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怎么查苯丙酮酸尿症 苯丙酮尿症发病原因

一、苯丙酮尿症发病原理是什么

【发病机制】苯丙氨酸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需的氨基酸之一,正常小儿每日需要的摄人量约为200-500MG,其中1/3供蛋白合成,2/3则通过肝细胞中苯丙氨酸-4-羟化酶的作用转化为酪氨酸,以供给合成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等多种用途。在苯丙氨酸羟化作用过程中除了PAH外,还必须有辅酶四氢生物蝶呤的参与,人体内的BH4。

来源于鸟苷三磷酸(GTP),在其合成和再生途径中必须经过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GTP-CH)、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TS)和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DHPR)的催化。PAH、GTP-CH、DHPR等3种酶的编码基因已经分别定位于12Q24.1、14QLL、4P15.1-P16.1;对6-PTS编码基因的研究还在进行中。任一上述编码基因的突变都有可能造成相关酶的活力缺陷,致使体内苯丙氨酸发生异常累积。

本病按酶缺陷不同可大致分为典型和BH4缺乏型两种:典型PKU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4-羟化酶(PAH),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因此,苯丙氨酸在血、脑脊液、各种组织和尿液中的浓度极度增高,同时产生了大量苯丙酮酸、*、苯乳酸和对羟基*等旁路代谢产物并自尿中排出。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物即导致脑细胞受损。

同时,由于酪氨酸来源减少,致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等合成也不足。BH4缺乏型PKU是由GTP-CH、6-PTS或DHPR等酶缺乏所导致,BH4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等芳香氨基酸在羟化过程中所必需的共同的辅酶,缺乏时不仅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而且造成多巴胺,5-羟色胺等重要神经递质的合成受阻,加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故BH4缺乏型PKU的临床症状更重、治疗亦不易。

二、苯丙酮尿症的症状

1.智力低下:为本病最主要的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于生后数月出现表情果滞、智能发育落后,60%为严重智力低下,只有2一4%为智力接近正常。患儿发育和说话均落后。如果不予治疗,半数患儿智商(IQ)<50°

2.癫痫发作:多见于1岁以内及有严重智力障碍的小儿,可表现为婴儿痉挛症或其它类型,脑电可见高峰节律紊乱、灶性棘波等异常。

2.外貌:出生时毛发色泽正常,90%的病儿生后数月后因黑色素合成不足,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

3.尿和汗液:尿中苯丙氨酸、苯丙酮酸、苯乳酸、*增加,有鼠尿臭味。

4.其他:呕吐和皮肤湿疹常见。

分经典型(婴儿和儿童型)、恶性型和一过性型三种。

经典型为3个月后严重智能低下,言语障碍最重,85%为白痴,肌张力或高或低,不能坐与走,锥体束征,多有面部湿疹。1岁时皮肤白晰伴毛发浅黄,虹膜色偏黄或淡蓝,尿有特殊霉味或鼠尿臭。2岁后常有惊厥,多动,上颌增大隆凸,上颌齿距变宽,身高发展迟缓,孤独内向。

l-3%的经典型患儿于1岁时发生严重脑损害,称为恶性型高苯丙氨酸症。

另一种为一过性型或良性高苯丙氨酸血症,不需治疗。

三、苯丙酮尿症的检查有哪些

 1、细菌抑制试验(Guthrie试验)

此法是应用最早,最经济实用的血苯丙氨酸半定量方法。

原理:枯草杆菌ATCC-6633的生长需要苯丙氨酸,如在含有苯丙氨酸拮抗剂

β-2噻吩丙氨酸培养基上,枯草杆菌不能生长,当放入血滤纸片标本时,血中的苯丙氨酸与培养基中的抑制剂相拮抗,使血滤纸片周围出现明显的细菌生长环,我们可以根据细菌生长环的大小,测定血滤纸片中苯丙氨酸浓度。但如新生儿血清中苯丙氨酸浓度超过121.1—242.1μmol/L时,细菌仍可生长。

目前上海、北京等城市已用本法进行新生儿筛选,以期及早诊断苯丙酮尿症患者。

 2、血液中苯丙氨酸测定

正常人血液中苯丙氨酸浓度为60~180μmol/L,PKU患者可高达600~3600μmol/L。

此方法是界定一个分界点,来衡量病人血液中苯丙氨酸的浓度。

(1)以258μmol/L为正常人与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分界点,则有高达4%的假阳性。用色层析法则在生后几天的新生儿中可出现假阴性。MS/MS(质谱)法可减少假阳性率,此方法可同时测定血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并可计算苯丙氨酸/酷氨酸比值。

(2)如果以比值2.5为正常儿童与患者的分界点,则可将假阳性减少到1%。故目前多用此方法来筛选新生儿苯丙酮尿症。此方法还可用来筛选半乳糖血症、枫糖尿病、同型胱氨酸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一次检查可以筛选多种先天性疾病。

 二、尿液检查

(1)尿三氯化铁试验与国产苯丙酮尿症快速诊断试纸试验:若尿中如含苯丙酮酸则三氯化铁试验呈绿色,放置后退色;如尿中含尿黑酸、组氨酸或氯丙嗪代谢产物,亦可显绿色而呈假阳性反应。

中国生产PKU试纸润湿尿液后如呈蓝绿色为阳性,并对根据色泽深浅与标准色板比较,估计尿中苯丙酮酸含量。

因血清苯丙氨酸浓度低于908—1210.6/μmol/L,尿中可无苯丙酮酸排泄,故新生儿期患者尿三氯化铁及试纸试验可呈阴性。

(2)2,4-硝基苯肼试验:加入尿液产生黄色混浊沉淀则为阳性。

(3)尿检易受其他因素影响,稳定性差,假阳性率高,易造成漏诊,只作为参考。

 三、荧光光度测定法

利用此方法可以定量测定苯丙氨酸。

四、其他

主要呈现棘慢波,偶见高波幅节律紊乱。随年龄增长,EEG异常表现逐渐增多,至12岁后EEG异常才逐渐减少。

 五、X线检查

孕妇在怀孕期间检查可见小头畸形。

 六、CT和MRI检查

可发现弥漫性脑皮质萎缩等非特异性改变。

四、苯丙酮尿症的饮食治疗

人的大脑发育在出生后头1年特别是头半年是最重要的时期,故饮食治疗应从新生儿开始。

1.苯丙酮尿症的饮食治疗原则:

既要限制饮食中苯丙氨酸摄入量,又要给予足量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饮食治疗如果在出生后5个月才开始,则大部分患儿有智力低下;4~5岁时才开始饮食治疗,则只能使抽搐发作和行为异常得到减轻。

新生儿随着年龄的增大,苯丙氨酸用于蛋白质合成的量将逐渐减少,需要代谢清除的量则逐渐增多,如果有PAH活性缺乏,苯丙酮酸也日益增多,因此饮食中的苯丙氨酸的量应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一般2个月新生儿苯丙氨酸摄入量为50~70mg/kg·d;3~6个月40mg/kg·d;2岁25~30mg/kg·d;4岁以上10~30mg/kg·d。

2.苯丙酮尿症饮食治疗的目的

是使血中苯丙氨酸保持在0.24~0.6mmol/L。国内供应的低苯丙氨酸食品有苯酮康和苯酮宁代奶粉。患儿可以在此种低苯丙氨酸食品喂养的基础上辅以母乳和牛奶。每100ml母乳含苯丙氨酸约40mg,每30ml牛乳含50mg。限制苯丙氨酸摄入的特制食品价贵,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至于饮食中限制苯丙氨酸摄入的饮食治疗到何时可停止迄今尚无统一意见,一般认为要坚持10年。因为接受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者血中苯丙氨酸水平比未严格或放松饮食中苯丙氨酸摄入者比较,血中苯丙氨酸水平较低,智商也高12个月治疗结果,精神神经病变也得到改善,至于治疗到什么时候饮食治疗可以放松则没有肯定。

在限制苯丙氨酸摄入饮食治疗的同时,联合补充酪氨酸或用补充酪氨酸取代饮食中限制苯丙氨酸的饮食治疗,较多学者认为不需要也不可能替代。饮食中补充酪氨酸可以使毛发色素脱失恢复正常,但对智力进步无作用。

在限制苯丙氨酸摄入的饮食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血中苯丙氨酸水平及副作用。副作用主要是其他营养缺乏,可出现腹泻、贫血大细胞性、低血糖、低蛋白血症和烟酸缺乏样皮疹等。

对婴儿可喂给特制的低苯丙氨酸奶粉;为幼儿添加辅食时应以淀粉类、蔬菜和水果等低蛋白质食物为主。由于苯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缺乏时亦会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故仍应按每日30-50mg/kg适量供给,以能维持血中苯丙氨酸浓度在0.12~0.6mmol/L2~10mg/dl为宜。

苯丙酮尿症 发病 淀粉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