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距骨骨折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距骨骨折有什么病因

一、距骨骨折饮食注意有哪些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能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由于长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折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益处,还可能有害。

 二忌多吃肉喝骨头汤。

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多喝骨头汤,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分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

三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在饮食上要做到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能刺激食欲。适当多吃一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二、距骨骨折的病因是什么

1.距骨颈部及体部骨折

多由高处坠地,足跟着地,暴力沿胫骨向下,反作用力从足跟向上,足前部强力背屈,使胫骨下端前缘插入距骨的颈、体之间,造成距骨体或距骨颈骨折,后者较多。如足强力内翻或外翻,可使距骨发生骨折脱位。距骨颈骨折后,距骨体因循环障碍,可发生缺血性坏死。

 2.距骨后突骨折

足强力跖屈被胫骨后缘或跟骨结节上缘冲击所致。

 3.距骨的血液供应

(1)胫后动脉分为三支胫后动脉的跟骨支分出一支供应距骨后结节。跗骨管动脉供应距骨体的中、外1/3,与胫前动脉的分支跗骨窦动脉吻合。距跗骨管动脉约5mm处发生三角支,供应距骨体内侧1/3。

(2)胫前动脉可分为三支向内分出两支,在内踝下方与三角支相吻合。向外发生跗骨窦动脉供应距骨头的下半部及距骨体的一部分。由足背动脉的背侧动脉直接供应距骨颈及头的内上部。

(3)腓动脉有两支一分支与胫后动脉的跟骨支相吻合;另一支与跗骨窦动脉相吻合。

距骨骨折影像综合以上,可见距骨头的内上半部是由足背动脉的背侧动脉供应,跗骨窦动脉供应外下半部,距骨体的中、外1/3由跗骨管动脉供应,内1/3由三角支供应。跗骨窦动脉亦供应外下一小部分,距骨后结节由胫后动脉的跟骨支供应。

距骨的血液供应虽然较为丰富,但距骨表面大部为关节软骨面覆盖,无肌肉附着;血管进入距骨的部位较为集中,容易损伤;距骨为松质骨,外伤时骨会被压缩而伤及血管,故骨折或脱位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

三、距骨骨折怎么样治疗

 1.无移位的骨折

应以石膏靴固定6~8周,在骨折未坚实愈合前,尽量不要强迫支持体重。

 2.有移位的骨折

距骨头骨折多向背侧移位,可用手法复位,注意固定姿式于足跖屈位使远断端对近断端,石膏靴固定6~8周。待骨折基本连接后再逐渐矫正至踝关节90°功能位,再固定4~6周,可能达到更坚实的愈合。尽量不要强迫过早支重。距骨体的骨折如有较大的分离,手法复位虽能成功,但要求严格固定10~12周。

如手法复位失败,可以采用跟骨牵引3~4周,再手法复位。然后改用石膏靴严格固定10~12周。但因距骨体粉碎或劈裂骨折时,上下关节软骨面多在损伤,愈合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比例较高,恢复常不十分满意。

距骨后突骨折如移位,骨折片不大者可以切除,骨折片较大影响关节面较多时,可用克氏针固定,石膏靴固定8周。

 3.闭合复位失败多需手术切开整复和用螺丝钉内固定

距骨颈骨折约占距骨骨折的30%。自高处坠落时,足与踝同时背屈,距骨颈撞在胫骨远端的前缘,发生垂直方向的骨折。可分为三型:

(1)Ⅰ型距骨颈垂直骨折,很少或无移位。

(2)Ⅱ型距骨颈骨折合并距下关节脱位。距骨颈发生骨折后足继续背屈,距骨体被固定在踝穴内,足的其余部分过度背屈导致距下关节脱位。

(3)Ⅲ型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脱位。距骨颈骨折后,背屈外力继续作用,距骨体向内后方旋转而脱位,并交锁于载距突的后方,常同时合并内踝骨折。常为开放性损伤。

四、中医怎样治疗距骨骨折

距骨颈骨折后,距骨体易发生缺血性坏死,故在中、后期应重用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药物,似促进骨折愈合。常用的中药为:

一、散寒活血化淤常用药物

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方剂举例: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等。

 二、祛湿活血化淤常用药物

清热利湿,如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汉防己、泽泻等;健脾利湿,如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赤小豆等;温肾化湿,如益智仁、肉桂、桂枝、乌药、威灵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渗利水湿者,如性寒凉之益母草、马鞭草、虎杖、半枝莲、穿山龙、木通、落得打等,性偏于温之泽兰、天仙藤等,性平之刘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剂举例:五神汤,三妙丸加减,五苓散加减,苓桂术甘汤加减,分清饮加减。

骨折 距骨骨折 清热利湿 健脾利湿 缺血性坏死 创伤性关节炎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