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肿瘤科 > 癌性疼痛 > 正文

癌性疼痛该怎么中医治疗

对于癌性疼痛这样的疾病我们不能忽视了治疗,因为这样的疾病一旦发生康复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我们患者重视在患病的时候做的正确治疗早日康复,下面小编就来讲述癌性疼痛中医治疗方法到底有什么呢!

一、散寒止痛法

《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充分说明了寒邪与疼痛的关系。寒邪凝滞,阳气不达,气血不畅,经气闭阻则可致疼痛的发生。中医学认为肿瘤为阴寒证,其本质在于“阴成形”,而癌性疼痛的发生与肿瘤关系相当密切,癌瘤是产生癌性疼痛的病理基础,故癌痛的发生亦多与阴寒之邪有关。临床中常见:疼痛或缓或急,常有冷感,痛有定处,得温痛减,或喜按,遇寒加剧。兼有面色苍白、形寒神怯、四肢不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全身症状。舌质淡暗、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濡。依据中医“寒者热之”的理论,治以温阳散寒、通络止痛。常选用附子、肉桂、细辛、干姜、丁香、乌药、桂枝、川椒、荜茇、小茴香、吴茱萸、川乌等药。本法一般适应于肿瘤进展期或晚期患者。因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易阻碍气机,导致气滞血瘀,故临床中常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如:玄胡、川楝、木香、桃仁、红花等。

二、活血止痛法

瘀血疼痛在癌性疼痛中最为常见。中医学认为血瘀既是癌瘤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又是肿瘤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瘀血内阻每致络脉不通,不通则痛,故通常在不同肿瘤的各个阶段均可见瘀血作痛的征象。活血化瘀止痛不仅可以使瘀阻的络脉再通,疼痛缓解,亦可以通过化瘀消除癌瘤产生的病理因素,达到抑癌缩瘤、控制肿瘤发展的目的,从而解除癌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瘀血疼痛的特征是: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痛甚。常兼有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肌肤甲错或有瘀斑、瘀点,痛处常触及包块。舌瘀暗或有瘀斑,舌底脉络瘀曲,脉涩。治遵"血实者宜决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原则,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大法;药选丹参、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益母草、土元、王不留行、当归等。临床使用活血化瘀药时应注意辨证施药,区分不同活血药的特点。同时,考虑到气血之间的关系,在应用此类药物时一定要配合行气药,这样才能达到“气行则血行”的目的,使活血药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行气止痛法

气机郁结是导致癌性疼痛的重要病机。可以说,行气止痛法不仅贯穿了肿瘤治疗的始末,亦在癌性疼痛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学认为引起气机郁滞的病因主要是七情所伤。气机郁结而致的癌痛多见于内脏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的肿瘤。疼痛性质多为胀痛,痛无定处,遇情志刺激加重。患者往往精神抑郁,或易激动、躁动不安;伴脘腹满闷、嗳气、食少纳呆、善太息。舌淡苔薄白,脉弦。治遵"郁而达之"的原则,拟疏肝理气、解郁止痛为大法;药选柴胡、青皮、香附、佛手、陈皮、川楝子、乌药、厚朴、青皮、枳实、木香、姜黄、薤白等。临床应用理气止痛药时,应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等结合不同理气药的特点,辨证施药。如:疼痛在胸肺者,选薤白、枳实、瓜蒌;疼在两胁者,选柴胡、香附、佛手、青皮、川楝子;疼痛在胃脘者,选延胡索、木香、厚朴、陈皮、乌药;疼痛在少腹者,选小茴香、莱菔子荔枝核等。对于气滞疼痛,除选用理气止痛药外,亦应根据引起气郁的原因及兼证进行合理配伍。本类药物多为辛温香燥之品,易耗气伤阴,故应中病即止;对于晚期肿瘤患者,使用时应注意配伍益气养阴补血之品,以防哈耗伤气阴。

关于癌性疼痛中医治疗方法在看完了文章内容的讲述之后我们也有了了解,癌性疼痛这样的疾病一旦发生确实不好康复,又会带去很多健康危害病痛折磨,所以能够了解治疗方法发病之后做到正确治疗很关键。

癌性疼痛 散寒止痛 行气止痛 疏肝理气 活血化瘀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