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症名。自汗属于中医汗证范畴, 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白昼汗出,动辄尤甚者,称为自汗。《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朱丹溪对自汗病理属性做了概括,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张景岳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
1.病后体虚,禀赋不足,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
2.情志不调
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血不养心,心不敛营,则汗液外泄。
3.嗜食辛辣
嗜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以致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而致出汗增多。
1.肺卫不固
症状:汗出恶风,稍劳后汗出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楚,面色无华,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
2.心血不足
症状: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
治法:补血养心。
方药:归脾汤。
3.阴虚火旺
症状: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
症状: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方药:龙胆泻肝汤。
出汗可以分为自汗、盗汗、头汗等。自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出汗现象,从中医角度来看,自汗多因身体虚弱、气阴两亏,津液外宣导致。所以,自汗的人常常伴有疲惫、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
气阴两亏是气虚和阴虚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果出现自汗伴气阴两亏的症状,可以先进行检查,看看是不是患有某些慢性代谢病、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容易导致气阴两亏。如果是单纯的身体虚弱,气阴两亏,则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原则是益气、生津、养阴。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食补来达到益气、生津、养阴的效果。中医认为,平时还可以多用椹元茶调理,有养阴润肺、益胃生精、清心除烦的功效。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过度,保持精神愉快,少食辛辣厚味。
自汗时,腠理空虚,易于感受外邪,当避风寒,以防感冒。
1.黄芪炖乌鸡
黄芪50g,乌鸡半只。乌鸡切块加清水,加入黄芪,隔水炖熟,调味服食。补脾益气、养阴益血,能补益肺气而固表止汗。
2.浮小麦饮
浮小麦20g,麦冬8g,红枣10g,共煎汤饮用。养心敛汗,固表实卫。能益胃养阴而止汗。
3.黄芪止汗汤
生黄芪15g,浮小麦40g,炒白术10g,防风10g,洗净后布袋装好,粳米50g洗净,加水同煮,熟后去渣取液,每日2次,每次100ml温服。能健脾益肺,固表止汗。
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具有调节人体体温的作用,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出汗可散热降温、减少中暑。中医
二阴煎:具有清热补肾的功效,主要成分有玄参、甘草各10克,木通9克,麦冬、茯苓、生地各12克,灯芯草
在使用多罐时,罐具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罐具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互相牵扯,也不
自汗其多发群体为体质虚弱的人常见病因为病后体虚,禀赋不足、嗜食辛辣、情志不调等常见症状是白昼汗出,动
详见阳虚自汗、气虚自汗、血虚自汗、虚劳自汗、心虚自汗、肺虚自汗、脾虚自汗、肝热自汗、痰症自汗、伤湿自
自汗盗汗的食物有哪些,自汗盗汗吃什么好?自汗盗汗常吃的食物有海蛎干、五倍子、海蛎...
自汗盗汗吃什么食物好?如何饮食?自汗盗汗常吃的食物有牡蛎、生蚝、海蜊子、牡蛎、生蚝、海蜊子、蚝豉、蚝
气虚自汗吃什么食物好?如何饮食?气虚自汗常吃的食物有牛肉、牛肉、腑肋牛肉、背部牛肉、牛臀肉、卤牛肉、
气虚自汗的食物与饮食方法,气虚自汗常吃的食物有肥瘦牛肉、肩部牛肉、膝圆牛肉、牛肉干、牛肉丝、瘦牛肉、
气虚自汗的食物有哪些,气虚自汗吃什么好?气虚自汗常吃的食物有牛霖、后腿牛肉、前腱牛肉、臀部牛肉、腹部
自汗吃什么食物好?如何饮食?自汗常吃的食物有糯米、荞麦米、血糯米、荞麦、糯米粉、黑糯米、荞麦面、年糕
自汗的食物有哪些,自汗吃什么好?自汗常吃的食物有荞麦面粉、马心、糯米圆子、早糯谷、籼糯米、鸭血糯、白
自汗的食物与饮食方法,自汗常吃的食物有优糯米、汤圆粉、白芍...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