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热射病和热衰竭鉴别表 热射病和热衰竭如何鉴别诊断

一、热射病和热衰竭如何鉴别诊断呢

热衰竭可根据以下特点来诊断:

夏令季节有暴晒或高温环境下体力劳动,长途行走,田间作业史。年老、产妇,慢性体弱病员可在通风不良及过度疲劳、过量饮酒等情况下发生。先有头痛、头晕、恶心,继而口渴,胸闷,脸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呼吸浅快,神志模糊或昏迷,脉弱或缓慢,血压偏低。

热衰竭需与以下症状鉴别诊断:

1、日射病:在海滨、登山或在炎热的夏天进行运动时,由于在阳光下暴晒过久,头部缺少防护,突然发生高烧、耳鸣、恶心、头痛、呕吐、昏睡、怕光刺激等现象,这便是日射病。严重的日射病也能致死,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应采取紧急处理。

2、热痉挛:热痉挛是一种高温中暑现象。在干热环境条件下劳动,出汗过度,随汗液排出很多NaCl,发生肢体和腹壁肌肉的痉挛现象。患者体温并不升高。补充食盐水即可缓解。热痉挛通常是受热导致虚脱的第一次警告,过度劳累之后,胳膊、腿和腹部等处的肌肉都会发生这种痉挛,一般由于身体分缺乏而引起(因为流汗过多,特别是食盐不足时)。

热射病鉴别诊断

1.日射病(sunstroke):

仅与阳光直接照射有关。在海滨、登山或在炎热的夏天进行运动时,由于在阳光下暴晒过久,头部缺少防护,突然发生高烧、耳鸣、恶心、头痛、呕吐、昏睡、怕光刺激等现象,这便是日射病。严重的日射病也能致死,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应采取紧急处理。

症状:

产生高度的意识障碍,体温上升至40℃以上,不明显地流汗,皮肤干燥

治疗方法:

紧急入院,并且尽快进行冷却疗法。

2.热失神(heatsyncope):

在直射日光长时间照射的情况下睡醒。由于流汗引致的脱水和末端血管的扩张,全身的血液循环降低而导致。

症状:

意识在突然之间消失。体温比平常的高,明显地流汗,脉搏呈现徐脉。

治疗方法:

进行输液及冷却疗法。

3.热疲劳(heatexhaustion):

水分和盐分的补给赶不上大量的流汗,形成了脱水症状的时候发生。

症状:有各样的症状,例如:直肠温上升至39℃、皮肤寒冷、明显地流汗,等等

治疗方法:

进行输液及冷却疗法。

4.中暑痉挛(heatcramps):

大量流汗后只补充水分,盐分和矿物质不足时发生。

症状:突然的有痛性痉挛和硬直的产生。体温比平常的高,明显地流汗。

治疗方法:经口注入食盐水。

二、热射病和热衰竭怎么治疗

热射病和热衰竭鉴别表 热射病和热衰竭如何鉴别诊断

热射病怎么治疗?

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凉盐水等饮料以补充盐和水分的丧失。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幸存者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故需积极抢救。

1.体外降温

旨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脱去患者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以凉湿床单包裹全身。以冰水浸泡治疗已不再推荐,因发生低血压和寒战的并发症较多。但如其他方法无法降温时,亦可考虑此方法,但此时需要监测深部体温,一旦低于38.5℃时需停止冰水降温,以防体温过低。

 2.体内降温

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3.药物降温

氯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的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静脉输注,并同时监测血压。

4.对症治疗

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压疮,须加强护理;提供必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以促使患者恢复,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促发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应用升压药纠正休克;甘露醇脱水防治脑水肿。激素对治疗肺水肿、脑水肿等有一定疗效,但计量过大易并发感染,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热衰竭怎么办?

1、向患者扇风,使其体温降至摄氏三十八度(华氏一百度)。尽快找医生或召救护车。

2、如患者已不省人事,应置其身体成复原卧式,并继续为患者扇风驱热。把患者移到清凉的地方,平卧,给他降温(可以脱去患者一些衣物,用湿毛巾或冰给他抹身,扇凉等,但小心别反令患者冷病了)。

3、若患者清醒,可以给他饮一些清水,但不要给热饮或刺激品如咖啡等;同时可用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十滴水、人丹等解暑。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宜穴。

4、送往医院诊治让患者平卧,垫高双脚,如清醒没呕吐,每15分钟给患者喝淡盐水一杯,共喝两杯。注意别给昏倒的患者灌饮任何东西,以免呛倒患者或液体入了肺。

三、热射病有什么症状

热射病和热衰竭鉴别表 热射病和热衰竭如何鉴别诊断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四、如何预防热衰竭

预防热伤害3要诀有:保持凉爽、补充水分、提高警觉,可以帮助降低热伤害机率。

1、保持凉爽

维持居家环境与个人身体乾燥凉爽,例如室内加装窗帘、维持通风、加强散热等,个人则尽量穿着吸湿、排汗、宽松的浅色衣物。

2、补充水分

每天至少饮水2000cc,不要等到口渴才补充水分,也不要饮用过于冰冷的水或用含糖饮料代替,户外工作者与运动者更应加强补充水分。

3、提高警觉

随时注意居家环境温度调节,维持室内适宜温度,并避免在高温天气下出门,尤其是早上10点至下午2点之间紫外线最为强烈,若一定要出门,则建议撑伞及做好放晒工作。

小编提醒,一旦出现体温升高、皮肤变红、心跳加速、头痛、头晕、恶心想吐等热伤害症状,最好立即远离高温环境并设法降低体温、补充电解质,之后再行送医。

热射病 热衰竭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精神分裂症 电解质紊乱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