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幼儿保健 > 正文

儿童遗尿症如何做好护理工作 患上了遗尿症要怎样治疗

一、小儿遗尿症的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掌握排尿规律

入睡后患儿排尿往往有规律的,多数患儿在睡熟后2-4小时会出现排尿。聪明的妈妈掌握了患儿的排尿规律后,应提前叫醒患儿排尿。次数为一夜1-2次,不可过多,否则也会影响患儿睡眠。重复多次后,患儿就会自己在排尿前醒来。

二、减轻心理压力

经常尿床的患儿往往胆小、内心压抑、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所以,父母应从培养患儿的性格入手,来纠正尿床现象。对待尿床的患儿,不要责备、恐吓,那样只能使患儿精神更加紧张而加重尿床,应该解除患儿心理负担。一旦患儿没有尿床,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5、临床前不要喝太多的水,晚饭要少喝些汤,不要吃含水较多的水果。

3、每天晚上入睡前先排尿,睡后用热水洗脚也有助于尿床。

1、注意清洗局部,内裤要天天换洗,尿湿后要及时更换。

2、患儿的卧具应干爽舒适,被褥不宜过软过厚。

7、白天可训练患儿有意控制排尿得能力,如当患儿要小便时,可酌情让其主动等几秒钟再小便。

6、白天不要让患儿玩得太兴奋,户外活动要截止,每天坚持午睡1-2小时,使患儿夜间易于被叫醒。

二、出现儿童遗尿症的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国外报道,74%的男孩和58%的女孩,其父母双方或单方有遗尿症的历史,在双胞胎、单卵双胎兄弟同时遗尿的要比双卵双胎高出2倍,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2、心理因素

家庭发生变故,长期遭受父母打骂,黑夜恐惧受惊,精神紧张,均可导致孩子遗尿。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

 3、睡眠过深

这是一个较常见的因素。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

 4、膀胱功能成熟延迟

有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容易较正常孩子小,这些孩子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但尿量不多。这是由于膀胱内的尿液没有多少,它就收缩排尿了。有人曾经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和膀胱B型超声检查,发现遗尿症患儿的膀胱容量比正常人少30%~50%。

5、儿童性格特征

迄今,虽然尚无足够证据说明,遗尿与儿童的性格之间有明确的关系。但是,遗尿的儿童大多数具有胆小、被动、过于敏感和易于兴奋的性格特点。此外,遗尿患儿可由于遗尿,自己感到不光彩,不愿让别人知道,因此不喜欢与其他孩子多接触,亦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而逐渐形成羞怯、自卑、孤独、内向的性格。

6、排尿习惯训练不良

父母训练不到位,或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强迫排尿等这些都使幼儿对排尿产生恐惧,不利于培养有规律的排尿习惯。

三、治疗小儿遗尿症的食疗方

1、猪脬参槐汤:猪脬1切块,党参、槐花各15克,用布包好,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炖烂后去药调味服食。

2、莲子羹:莲子、板栗肉、芡实、鸡蛋、盐。将莲子、板栗肉、芡实大约按1:3:1的比例研成细末,每次取30克,放入碗中加盐拌匀,打入鸡蛋,加清水少许,搅至起泡,入锅蒸成羹即可,空腹食用。

3、猪脬茴香汤:猪脬1只,洗净后切块,同茴香2克、五味子10克,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炖熟,吃肉喝汤。

4、猪小肚焖糯米饭:猪小肚1个,糯米100克,莲子30克。取猪小肚洗净备用,莲子去心,糯米浸透滤干,用少量食盐拌匀,装入猪小肚中,隔水蒸熟,分十次,于晚饭后进食。

5、胡椒蒸鸡蛋:鸡蛋1个,将其大头敲破一小洞,放胡椒5粒,用破蛋壳堵住小洞,放入锅中蒸熟。

6、黑豆糯米饭:黑豆30克,糯米100克,红糖20克。将黑豆洗净浸透备用,糯米洗净滤干水,以花生油10克,炒糯米至有粘性则下黑豆,加水适量,小火焖熟,加入红糖拌匀即可食用。晚餐后进食。

7、双桂炖鸡肝:肉桂2~3克,桂圆肉15克,鸡肝1~2副,共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炖熟后吃肝喝汤。

8、香酥山药:鲜山药500克,白糖125克。将鲜山药洗净,蒸熟,去皮,切成寸段,再一剖为二,用刀拍扁;菜油适量烧至七成熟时入山药,炸至黄色时捞出备用;另烧热锅放入炸好的山药,入糖和水,文火烧5~6分钟后,即转武火,加醋、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熟油起锅装盘即成。

四、找出小儿遗尿的病因

一、不良生活习惯因素

饮食中牛奶、巧克力和柑橘类水果过量,是造成小儿夜间遗尿的主要原因,其中牛奶过量造成的遗尿达60%。可以通过耐心的教育,解释和劝慰来纠正。要帮助孩子了解遗尿症是暂时的功能失调,消除精神负担,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兴奋,若食用这类食物,可使大脑皮质的功能失调,易发生遗尿。因此,在膳食中应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在治疗过程中,对小儿遗尿孩子时常鼓励能加强他们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哪一天没有尿床,就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另外。父母千万不要责怪,惩罚孩子。

二、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小儿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三、环境因素

(1)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导致小儿遗尿。

(2)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控制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

四、疾病因素

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小儿遗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儿童 儿童遗尿症 遗尿症 遗尿 小儿遗尿 发育迟缓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