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饮食常识 > 健康饮食 > 正文

松茸:让人不舍下口的珍贵美味其它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朋友们一定会对松茸有很深的印象,珍稀、美味、营养等优点让它成为了保健业的瑰宝,为什么它有此美誉,当然和它非常好的保健功效有离不开的关系,因此,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它吧。

松茸,珍稀到你舍不得吃

松茸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药用菌类,被誉为“菌中之王”。相传1945年8月广岛原子弹袭击后,唯一存活的植物只有松茸,目前全世界都不能人工培植。它长在寒温带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松茸秋季的8月上旬到10月中旬采集、食用。有特别的浓香,口感如鲍鱼,极润滑爽口。研究证明,松茸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肽类物质等稀有元素。

松茸,国际宠儿

在国际市场上松茸分为48个在国际市场上松茸分为48个等级,而在国内则按着国家标准分为4个等级。若是村里每人每天能采到四五斤松茸,那收购商一天就能收到八九十斤。这些被挑选了的松茸再经转手到市场上,几小时内就会出现在日本的超级市场里。日本人习惯于秋季食用松茸料理,信奉“以形补形”。

松茸在国内的名声

要说起国内名声,自然是“国宴食品”称号。不管是习主席接待的法国总统奥朗德,还是李总理接待的冰岛总统,都有入选松茸作为招待食材。

松茸膳食特色

①具备独特香味。正品松茸有一股很独特的香气,闻起来没有香气的次之,完全没有香味的可能就不是松茸。

②浓香口感。松茸有特别的浓香,口感如鲍鱼,极润滑爽口。

松茸5大功效和作用

松茸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18种氨基酸、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49种活性营养物质、5种不饱和脂肪酸、8种维生素、2种糖蛋白、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活性酶,另含有3种珍贵的活性物质,分别是双链松茸多糖、松茸多肽和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抗癌物质--松茸醇。松茸因营养均衡、含量丰富,在国际上有天然营养宝库的美誉。

1、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松茸多糖能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清除体内产生过量的自由基,降低组织细胞的过氧化程度,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作用,而且效果惊人。

2、强精补肾。松茸在日本具有男性的象征,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食疗知识显示:常食松茸能强精补肾,补足精气的作用。

3、改善内分泌紊乱。松茸含有大量的维他命、固醇、氨基酸等物质,对激活新陈代谢,调理内分泌系统具有显著的作用。

4、健脑益智。松茸曾被奉为“神菌”,其健脑益智、抗癌防老的食补作用已为世人所公知,《舌尖上的中国》更是让松茸在中国家喻户晓。

5、抗癌。松茸的抗癌作用归功于独有的3种珍贵的活性物质,双链松茸多糖、松茸多肽和全世界所有植物中独一无二的抗癌物质--松茸醇。被广泛应用于预防癌症和癌症术后康复。

松茸的吃法

松茸在日本大都是切片烤着吃,要的是原味的清香和滋补。到了中国,烤着吃虽然也有很多人喜欢,但是那些喜欢创造的中国厨师是不甘于吃简单原味的松茸,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以及技艺搀乎到松茸这种食材上的。于是在餐桌上就会见到许多用松茸为主料或为辅料的菜肴。

1、粗加工

干品--烹炒或煲汤前先在40℃的温水中浸泡20分钟左右,让其软化,而后加工,制作成美味佳肴。

2、炖品类

1.松茸清汤:将松茸与纯水一起炖制15分钟后,加稍许精盐,即可食用。清香爽口。每次每人只需20g鲜松茸即可。(也可用高汤炖制,或与虫草、竹荪、羊肚菌等一起炖制,但不放味精等其他调料)

2.松茸炖草鸡:将洗净的鲜松茸100g左右和洗净备用的草鸡一起炖制,只放精盐不放味精至炖熟即可。(也可与排骨、子等一起炖制)

3、菜肴类

①黄油松茸:将洗净的鲜松茸开片后,放入加热后的黄油中煎制。待松茸充分飘香后,加入精盐即可食用。(有条件的也可用烤箱,用锡箔纸包好涂上黄油的松茸烤制)

②松茸蒸蛋:将鸡蛋加少许水打成糊状后,上笼蒸至六成熟时,将开片松茸加入,继续蒸至蛋熟即可。

③烤松茸:将洗净沥干的鲜松茸,放在炭烧板上烤制,烤至香味扑鼻时,夹入已备好酱油和盐的小碟里即食即用。

④天妇罗:把切好的松茸1/4条放在由鸡蛋、面粉、盐调制成的糊中搅拌后用温油炸至金黄即可。

4、点心类

①松茸饭:将大米混合一些糯米淘好后浸水半个小时以上,丝、松茸菇、胡萝卜丝、油炸豆腐片切丝、昆布加酱油和料酒拌匀后放置半个小时,然后混合材料另加酱油、料酒、鸡粉,开电饭煲煮,最后的十分钟时放毛豆,时间到了之后搅拌均匀即可。

②松茸炒饭:将松茸、鸡丁(肉丁)、青豆、胡萝卜及盐等一起炒香后盛出。再炒制米饭。之后再一起烹炒即可。

5、松茸酒

鲜松茸切片,放入适量白酒中浸泡,数天后即可饮用。可每天饮用,强身健体。

松茸 预防癌症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更多运动>>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