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位置:首页 > 其他科室 > 中医综合

奔豚气

专题介绍饮食禁忌相关食谱相关文章
简介奔豚是指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一种病证。由于气冲如豚之奔突,故名奔豚气。西医的神经官能症、冠心病等有类似症状者。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是否医保:

易感人群:无特定的人群

患病比例:0.001%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肾虚

治疗常识

挂号科室:中医科 中医综合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月

治愈率:9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3000元)

温馨提示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宜吃食材更多>>
1.宜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B等营养神经的食物; 3.宜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宜吃性味寒凉的食物。
忌吃食材更多>>
1.忌吃酒精等对神经有麻醉作用的食物; 2.忌吃咖啡等影响睡眠的食物; 3.忌吃高盐的诱发高血压的食物。
奔豚气的经方 此病的饮食宜忌有哪些

一、奔豚气的辨证施治

本证主要是由于七情内伤,寒水上逆所致。其上冲之理与冲脉有联系,因冲脉起于下焦,循腹部至胸中。其病理是由下逆上,而有气、寒、水之别。

气逆多由情志所引起,证候表现亦常有情志不能之状,寒水则由于阴盛或阳衰而引起。但气、寒、水三者又有密切的联系,水因寒凝,而寒水之逆又莫不因于气。故理气降逆为治疗本证的主要法则,可根据证候,结合使用。

辨证施治

1.肝肾气逆型

证候:自觉有气上冲咽喉,发作欲死,惊悸不宁,恶闻人声,或腹痛,喘逆,呕吐,烦渴,乍寒乍热,气还则止,常反复发作。舌苔白或黄,脉弦数。治则:肝理气降逆。主方:奔豚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方药:李根白皮、黄芩、葛根、白芍、当归、川芎、法半夏、生姜、代赭石、甘草。水煎服。

2.寒水上逆型

证候:先有脐下悸动,旋即逆气上冲,心慌不安,形寒肢冷,苔白腻,脉弦紧。治则:温阳行水,理气降逆。主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方药:茯苓、桂枝、炙甘草、大枣5枚,吴茱萸、法半夏、生姜。水煎服。

二、奔豚气的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2.宜吃维生素B等营养神经的食物;3.宜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4.宜吃性味寒凉的食物。

宜吃食物

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很好的营养神经的作用。能够缓解神经功能不全所致的心慌、气急等症状。5-6个剥皮后直接食用。

鸡腿菇含有维生素B2比较丰富,且蛋白质高,有利于营养神经。200g与青菜清炒食用。

牛奶蛋白质丰富,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高,有一定的镇静、改善睡眠的作用。250毫升,直接饮用。热饮为佳

饮食禁忌:1.忌吃酒精等对神经有麻醉作用的食物;2.忌吃咖啡等影响睡眠的食物;3.忌吃高盐的诱发高血压的食物。

忌吃食物

方便面调料包内的盐分可达3g,非常高,有诱发高血压加重本病症状的可能。宜吃新鲜的蒸煮型面食,注意低盐。

啤酒含有酒精成分,可影响心脏的功能,从而造成心慌等症状的加重。宜吃新鲜的果汁型饮料。

咖啡含有*,可影响到集体的睡眠功能。从而不利于症状的缓解。宜吃牛奶等促进睡眠的食物。

三、奔豚气的中药方法

附方茯苓一两、炙甘草二钱半、桂枝三钱、大枣二枚,用劳水二升煮之,煮至一升,一次服完。一两服两次。

此病是一种发作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发作时,先感小腹有一股气窜动,顶撑胀痛,且自觉气从小腹奔跑上冲到心胸,乃至咽喉,甚至发作欲死,发作后又渐渐缓解平复,发作时,其上冲之状,顶肝抬肺,难受至极。

桂枝加桂汤,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冲心,灸其核上各一壮,此方主之。

方药:桂枝五两白芍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歌曰:

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因,虽取桂枝汤为用,桂用五两肾奔豚。

解读:

这是风寒表虚自汗之人,被烧针后,(烧针,又称温针或针柄灸)又迫其汗出,伤了心气,心气受伤,不能下交元阳,则肾气寒而水气滞,加之针处再被寒邪侵入,两寒搏结,心致挟肾水之邪而凌心,故寒气从小腹上逆至心,必发为奔豚。这时应再灸其肿大发红而核起之处者,是欲杜绝再入之患。

用桂枝汤进行治疗,可以和营血而通心阳,可以解除外患,加重桂枝药量者,欲壮心阳而通肾气,暖水藏而去水邪也。

这是人体气化功能,表里相贯的道理,我们应当从药量的使用上有所掌握。

四、奔豚气是什么病

古病名,见《灵枢》、《难经》、《金匮要略》等,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金匮要略》称之为“奔豚气”。豚,即小猪。奔豚一由于肾脏寒气上冲,一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西医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及冠心病、心血管神经症等。

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

张介宾《类经六卷·脉色类十九》:“若微急沉厥足不收者,寒邪在经也。为奔豚者,寒邪在脏也。为不得前后,寒邪在阴也。按《五十六难》曰:‘肾之积气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其义本此。”

张志聪《灵枢集注》:“肾为生气之原,正气虚寒,则为沉厥;虚气反逆,故为奔豚;阴寒在下,故足不收;肾开窍于二阴,气虚不化,故不得前后也。”

丹波元简《灵枢识》:“简按:《骨空论》云:‘督脉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又《史·仓公传》:‘涌疝,令人不得前后溲。’盖皆奔豚也。”

丹波元简《素问识·骨空论》:“[冲疝]《五脏生成篇》云:‘有积聚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史记·仓公传》云:‘齐郎中令循病,众医皆以为蹶人中,而刺之。臣意诊之曰:涌疝也,令人不得前后溲。’盖与此同证异名,后世或呼为奔豚疝气。是。”

⑵《难经·五十六难》:“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叶霖《难经正义》:“贲豚者,其状如豚之奔突,以豚性躁动故也。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者,少腹,肾之分部,由少腹上冲至心下而止,上下无定时也。喘逆者,足少阴之支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肾气上冲故也。肾主骨,故骨痿。肾不能纳气,故少气也。……按:《伤寒论·太阳篇》曰:‘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此其发汗虚其心液,脐下悸者,欲动而上奔也,故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以保心而制水液。又曰:‘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此言发汗既伤其血液,复用烧针令其汗,是又伤其血脉矣。血脉受伤,则心气虚,加以寒凌心火,故核起而赤,心虚气浮,则肾气乘而上奔,故灸核上各一壮,以通泄其经气,更与桂枝加桂汤,散寒邪以补心气也。此两节论外感误治之证,与积久而成者有间。《金匮要略》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此言肝胆因惊骇为病,木者,水之母也,子病发惊,母亦随而上奔也。余三病亦因惊发而得,非奔豚,不为详解。又师曰:‘奔豚病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之,皆从惊恐得之。’此因惊则伤心,恐则伤肾,心肾水火之气虚,而不能互相交感,则肾之虚邪,反乘心之虚而上奔也。故总其治曰:‘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观《金匮》两条,与本经之义相近,然同因惊得,而有肝胆心肾之异。况外感积聚之不同,是受病之因,传变之理,不可不察,岂独奔豚一证为然?”

查看详情 >>
中医综合 其他疾病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