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食疗养生 > 感冒 > 正文

感冒头晕是怎么回事 如何预防感冒

一、感冒头痛头晕怎么办

1:神仙粥治风寒感冒。原料:糯米100克,葱白、生姜各20克,食醋30毫升。做法: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下粥内沸后煮5分钟,然后倒入醋,立即起锅.趁热服下,上床覆被以助药力.15分钟后便觉得胃中热气升腾,遗体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4次即愈.发表解毒,驱风散寒.治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怕冷无汗,脉紧,其效甚佳.有人写诗赞曰:“一把糯米煮成粥,7个白葱7片姜,煮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注:风热感冒不宜服。

2:胡萝卜汤发汗。洗净,切碎,煎汤.热饮.发汗解表.治感冒,畏寒需发汗.胡萝卜汤发汗作用轻微而持续,无过度之弊。

 3:草鱼汤治伤风鼻塞。草鱼(青鱼)肉150克,生姜片25克,米酒100克.用半碗水煮沸后,放入鱼肉片,姜片及米酒共炖约30分钟,加盐调味.趁热食,食后卧床盖被取微汗.每日2次.注意避风寒.解表散寒,疏风止痛.用治感冒,症见畏寒发冷,头痛体倦,鼻塞不通等。

 4:葱姜豆豉治伤风感冒。葱白5根,姜1片,淡豆豉20克.用砂锅加水一碗煎煮.趁热顿服,然后卧床盖被发汗,注意避风寒.解毒透表,解毒通阳.用于感冒初起,症见鼻塞,头痛,畏寒,无汗等。

二、怎么有效预防感冒

专家指出,打喷嚏时应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正确的做法是:在打喷嚏或咳嗽时,最好用纸巾捂住口鼻,然后将纸巾扔进垃圾桶;如果没带纸巾,可以对着胳膊打,喷出的口水沫虽然附在衣服上,但至少可以阻断感冒病毒的传播;如果是用手捂住口鼻,一定要及时洗手,避免对其他物品造成二次污染

“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防止流感传播和感染。”王金生称,出入人群密集的场合以及医院、车站等容易携带病菌的区域,一定要注意及时有效地洗手。

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口鼻,的确阻挡了部分口水沫向四周空气传播,但喷出的口水沫会附在手上,多数人用手遮住喷嚏或咳嗽后,不会立刻洗手,因此大量的病菌残留在手上,如果不洗手就用遮掩过喷嚏的手继续触摸其他物体表面,有可能经过碰触传播流感病毒给他人。有报道称,患有感冒、上呼吸道等疾病的人,一个喷嚏中所含的细菌和病毒可以在2秒之内附着到扶手、座位等经常被人触碰的地方,可以在5分钟之内把感冒病毒传染给150个人。

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爬山、打球、练拳等,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防止感冒的发生。

三、感冒时吃什么食物

喝鸡汤:美国有两家临床医疗中心报道,喝鸡汤能抑制咽喉及呼吸道炎症,对消除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等症状极为有效。因为鸡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能显著增强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能力,鸡肉中还含有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具有增强咽部血液循环和鼻腔液分泌的作用,这对保护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病毒,加速感冒痊愈有良好的作用。

多食萝卜:实践证明,萝卜中的萝卜素对预防、治疗感冒有独特作用。具体做法是把甜脆多汁的萝卜切碎,压出半茶杯汁,再把生姜捣碎,榨出少量姜汁,加入萝卜汁中,然后加白糖或蜂蜜,拌匀后冲入开水当饮料喝,每日三次,连服两天,可以清热、解毒、祛寒,防治感冒。

糖姜茶合饮:因感冒多为外感风寒之邪,常有头痛、鼻塞、流涕及一身关节酸痛,甚至怕冷、发热等症状。可用红糖、生姜、红茶各适量,煮汤饮,每日1-2次,不仅暖身去寒,而且有良好的防治感冒功能。

吃食盐:实验证明,少吃点含纳的食盐,可提高唾液中溶菌酶的含量,保护口腔、咽喉部粘膜上皮细胞,让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A及干扰素来对付感冒病毒。因此,每日吃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

四、感冒应该注意什么

感冒时不要盲目吃药,尤其是输液和打针。比如当你在感冒发烧时,可能想急切恢复健康,或是医生建议,从而选择输液来治疗感冒。如果对于胃肠吸收不好,并且是重感冒的话,才考虑输液。

中医的博大精深,想必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在一般情况下,个人胃肠吸收正常的情况下建议首选吃中药,找中医看病,把脉,对症下药。不过很多人觉得吃中药太若,或是太麻烦而放弃服用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坚持辛苦一下就过去了。另外有一些中药诊所有提供煎药服务,如果闲自己煎药麻烦的话可以选择这种方法。

另外在感冒生病时,不宜太劳累或是做剧烈运动,注意让自己的身体休息好。可以散步慢走,适量的运动。

多喝温开水,吃东西不宜太烫。不宜吃冷食,油腻,油炸,酸甜,酒,火锅,酸奶,烧烤之类的食物。总之感冒时以清淡的食物为主,有利于感冒的恢复。

最后就是操持心情的舒畅。当然在感冒时心情自然是不好了,但可以找朋友聊一些开心的事情,尽量让自己转移注意力,让心情保持舒畅。

头痛 头晕怎么办 防感冒 头痛头晕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