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品味时尚 > 异域美食 > 正文

另类补品——蝉蛹 蛋白质之王

蝉蛹作为中华美食相信很多人都尝过,它蛋白质含量高非常适合秋季温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小小的蚕蛹。

需要智慧与胆色的美食。

早在明朝,种桑养蚕已是中山小榄一带地区继水稻、水果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生产收入来源,民初时期更广泛扩展到古镇、横栏、东凤、坦背、沙朗甚至隆都一带,成为中山东北部地区的重要农副业。

我们可以从中山当年流传的一首月历农事歌中,得知对桑蚕业的重视:“正月东风徐来……桑花繁茂,搞花催芽,正合时宜;二月栽蔗理桑,早蚕抽丝……;五月迟果丹红,蚕农忙碌……”

种桑养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收获蚕丝,这是中国丝绸发达的根本。成蚕吐丝,蚕上蔟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在茧内变成蛹。蚕茧抽丝后就会露出内里的蚕蛹。

蚕蛹的体形象一个小纺锤,只有寸把长的大小,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蚕蛹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样子与许多的虫蛹差不多,有些可怕。

作为蚕茧抽丝后的大量副产物,由于用高温热水泡浸以方便抽丝,剩下的蚕蛹已被灼死。外观如此可怕的东西,但中国人食蚕蛹的历史已有1400多年。蚕蛹含有极其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油,作为以淀粉质为主要食粮的中国人,蚕蛹是一种相对易得的动物蛋白质来源。吃蚕蛹比之吃螃蟹更需要智慧与胆色。

中山丝厂的记忆

据《中山市志》记载:自清代同治年间,中山北部农村桑蚕种养业逐步兴盛,随之家庭手工缫丝业兴起,每年输往广州等地的生丝值白银百余万两,成为当时珠江三角洲地区桑蚕丝生产的主要基地。20世纪40年代初,境内首家拥有人力木缫机及数十名工人的中兴丝厂在小榄镇创办。1958年中山第二家丝厂在南头建成投产。1967年11月,由广东省轻工业厅投资108万元,在小榄沙口建成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8209平方米的中山丝厂投产,次年该厂产桑蚕生丝76吨。在1980年以前,中山丝厂是中山为数不多的几间国营大厂之一,成为了中山工业的骄傲。

在解决穿衣吃是头等大事的年代,工人阶级是人们向往的阶层,强大的宣传效应之下,纺织业工人更是令人崇拜。因此,在那过去了的日子,能到中山丝厂参观,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凡参观过中山丝厂的人绝大部分都有刻骨铭心的印象,但那印象的获得并不是亲眼见到了新闻电影纪录片上曾见到过的震撼画面,却是亲身感受到了那些在电影、照片上觉察不到的令人难忘的气味。

那年代公共交通并不发达,不论是石岐或各镇区的人,凡到中山丝厂参观,都是踩单车或者走路前往,一般在路上都需花上两三个小时,到达小榄沙口时基本上都已疲惫不堪,但尚未走入车间,未来得及感受那种兴奋,却先已闻到那股高温煮蚕的腥臭气味。特别是进入抽丝车间,湿热的空气令到不习惯的人会感到窒息,反胃作闷,加上疲劳,常有大批的参观者当场呕吐,就算能强忍不吐的人亦会匆忙逃出车间。这是当年参观中山丝厂的独特景象。

但凡参观过中山丝厂的人无不留下深刻印象,这才知道,纺丝工人银幕上光辉形象背后的艰辛。

另类补品

若不是到丝厂现场参观,煮蚕抽丝的恶臭气味并没有多少人会闻到,抽丝后的蚕蛹己熟透并无异味,已不会影响人们的食欲了。只要克服蚕蛹外观形象的不雅联想,其实蚕蛹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口感味道还相当不错。

小榄、古镇一带,由于抽丝业的便利,曾流传过不少蚕蛹名菜。当年中山盛行种桑养蚕,而蚕蛹的价钱也只是与普通蔬菜不相上下。最为家常的吃法莫过于“韭菜炒蚕蛹”了。做法也简单,市场上买回的蚕蛹洗净沥干,猛火用姜末起油镬,将蚕蛹略炒,再放入韭菜段,加入精盐、味精、米酒等调料略炒即可装盘上桌。据说蚕蛹可补气养血,温肾助阳,消除疲劳,抗衰老。适宜于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阳痿遗精、便秘等患者食用。

<上一页12下一页>
蛋白质 温补 蛋白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更多运动>>
相关菜谱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