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伏天有几大防暑妙招
1.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2.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3.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4.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5.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6.出门还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7.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8.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9.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10.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11.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二、三伏天该如何祛防暑湿毒
一般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最闷热的日子。今年的三伏天是加长版的,整个三伏天加起来长达40天,直到8月22日才出伏。此时,虽已立秋但伏还在,防暑降温的同时千尤不能忽视除湿。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而中医最怕的就是“湿邪”。湿气总是与别的致病因素狼狈为奸,比如与暑在一起,被称为暑湿。由于正值伏天,空气湿度比较大,人体的汗液难以排出,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使人的精神状态和胃口变差。此外,在这个加长版的桑拿天里,虽然平均气温不是最高,但还是会让人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些都是因为湿气在作祟。
一般在看中医时,常听大夫说病人体内湿气太重。那,体内湿气是怎么来的呢?
从人体构造来看,水占比大约为70%-80%。脏腑经络和组织的活动都离不开水的摄取、运行、代谢,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影响都会产生水湿,如脾胃吸收水有障碍则会腹泻。外部环境对人体吸收湿气的影响也很大,例如三伏天就是湿气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这些坏习惯最易招来湿气
1、贪凉:冰激凌等生冷食物吃太多会导致体内寒气增加,给“湿邪”入侵创造机会。
2、睡眠差: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3、穿得少:“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
4、老坐着: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5、喝大酒:啤酒烧烤是很多人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别忘了酒助“湿邪”,尽量少碰。
6、不通风:不注意房间的通风,潮气自然加重。
7、对着空调吹: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8、不吹干头发就睡: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
四、湿毒的信号
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怎样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以下这些信号告诉你该排湿了,平时更要注意:
1、起床时看感觉:早晨起床时如果还觉得困倦、四肢沉重,尤其是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手脚冰冷,人也懒得动弹,那就说明你体内湿气重了。
2、穿衣时看皮肤:皮肤总爱起疹子,有时手脚患有小疱疹甚至脱皮,脸上、头发总爱出油,黏腻不舒服。
3、如厕时看大便:大便经常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而且总有排不净的感觉,说明体内有湿气了。
4、洗漱时看舌苔:“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
5、刷牙看恶不恶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不干不净的感觉,想吐痰也吐不出来,也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6、看平时爱不爱动: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缺乏运动,同时他们又常常会因为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疾病。
7、吃饭时看胃口:没有原因的胃口不佳、胸腹闷,容易拉肚子。脾湿导致的腹泻不一定是因为病菌,而是脾胃失和造成的,使用抗生素往往并没有效果。
当然这些都是湿气比较严重时的表现,出现了这些症状,还是先要排除其他疾病,请医生进行诊断后再做处理。
暑湿是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复感暑湿之邪而引起的以身热不扬、微恶风寒、微汗、头身困重、胸脘痞满、纳呆、
流行性感冒则是高传染性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全身症状较重,除上述症状外,患者还会出现头痛、发热、四肢
为此,新浪健康独家策划“新浪养生坛”系列,连线国内健康领域的权威,希望这些声音能够给您的健康生活以正
暑湿吃什么食物好?如何饮食?暑湿常吃的食物有鸡眼草、掐不齐...
在加强清除能力方面,我们可有意识去进食一些既能去湿又能加强脾胃功能的食物,例如高梁有健脾益肾渗湿止痢
身体存在太多的湿气,就会觉得非常不舒服,而且还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大家一定要及时的清除身体里
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至武火将水烧沸,水开后转用文火熬至糜烂,然后加
去湿食物大推荐!很多人身体当中的湿气都是过重的,湿气过重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健康受损也会出现很多的病症,
茯苓骨头汤材料:猪脊骨500克、茨实50克、薏米30克、土茯苓(干)30克做法:将猪骨头冲洗干净备用
薏仁,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他在治疗湿气重方面的功效是比较好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同时还可以吃一些清热去湿汤水,例如红豆粥,百合莲子汤,银耳莲子羹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还可以在汤水中加土
锅热后先撒入麦麸,用量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热到冒烟时,加入净薏米,炒至表面呈黄色鼓起时取出,筛去麦麸
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