其他部位,包括小脑和皮质运动区都受到较小程度的侵犯。病变可累及大脑、中脑、延髓、小脑及脑干,网状结构、前庭核、小脑蚓突和小脑核也可受损,大脑皮层运动区病变轻微。交感神经节和周围神经节偶有病变。

病毒对神经元的损害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最终引起噬神经细胞作用。瘫痪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决定于被侵犯神经元的分布。造成严重神经损害的促发因素包括年龄的增加,近期扁桃腺摘除术,接种,其中以接种白百破疫苗最常见,妊娠和正值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期的身体过度虚弱。其他病变可有局灶性心肌炎、间质性肺炎、肝及其他脏器充血和混浊肿胀,淋巴结增生肿胀等。

五、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特点:

脊髓灰质炎遍及全世界,多见于温带。散发式流行,夏秋季发病率最高,热带和亚热带和发病率在各季节无显着差别。过去流行以Ⅰ型病毒为主,Ⅲ型最少。大规模服用疫苗后,Ⅰ型病毒减少,ⅡⅢ型相对增多。

二、脊髓灰质炎的症状表现

1.无症状型(即隐性感染):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相隔2~4周的双份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中和抗体的4倍增长。

2.顿挫型:约占全部感染者的4%~8%。临床上表现为发热、疲乏、头痛、嗜睡、咽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而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此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曾观察到下列三种综合征:①上呼吸道炎,有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可有感冒症状,咽部淋巴组织充血、水肿;②胃肠功能紊乱,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可有中度发热;③流感样症状,有发热及类似流感的症状。上述症状约持续1~3天,即行恢复。在早期可从咽部、粪便和血液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在恢复期可从血清中检出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

3.无瘫痪型:本型特征为具有前驱期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改变。前驱期症状与顿挫型相似,几天后出现脑膜刺激征。患者有头痛、颈痛、背痛、呕吐、颈部和背部强直,凯尔尼格(kernig)和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征阳性。三脚架征(患者在床上起坐时两臂向后伸直支撑身体)和霍伊内(Hoyne)征,(患者在仰卧位时,将其肩部提高可见头向后倾)亦可为阳性。

脑脊液检查符合无菌性脑膜炎的改变(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培养无菌生长)。在整个病程中无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改变。本型在临床上与其他病毒所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难以区别,需经病毒学或血清学检查才能确诊。患者通常在3~5天内退热,但脑膜刺激征可持续2周之久。

4.瘫痪型:本型只占全部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或脑神经的病变。按病变部位可分为脊髓型、延髓型、脑型、混合型4型,以脊髓型为最常见。

温馨提示:为了预防措施此病的侵害,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小儿平时的饮食卫生,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小孩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的良好习惯,平时应注意小儿的衣物、床单、玩具、用品及餐具的消毒,最好煮沸15分钟或日光曝晒两小时。

三、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方法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麻痹。儿童发病较成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多见。该病对患儿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性,家长在日常如果患儿出现该病的症状时,还需及早到正规医院检查确诊,尽早治疗,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脊髓灰质炎常见的检查方法:

1、脑积液检查:脊髓灰质炎患儿大多在瘫痪前出现异常。脑积液外观微浊,压力稍增,细胞数稍增(25~500/mm3),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多,后则以单核为主,热退后迅速降至正常,糖可略增,氯化物大多正常,蛋白质稍增加,且持续较久,少数患者脊髓液可始终正常。

2、周围血象:患儿的周围血象检查白细胞数多数正常,在早期及继发感染时可有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急性期血沉增快。

3、病毒分离或抗原检测:在患儿起病1周内,可从鼻咽部及粪便中分离出病毒,粪便可持继阳性2~3周,早期从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的意义更大,一般用组织培养分离方法,近年采用PCR法,检测肠道病毒RNA较组织培养快速敏感。

4、血清学检查:患者血清特异性免疫抗体效价在第一周末即可达高峰,尤以特异性IgM上升较IgG为快,可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酶标等方法进行检测特异抗体,其中以中和试验较常用,因其持续阳性时间较长,双份血清效价有4倍及4倍以上增长者可确诊,补体结合试验转阴较快,如期阴性而中和试验阳性,常提示既往感染;两者均为阳性,则提示近期感染,近来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原及特异性IgM单克隆抗体酶标法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脊髓灰质炎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周围神经炎:脑脊液无变化。周围神经炎可能由白喉后神经炎、肌肉注射损伤、铅中毒维生素B1缺乏、带状疱疹感染等引起。

2、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贝尔综合症):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多发于年长儿,散发起病,无发烧症状或者是低热,伴轻度上呼吸道炎症状,逐渐出现弛缓性瘫痪,呈上行性、对称性,常伴感觉障碍。脑脊液有蛋白质增高而细胞少为其特点。瘫痪恢复较快而完全,少有后遗症。

3、家族性周期性瘫痪:该病较为少见,无发热症状,常突发瘫痪,对称性,进行迅速,可遍及全身。发作时血钾低,补钾后迅速恢复,但可复发。常有家族史。

4、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于夏秋季,起病急,常伴神志障碍。周围血和脑脊液中均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应与小儿麻痹症相鉴别。

四、脊髓灰质炎的治疗方法

生活中,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此病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比较大,尤其是会造成瘫痪,对此,患者及时治疗很关键,由于脊髓灰质炎病发之后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例如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等情况,患者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治疗,那么,脊髓灰质炎怎么治疗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一般治疗

1、脊髓灰质炎患者需要勤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2、急性期脊髓灰质炎的应该卧床休息的、给予富含热量的和维生素的饮食。或给予ATP、辅酶A、腺苷、胞二磷胆碱等等的药物,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少量多次输注健康人新鲜血浆也有助于提高脊髓灰质炎病人的免疫功能,有益于预防感染和恢复。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目前认为脊髓灰质炎与自身免疫有关,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用氢化可的松每日5~10mg/kg,加入5~10%葡萄糖溶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2周后酌情减量,或改为强的松口服,并逐渐减停。

 三、辩证治疗

1、邪去正虚型脊髓灰质炎

症状:肢体痿软畸形。(属后遗症期)。

治则:补气血,滋肝肾。

方药:七宝美髯丹加减。黄芪,当归,熟地,牛膝,苁蓉,枸杞子,补骨脂。水煎服,一日一剂。

2、邪犯肺胃型脊髓灰质炎

症状:身热不扬,头痛身倦,咳嗽,呕恶,苔黄腻,脉濡数。属前驱期,体温38~39℃,以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为主。

治则:疏泄肺胃湿热

方药:葛根芩连汤、三仁汤加减。葛根,黄芩,杏仁,薏苡仁,杏仁,银花,连翘,滑石。湿重者加苍术,高热者加生石膏。水煎服,1日1剂。

温馨提示:脊髓灰质炎的治疗方法很多,患者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症治疗,同时合理服用药物,在治疗上,患者不可盲目治疗,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帮助到患者们。

脊髓灰质炎 脊髓 间质性肺炎 胃肠功能紊乱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