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儿科 > 儿童心理 > 正文

儿童心理健康关乎人格形成——心理专家谈儿童期心理培养儿童心理

天山网讯(记者李亚男报道)在我们身边,常见这样的现象:有的家长觉得对儿童的教育从其学说话或上学才开始,有的家长因工作忙把出生不久的孩子送到父母家或找保姆照顾,还有的家长因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照看或不断更换养育人……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吕淑云认为,这些做法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利,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对人的信任感,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据统计,我国有20%-30%的家庭中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儿童占三分之一。如今牞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

从狼孩的故事说起

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丛林中两个由狼哺育的女孩被人发现,取名为卡玛拉和阿玛拉,她们分别约8岁和1岁。回到人类社会后,人们为使她们适应人类的生活,做了各种努力。阿玛拉到第2个月才可以发出“波、波”的声音来表示饥饿和口渴。卡玛拉在两年后才学会说两个单词。

从狼孩的经历可以说明,童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对人的一生有多么重要。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期,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想让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就比较困难了。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在关注儿童身体成长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其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

精心呵护正确引导

孩子刚出生至18个月的心理成长过程被称为依恋期。婴儿出生时没有任何生存能力,完全依赖于母亲的呵护,在这一阶段生存是婴儿生命的全部目的,对母亲的依恋就成为婴儿最基本的需求。当然,这一阶段母亲对婴儿的关爱也应该适度,如果过分照顾、事事包办,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无益,会使孩子以为自己生来生活上就应该处处得到照顾、要求应该得到满足。这样也会使孩子变得自私、不独立,成人后不适应社会。

孩子18个月至3岁时被称为探索期。孩子开始走路后就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新鲜感,他的关注点从刚出生后的如何吸引母亲注意,逐渐地转向了周围世界。如果这一阶段,家长过分限制儿童的行为、过分照顾、凡事包办代替,会使孩子产生被控制的恐惧,由此会导致成人后的回避型人格,即对家长过分依恋,不能独立走向社会。如果家长凡事由着孩子,对不正确的行为不加以限制、纠正,就会使孩子形成冲动型人格,即遇事不冷静、爱发脾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考虑后果。

常受鼓励的孩子心理更健康3岁-7岁是孩子自我确认和最基本生活能力的形成期。这时的孩子想要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究竟怎样。

这时,孩子非常注意父母对自己所扮演各种角色的反应,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并强烈地希望和要求父母与自己一起玩游戏。如果得到父母的积极反应和肯定,他就会从各种角色中汲取营养,集各种优点于一身,形成丰富的、高度个性化的独特人格。

家长尤其要对孩子充满爱心,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孩子心情愉快,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教育和指导,也容易与父母交流,不至于情绪不稳定或感到压抑,常受鼓励的孩子心理更健康。

婴儿 儿童 青少年 老人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