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中满痞胀怎么回事 它是由什么引起的

一、什么是中满痞胀

胀满是个症状,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肠胃气滞而产生的。实证可以出现此症,虚证也可以出现此症。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胀满属实证的看法,是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

因为腹内或有气滞,或有食积,或有水湿,皆可影响肠胃气机通畅,而生胀满。从临床看,胀满之属于实证者确实很多,而用诸如理气开郁,消导食滞,逐水化湿等法也确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因而人们对其比较熟悉。可是,在临床上,气虚或虚寒胀满,也为数不少。

中焦气虚为什么能产生胀满呢?因中焦脾胃,主升清而降浊。若脾气强而能运化,则清气自升;胃充而能通行,则浊气自降。气机畅顺,腹内毫无滞碍,则何胀之?若脾胃气虚或虚寒,则阳气不能温运畅行,中焦气机痞塞,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混处于中而生胀满。(素问·脏气法时论)之“脾虚则腹满”,<异法方宜论>之“脏寒生满病”,都说明了这一点。而程钟龄讲得更透彻,他说,“气之所以滞者,气虚故也;气之所以行者,气旺故也”古人所谓中满勿食甘者,指莲子味甘而言.

二、中满痞胀是需要吃什么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脾胃阴虚)方处方:砂仁、桔梗各8克,莲子肉、白芍、香橼片、檀香、谷芽、白术各10克,山药、扁豆、茯苓、薏苡仁、沙参各15克,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滋阴益气,行滞消满。用于反胀辨证属脾胃阴虚型。症见脘腹痞满,饥饿时反饱作胀,心下灼热,嘈杂,嗳气不舒,干呕呃逆,饥不欲食,口干鼻燥,精神不振,身体倦怠,言语轻微,睡眠欠佳,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苔乏津,脉象弦细数。专家点评:心下灼热、嘈杂、饥不欲食、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脾胃气阴两虚;饥时反饱作胀、脘痞不舒、嗳气干呕为中虚气滞。治宜滋阴益气,行滞消满。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气虚血瘀)方处方:党参15克,黄芪、鸡血藤各18克,丹参、赤芍、檀香、枳壳、白术、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补气行滞,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反胀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症见胃脘久痛、刺痛,痛点固定,脘腹胀满,饥时尤甚,或夜间胃痛,反胀较为突出,嗳气矢气稍减。

三、中满痞胀的处方治疗功效

中满痞胀_脘腹痞满(脾阳虚衰)方处方:党参15克,干姜、炙甘草、白术、莱菔子、槟榔、枳实各9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中暖土,理气行滞。用于治疗反胀中医辨证属脾阳虚衰型。症见胃脘隐痛,绵绵不已,空腹较甚,伴发明显反饱作胀,嗳气频频,喜温喜按,进食缓解。喜热食,恶冷饮,或因气候突然变冷而诱发;或泛吐清水,不思饮食,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溏稀。平素四肢不温,神疲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或弦细或迟缓。

专家点评: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温为脾阳虚衰;反饱作胀,嗳气频频为中虚气滞。治宜温中暖土,理气行滞。该型多见于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淤滞症、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病。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行滞消满。用于治疗反胀中医辨证属脾气虚弱型。症见胃脘痞满,间或隐痛,饥饿时胀满尤甚,喜揉按,嗳气方舒,进食稍缓,或夜晚反饱作胀,必须坐起或下床活动才能缓解,影响睡眠。平素纳呆食少,不能多食,稍有多食,则心下痞塞不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四、中满痞胀需要注意什么

中满痞胀怎么回事 它是由什么引起的

忌食物品

腹胀之人忌食下列食品。

番薯

又称山芋、红薯,虽有补中益气的作用,但食之过多会引起腹胀或加重腹胀。正如《纲目拾遗》中指出:“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古人这一经验得到今人认同,据研究,番薯中含有气化酶,所以,吃多了会引起腹胀,故患有腹胀者应当忌之。

糯米

能补中益气,若制作成糯米糕则难以消化,凡腹胀之人应当忌之。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指出:“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脘腹作胀的病人尤忌。

菱角

生食能消暑解热,除烦止渴,熟食则能益气健脾,但腹胀之人皆当忌食。唐代食医孟诜早就告诫:“菱实多食令人腹胀满。”《本草衍义》认为这是由于“食生菱多则难化,是亦性冷。”

栗子

能健脾养胃,但多食则难以消化,尤其是腹胀之人,当暂缓食之。唐·孟诜曾说:“栗子蒸炒食之令气拥。”《本草衍义》也认为“生者难化,熟者滞气隔食”。清·王孟英告诫“痞满忌之”,凡腹胀之人,无论生栗或熟栗,均应忌食。

黄豆

凡腹胀之人,皆当忌食炒黄豆或煮黄豆。《本草纲目》中说:“多食壅气”。《本草求真》亦云:“……若使多服不节,则必见有生痰壅气动嗽之弊。”据研究,这是由于黄豆中含有棉子糖、鼠李糖等物质。即使是熟的豆制品也当忌食少食,否则不易消化,更加脘腹胀满。

中满 消暑解热 大便干结 健脾养胃 十二指肠炎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