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赤小豆的功效是什么
赤小豆的功效
祖国医学认为,红小豆性甘平,具有除热毒、消胀满、利尿、通乳、补血之功效,主治心肾脏器水肿、腮腺炎、痛肿脓血、乳汁不通等症,尤以妇科中配药方使用最多。外敷治扭伤、血肿及热毒痈肿等病症。[4]
据考,红小豆入药最早载于《本草经》,说红小豆可以“下水肿,排痈肿脓血”。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中运用红小豆与其他药物配伍创制了“瓜蒂散”、“麻黄连翘红小豆汤”、“红小豆当归散”等方剂。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把红小豆称为“心之谷”,《本草纲目》说,红小豆“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和鲤鱼、蠡鱼、鲫鱼、黄雌鸡煮食,并能利水消肿”。并说:“赤小豆小而色赤,心之谷也。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呕,而治下痢肠澼,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药性本草》记载:“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通气,健脾胃,令人美食。捣末同鸡子白,涂一切热毒痈肿。煮汁,洗小儿黄烂疮,不过三度。”
历代医药学家的临床经验也说明:红小豆具有消热毒、利水消肿、健脾止泻等功能,可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烦热口渴、酒病诸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红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质成分,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于肾脏病和心脏病,均有一定疗效。
二、赤小豆的植物形态
①赤小豆,又名:猪肝赤(《本经逢原》),杜赤豆(《本草便读》),米赤豆、茅柴赤、米赤。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米,密被倒毛。3出复叶,叶柄长8~16厘米;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疏毛,纸质,脉3出,具柄。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小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毫米,具毛;花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两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枚,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
栽培或野生。分布广东、广西、江西及上海郊区等地。
②赤豆,又名:红饭豆(《增订伪药条辨》)。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厘米。茎上有硬毛。3出复叶;托叶线形,被白色长柔毛;小叶卵形至斜方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极浅3裂,两面被疏长毛。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端;蝶形花,形与上种相同;荚果扁圆筒状,于种子间收缩,无毛;种子6~10粒,暗红色,矩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种脐不凹。花期6~7月。果期7~8月。
三、赤小豆的药方选录
(1)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梅师集验方》)[1]
(2)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3)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独行方》)
(4)治脚气:赤小豆五合,葫一头,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陆根一条(切)。同水煮,豆烂汤成,适寒温,去葫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尽。(《本草图经》)
(5)治脚气气急,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锉)二两,紫苏茎叶一握(锉,焙)。上三味除小豆外,捣罗为末。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盏煮熟,去豆,取汁二盏半,入药末四钱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半,空心温服,然后择取豆任意食,日再。(《圣济总录》赤小豆汤)
(6)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7)治急黄身如金色:赤小豆一两,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陆香一钱,青布五寸(烧灰),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一钱;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圣惠方》赤小豆散)
(8)治肠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复纳清酒中,候酒尽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后方》)
(9)治热毒下血,或因食热物发动:赤小豆杵末,水调下方寸匕。(《梅师集验方》)
四、赤小豆的食疗
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又称红小豆、米赤豆。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江西及上海郊区等地。赤豆又称红豆、红饭豆、朱赤豆。我国各地广泛栽培。夏、秋采摘成熟荚果,晒干,除去荚壳、杂质,收集种子备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健脾利湿,散血,解毒。[1]
[参考]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铁,维生素B1、B2,烟酸、皂甙等成分。
[用途]用于水肿、脚气;产后缺乳,腹泻、黄疸或小便不利;痔疮,肠痈。
[用法]煮食,煎汤或研末服。
[附方]
1,赤豆桑白皮汤:赤小豆60g,桑白皮15g。加水煎煮,去桑白皮,饮汤食豆。
源于《本草拾遗》。本方用赤小豆健脾利湿,而以桑白皮专于利尿消肿。用于脾虚水肿或脚气,小便不利。
2,茅根煮赤豆:白茅根250g,赤小豆120g。加水煮至水干,除去白茅根,将豆分数次嚼食。
源于《肘后补缺方》。白茅根为凉性利尿药,其味甘甜,用以煮豆,既可增强利尿作用,又较适口,故颇为得法。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现用于肾炎或营养不良性水肿。
3,赤豆粥:赤小豆120g,粳米30g。加水适量,煮稀粥。分2次食。
源于《妇人良方》。本方能益脾胃而通乳汁。用于妇女气血不足,乳汁不下。
4,苦酒赤豆散:赤小豆100g,用醋1茶盅,煮豆至熟,取出晒干,再入适量米酒中浸渍至酒尽,经干燥后研为细末。分3次服,每次3~6g,用米酒送服。
?源于《肘后方》。赤小豆等三者均能散血,醋又用止血之效,故本方有散血消肿和止血作用。用于痔疮瘀肿疼痛,大便带血。
5,赤小豆西瓜皮汤:赤小豆50克,西瓜皮50克,白茅根50克。赤小豆淘净,西瓜皮、白茅根切碎。将赤小豆、西瓜皮、白茅根放入锅中,用旺火煮沸,再用小火煮2小时。本汤有祛淤降脂、健脾利湿之功效。
①赤小豆,又名:猪肝赤(《本经逢原》),杜赤豆(《本草便读》),米赤豆、茅柴赤、米赤
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又称红小豆、米赤豆。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江西及
赤小豆的选购技巧真品赤小豆干燥种子略呈圆柱形而稍扁,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紫褐色,
预防便秘米红豆中含有多量对于治疗便秘的纤维,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
专家指出,出现烧心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进食过快或过多,还有一些人在进食某些特定的食物后,如:酒、辣椒等
赤小豆能解热毒根据《朱氏集验方》记载:“宋仁宗在东宫时患痄腮,命道士赞宁治之”,这个痄腮就是现在的腮
”[按语]的营养成分不如大豆,除含蛋白质、脂肪外,并含有维生素a、b、c和植物皂素以及铝、铜等微量元
将赤小豆、竹叶洗净,置锅中,加乌梅、清水500毫升,急火煮3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滤渣取汁,分次饮
即使体质正常的儿童,也不宜吃太多赤小豆,因为儿童尤其是小儿消化功能较差,进食太多赤小豆会导致消化不良
赤小豆乌鸡煲净乌鸡半只,红小豆50克,红枣5颗,荸荠适量,生姜、葱各少许,高汤、料酒、胡椒粉、盐、味
蚕豆病是一种重在预防的遗传性疾病,因体内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简称g6pd)不足导致,长江以南
功效:粉葛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解酒和清胃热的作用,鲮鱼有益气血、健筋骨之功,春季常饮此汤有清热、除
赤小豆医好宋仁宗的痄腮北宋仁宗年间的一个春天,皇帝赵祯一日起床时觉得耳下两腮部发酸、隐隐作痛,用手一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