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妇科 > 妇科常识 > 正文

一般什么叫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如何预防

一、母乳性黄疸的特点有哪些

1、黄疸不消退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以轻、中度为主(≥342μmol/L),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一般情况好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17.1~51.3μmol/L(1~3mg/dl),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5、特征为新生儿以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可持续数周到数月,而其他方面正常。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但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常在生理性黄疸之后黄疸渐趋明显,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

二、母乳性黄疸如何诊断

1、需要做三大常规检查,并且三大常规检查正常,无贫血,白细胞计数不高。

2、血生化检查。血清胆红素大多数<257μmol/L(15mg/dl),也可>342μmol/L(20mg/dl),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肝功检查正常,HBsAg阴性。一般并无须特殊检查,必要时可以查胸片、B超等,无异常发现。

3、排除病理性黄疸,目前尚缺乏特殊实验室检测手段,用以确诊母乳性黄疸,主要用排除法,首先排除各种病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如母婴ABO血型不合、败血症、窒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半乳糖血症,以及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等疾病,进行逐一排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小感染黄疸的范围。

4、具有母乳性黄疸特点,一般黄疸在3~8天出现,且为轻、中度黄疸,停喂母乳之后黄疸就会很快的消退,部分患儿再喂母乳之后黄疸,再现有利于确诊。

三、黄疸如何治疗

1、继续母乳喂养:不主张为诊断而停母乳。正确的做法是鼓励母亲继续喂奶,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鼓励频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喂奶最好在每天10次以上,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黄疸及一般状况、吃奶及体重增长情况。

2、干预措施: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根据情况采取停母乳及其他干预措施。各种干预手段以尽可能不影响母乳喂养为前提,尽快降低胆红素水平。目前,比较公认的干预标准为血清胆红素275~425μmol/L(16~25mg/dl)时停母乳,改配方奶喂养2天以上,直到胆红素降到安全范围再恢复母乳,300~375μmol/L(17.6~22mg/dl)时,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同时给予光疗。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早产未成熟儿,血清胆红素达到170μmol/L时应停母乳给予光疗。

3、支持疗法:同时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

4、酶诱导剂: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四、应该如何预防母乳性黄疸

1、有研究认为,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d,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2、其他注意事项:BMJ一般预后良好,但却并非绝对安全,未结合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处理不当可以引起智力、听力、神经系统损害而造成永久后遗症。无特殊并发症,黄疸明显时需暂停母乳。

3、黄疸患儿应忌食油腻、辛辣等助热生湿的食物,如肥肉、辣椒、韭菜、大蒜、生姜等;忌食粘糯滋腻的食物,如糯米、桂圆、大荔枝等。

4、黄疸患儿可以适当的多吃冬瓜、西瓜、茭白、田螺、泥鳅、番薯等;应积极地补充适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可适当地多吃胡萝卜、菠菜、麦芽、西兰花等。

黄疸 母乳性黄疸 母乳 母乳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食物与运动热量消耗转换更多运动>>
相关菜谱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