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异位性皮炎症状分期了解最靠谱

一、异位性皮炎症状有哪些

1、婴儿期,亦称婴儿湿疹,通常在生后第2或第3个月开始发生,亦有报告生后第2或第3周发生者,然而此时诊断较难。皮损主要发生在两颊、额、头皮,个别病例可发展至躯干、四肢。其皮疹特点主要可分两型,渗出型及干燥型。渗出型的湿疹多发生于肥胖有渗出性体质的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境界不清,红斑上密集针尖大丘疹、丘疱疹、水疱和渗液。渗液干燥则形成黄色厚薄不一的痂皮,常因剧痒、搔抓、摩擦而致部分痂剥脱,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及头皮。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并发局部淋巴结肿大,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少数患儿由于处理不当扩展至全身变为红皮病,并常伴有腹泻、营养不良、全身淋巴结肿大等。干燥型的皮疹常见于瘦弱的婴儿,为淡红色的暗红色斑片、密集小丘疹而无水疱,皮肤干燥无明显渗出,表面附有灰白色糠状鳞屑。常累及面部、躯干和四肢。慢性时亦可轻度浸润肥厚、皲裂、抓痕或结血痂。除上述两型外,有人还分出脂溢型,其特点为皮损发生在头皮、耳后等皮脂腺发达区,可产生黄色厚痂,但其基本特点和渗出型相似。无论哪一型均有阵发剧烈瘙痒,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病程慢性,在经过中时好时坏,一遇不良刺激或服用敏感的饮食,气候突变,穿着紧身的毛、丝绸衣服,感染或用肥皂清洗过勤等而使病情恶化。但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2、儿童期,5岁前占80%。皮损分湿疹型和痒疹型湿疹型的皮损表现与成人的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相似多为针尖大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融合成片,较干燥,背覆灰白色鳞屑。皮肤有轻度浸润,部分呈苔藓化。多发生于肘窝和两小腿的屈侧,亦可累及颈外侧及四肢其它部位。痒疹型的皮损表现全身散发痒性丘疹,多发生四肢伸侧及背部。丘疹较大,皮色或棕褐色,初起者较红。丘疹干燥,表面粗糙覆以薄痂。陈旧者小而硬。大多数皮疹顶端被抓破,可见抓痕、血痂。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3、青年及成人期主要表现为慢性苔藓化皮损,多位于头面部、颈部及肘膝关节屈侧,对称分布,明显色素沉着,有明显的抓痕。白色皮划痕阳性。

二、异位性皮炎的发病原因

异位性皮炎?又称异位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皮炎。即通常说的湿疹的一种,是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属于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1、遗传因素70%患者家族中有遗传过敏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 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员对某些体内外物质的敏感性往往高于正常人。据统计表明:双亲皆有“异位性”表现者约70%后代也可呈“异位性”;若父母中仅一方见“异位性”则子女大致半数可见有“异位性”;然而在“异位性”病人中还有40%的父母未发现“异位性”。2、本病的变应原以食物,特别是蛋白质食品尤为常见。另外,通过呼吸道吸入的各种物质,如屋尘、花粉、动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视。通常认为婴儿期似乎是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期后却对吸入物过敏居多。除上述以外,季节气候变化、精神紧张、强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剧。

三、异位性皮炎检查诊断

一、检查本病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计数增多;病人血液清中lgE升高,用被动转移试验可测知;用特异抗原做皮试可呈阳性即发反应。  二、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对婴儿期异位性皮炎可以作出诊断,而其它期异位性皮炎,还须结合辅助检查方能作出诊断。本病同婴儿湿疹鉴别,关键为于前者有“异位性”,而后者无此表现。异位性皮炎还应与婴儿脂溢性皮炎相鉴别,后者多为生后第3~4周开始发病。皮疹为红斑和油性鳞屑,缺乏多形性特点。好发于头部,亦可累及眉部、鼻唇沟、耳后、颈部等处。自觉轻痒或不痒。预后良好,往往于数月之内可痊愈。异位性皮炎的泡汤族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皮肤正在发炎时千万不要泡汤。2、尽量选择中性泉质或弱酸性泉质的温泉来泡。3、泡汤时间不要太长,每15分钟要起来休息一下。4、泡完汤务必要以清水冲洗干净,注意勿让泉水残留在皮肤皱折处,特别要注意脚趾缝、手指缝、肚脐、腋下等处。5、泡汤前后切忌以手用力搓抓皮肤。6、如果泡完汤之后觉得皮肤很干燥,应立即薄薄涂抹凡士林或其它润滑剂。

四、异位性皮炎治疗

一、内用疗法1、抗组胺类药:可选用1~2种抗组胺药内服,对婴儿期异位性皮炎可用0.2%苯海拉明糖浆,2~4mg/kg.d,分三次服用。1、镇静剂:为加强止痒效果,可应用镇静剂、常用鲁米那(小儿剂量为0.5~1mg.次)或冬眠灵,(小儿剂量是0.5~1mg/kg.、次)。往往与抗组胺药伍用,可能提高疗效。2、助消化药:可酌选酵母片、乳酶生、维生素B1等口服以帮助消化,对促进本病好转或康复有裨益。3、皮质类固醇激素:仅适用于顽固、重症的成人期异位性皮炎,使用小剂量短疗程的治疗,如强地松20~30mg/日,可获较满意效果。对其它期的异位性皮炎,不主张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法。4、抗生素:若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必要应用抗生素,可选择麦迪霉素、红霉素等,但最好不用青霉素,因本病患者青霉素过敏的发生率较高,故应予重视。二、外用疗法对症处置,治则和用法与湿疹相同。较早应用糠馏油、煤焦油等抗炎和角化促成剂,各种皮质类固醇类软膏或霜,并注意局部抗菌治疗。

皮炎 异位性皮炎 炎症 发病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