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幼儿保健 > 正文

支气管肺炎的类型 如何治疗护理小儿支气管肺炎

一、不同病原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特点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简称金葡菌肺炎,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且常为原发的金葡菌肺部感染。年长儿则多继发于金葡菌性败血症。

病理改变以肺组织广泛的出血坏死及多发性小脓肿为特点。胸膜下小脓肿如破裂,则可形成脓胸或脓气胸。有时可侵蚀支气管形成支气管胸膜瘘。若继发于败血症之后,则除肺脓肿外,常引起其他器官的迁徙性化脓病灶。

起病急,病情笃重,发展快。一般先有数天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然后突起高热,多呈弛张热型。咳嗽,痰呈粘液脓性,不易咳出。呼吸困难,缺氧明显,可见鼻翼扇动,青紫及三凹征。中毒症状显著。可出现面色苍白、发灰、皮肤发花、肢端冰凉\心音低钝、心率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肺部体征出现早,早期即有呼吸音减弱和中细湿罗音。病变进展迅速,极易发展成肺脓肿、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皮肤可出现红色丘疹、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有核左移现象。少数病例白细胞明显降低,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仍高。X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或小片状浸润影,病变发展很快,可在数小时内出现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相应的征象。

(二)腺病毒肺炎

腺病毒肺炎由腺病毒引起,我国以3,7型腺病毒为婴幼儿肺炎的主要病原,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小儿,病死率高。

病理改变为病灶性或融合性坏死性肺浸润和支气管及肺泡间质炎。气管、支气管广泛坏死,坏死组织和炎症浸润物充满支气管腔内,引起支气管管腔堵塞。

起病急骤,往往1-2日内突然发热达39℃,多为稽留热,偶呈不规则高热。热程较长,不受抗生素影响,轻症7-10日开始退热,重症可持续2~3周,神经系统症状明显。不论病情轻重,早期即有嗜睡、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重者可出现昏睡或昏迷,甚至反复惊厥、颈项强直等中毒性脑病或脑炎的表现。多数起病时即有频发的阵咳,有白色粘稠痰,不易咳出。发病4~6天后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或发灰,且逐渐加重,表现为喘憋、青紫、鼻,翼扇动及三凹征。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一般在发热4~5天后才听到少许湿性罗音,并逐渐增多。病变融合后可出现肺实变体征。病程中常合并胸膜反应和少量胸腔积液,无继发感染者渗出液为草黄色,不混浊,有继发感染时则有混浊,患儿易发生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半数以上的病例有腹泻、呕吐、腹胀。少数有中毒性肝炎、肝脾肿大。

白细胞数早期大都正常或减少,少数病例可在10X109/L(10000/mm3)以上,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X线肺部改变较肺部体征出现早,呈现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分布较广,可互相融合成大病灶,以肺下野及右肺多见,亦可见肺气肿。病灶吸收缓慢,2~4周才完全吸收,少数病例可有胸膜改变。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系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尤以6个月以内的婴儿多见。

病理改变可为脱眉性坏死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及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的粘膜大部分脱落,混以粘液、炎症渗出物堵塞管腔,继发肺气肿或肺不张。支气管周围肺泡及肺间质亦有渗出物。

起病急骤,常在上呼吸道感染以后2~3日出现持续性干咳,突然喘憋,呼吸明显加快,每分钟可达60~80次,偶可超过100次。呼气延长伴呼气呻吟。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口周青紫及三凹征明显,心率增快。发热不高,一般不超过38℃,热程短,仅持续1~4天,甚至可不发热。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减弱,当毛细支气管接近完全梗阻时,呼吸音微弱甚至听不清。喘憋发作时往往听不到罗音。喘憋稍有缓解时可听到哮鸣音及中细湿罗音。由于过度换气引起不显性失水量增加和液体摄入量不足,患儿可出现明显的脱水征。因喘憋、呼吸困难,出现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易致呼吸性酸中毒

X线呈全肺梗阻性肺气肿,肺纹理增粗,间质性肺炎、肺气肿。也可有小点片状淡薄阴影。

(四)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 由肺炎支原体引起,多见于5~15岁的儿童,但近年来婴幼JL感染的报道日渐增多,可散发流行。

病理改变以下呼吸道的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变厚,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分泌物及脱屑可堵塞气道为其特点。肺间质亦有单核细胞浸润。

发病缓慢,病初可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低热或中度发热,热程1~2周。以刺激性干咳为突出表现,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有时似百日咳样咳嗽,咯出粘液稠痰,甚至带血丝。咳嗽持续时间长,可达1~4周,常伴有胸痛。婴幼儿以喘憋症状较突出,有时不易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区别。肺部体征较轻,有1/3左右病例在整个病程中无任何阳性体征。一般可在肺局部听到少许干湿罗音,呼吸音减弱。部分病例可并发胸膜炎,胸水多为浆液性,偶为血性。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帮助。

X线检查有以下4种改变:①以肺门阴影增浓较突出;②支气管肺炎改变,以右肺中下野为多;③间质性肺炎改变,呈网状或条索状由肺门向中外带放射,周围有小片薄影或粟粒状阴影;④部分病例出现大片阴影,密度不均匀,呈节段状分布。少数为大叶性阴影,多在下叶。往往一处旧病灶吸收,另处新病灶又出现。

(五)衣原体肺炎

衣原体肺炎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多由受感染的母亲在分娩时传染,约20%受感染的婴儿发生肺炎,为6个月以内婴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

潜伏期2~3个月,起病多在3周龄左朽,约50%于新生儿期患有结膜炎病史。起病隐匿,多有呼吸道症状,如流涕、鼻塞及咳嗽,持续且逐渐加重,咳嗽多呈阵发性,一般不发热,有时可见中耳炎。肺部典型症状和体征可见呼吸加快,偶尔见呼吸暂停,肺部町闻罗音和呼气性喘鸣音,病程迁延可达数周至1~2个月。

X线胸片可见肺气肿,伴弥漫性、对称性间质性病变及散在斑片状浸润阴影,少数病例可见胸膜反应。

一般而言,细菌性肺炎湿罗音较清楚,病毒性肺炎,尤其在疾病早期(1周内)罗音常不多。白细胞计数、NBT阳性细胞及CRP均明显升高,绝大多数属细菌性肺炎,反之则多为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合并有迁徙化脓性病灶,或合并脓胸、脓气胸、肺大泡,常提示为金葡菌肺炎。但是,最终病原学诊断有赖于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及病毒快速诊断技术。

二、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西医治疗

(一)护理

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左右,湿度以60%为宜。给予足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经常饮水及少量多次进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经常变换体位,减少肺淤血,以利炎症吸收及痰液的排出。为避免交叉感染,轻症肺炎可在家中或门诊治疗,对住院患儿应尽可能将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患儿分开,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分开。

(二)氧气疗法

是纠正低氧血症,防止呼吸衰竭和肺、脑水肿的主要疗法之一。因此,有缺氧表现时应及时给氧。最常用鼻前庭导管持续吸氧,直至缺氧消失方可停止。新生儿或鼻腔分泌物多者,以及经鼻导管给氧后缺氧症状不缓解者,可用口罩、鼻塞、头罩或氧帐给氧。给氧浓度过高,流量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容易导致不良副作用,如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晶体后纤维增生症等。严重缺氧出现呼吸衰竭时,应及时用呼吸器间歇正压给氧或持续正压给氧以改善通气功能。

(三)抗菌药物治疗

抗生素主要用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及有继发细菌感染的病毒性肺炎。治疗前应作咽部分泌物或血液、胸腔穿刺液培养加药敏试验,以便于针对性选用有效药物。在病原菌未明,对未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应首选青霉素,每次20~40万U,每日肌内注射2次,直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为止。重症者可增加剂量2~3倍,静脉给药。年龄小或病情严重者需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可用氨苄青霉素,每日50~100mg/kg,分2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加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等。青霉素疗效不佳或对青霉素过敏的患儿改用红霉素,每日15~30mg/kg,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释成0.5~lmg/ml,分2次静滴。疑为金葡菌感染可用新青霉素Ⅱ,Ⅲ加庆大霉素或氯霉素等,亦可应用先锋霉素、万古霉素等。疑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用氨苄青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等。病原体己明确者,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首选红霉素。真菌感染应停止使用抗生素及激素,选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每次5万U,4~6小时一次,亦可用克霉唑、大扶康或二性霉素B。

(四)抗病毒药物治疗

国内用病毒唑治疗早期腺病毒肺炎有一定疗效,对晚期的病例疗效不明显。该药尚可试用于流感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对上药疗效不明显。

近年来国内运用免疫制剂治疗病毒性肺炎,如特异性马血清治疗腺病毒肺炎,对早期无合并感染者疗效较好。干扰素(interferons)可抑制细胞内病毒的复制,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治疗病毒性肺炎有一定疗效。

用乳清液雾化剂气雾吸入治疗合胞病毒肺炎,对减轻症状缩短疗程均有-定作用。

(五)对症治疗

咳嗽有痰者,不可滥用镇咳剂,因抑制咳嗽而不利于排痰。为避免痰液阻塞支气管,可选用祛痰剂如复方甘草合剂、10%氯化胺溶液、吐根糖浆、敌咳糖浆等。

痰液粘稠可用n-糜蛋白酶5mg加生理水15~20ml超声雾化吸入,也可用鱼腥草雾化吸入。干咳影响睡眠和饮食者,可服用0.5%可待因糖浆,每次0.1ml/kg,每日偶用1~3次,该药能抑制咳嗽反射,亦能抑制呼吸,故不能滥用或用量过大。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每次0.3mg/kg,每日3~4次,有镇咳作用,但不抑制呼吸。

三、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治疗

 (1)普通型肺炎(邪在卫、气)的证治:

【主症】患儿表现高热、有汗或无汗(一般早期少汗,邪达气分时则分汗、口渴)、呼吸急促、咳嗽有痰、轻度喘憋鼻扇、面赤口渴、咽红、舌尖红、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以宣肺清热化痰法。

【治法】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方药】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银花,连翘,寒水石,苏子,黛蛤散。

 (2)重型肺炎(气、血两燔或热入营血)的证治:

【主症】高热持续,咳嗽喘憋,躁扰不安,痰声漉漉,精神医院靡,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而干,脉弦数或滑数。治以清宣肺热,平喘化痰法。

【治法】常用麻杏石甘汤和玉女煎(系《温病系辨》的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加减。

【方药】麻黄,杏仁,生石膏,鲜芦茅根各,黄芩,青黛,生地,天竺黄,银花,连翘。

四、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及预防

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温度以20℃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55%~60%为宜。

(2)注意患儿休息,尽量使患儿安静,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并经常更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和防止肺不张。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适时转换体位,拍背排痰。

 (4)保持皮肤和口腔的清洁,注意体温的变化。

(5)患儿因高热、呼吸增快、液体丢失增加,随时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高热患儿补充水分应达800~1500ml。

小儿支气管肺炎预防

1、加强护理和体格锻炼

婴儿时期应注意营养,及时增添副食,培养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多晒太阳。防止佝偻病及营养不良是预防重症肺炎的关键。从小锻炼体格,室内要开窗通风,经常在户外活动或在户外睡眠,使机体耐寒及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就不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及肺炎。

2、防止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呼吸道传染病

对婴幼儿应心可能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尤以弱小婴儿受染后易发展成肺炎。注意防治容易并发严重肺炎的呼吸道传染病,如百日咳、流感、腺病毒及麻诊等感染。尤其对免疫缺陷性疾病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儿更要注意。

3、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感染

已患肺炎的婴幼儿抵抗力弱,易染他病,应积极预防可能引起严重预后的并发症,如脓胸、脓气胸等。在病房中应将不同病原的患儿尽量隔离。恢复期及新入院患儿也应尽量分开。医务人员接触不同患儿时,应注意消毒隔离操作。近年来有用苍术、艾叶等中药香薰烟以减少空气中病原体的报道,此法可用来预防交叉感染。

肺炎 支气管肺炎 小儿支气管肺炎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