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风病症的总体概述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
症状表现:
1、中风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2、有一定局限性神经症状,发生在一侧大脑半球者,有对侧三瘫,即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症状,或同时有失语。
3、发生在脑干、小脑者则有同侧脑神经麻痹、对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严重病例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或死亡。
诊断鉴别:
中风诊断技术包括:神经学检查,CT扫描(多数情况下没有对比增强)或核磁共振,多普勒超声和造影。中风诊断主要靠临床,并辅以成像技术。成像技术也帮助确定亚型中风的中风原因。此外血液测试也可以帮助中风原因的诊断(还没有普遍使用)。
治疗详情:
脑血管病治疗原则为挽救生命、降低残率、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一般治疗措施包括:维持生命功能、防治并发症。治疗和管理措施包括:脑卒中单元、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细胞保护治疗、血管内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二、中风病症的病因详情
1、情志郁怒。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
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3、劳累过度。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4、气候变化。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5、血液瘀滞。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三、中风病症的并发症有哪些
1、肺部感染。脑部病报可能导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水肿淤血;较长时间不翻身,会导致肺部分泌物坠积;以及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都会促使肺炎发生。应加强护理,如每3-4小时轻轻变动病人的体位并轻拍背部,使肺部分泌物不至于长期积贮,并使它容易排出。喂食时要特别小心,尽可能防止肺炎发生。
2、褥疮。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褥疮,好发部位在腰背部、能尾部、股骨大转子、外踝、足跟处。为避免褥疮发生,可帮助病人每2小时更换1次体位;在易发褥疮的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等。以保持皮肤干燥;还可进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
3、急性消化道出血。大部分发生于发病后1周以内,半数以上出血来自胃部,其次为食管,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4、脑心综合征。发病后1周内检查心电图,可发现心脏有缺血性改变、心律失常,甚至会发生心肌梗塞。
5、中枢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浅、弱及不规则,或呈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是由于脑干呼吸中枢受到影响,说明病情严重。
6、中枢性呢逆。见于中风的急、慢性期。重者呈顽固性发作,也是病情严重的征象。
7、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性尿潴留”及大便干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患者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较少。。
8、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加之症状复杂,治疗矛盾较多;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烧、出汗、脱水剂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中毒。。
9、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部时,散热机制被破坏,可引起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有无汗、肢冷、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但白细胞一般多不增高,复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时用*加冰枕降温有效,如不及时处理,数小时可死亡。
四、中风病症的预防相关
1、及时治疗诱发病
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应及早治疗;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
留意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等先兆中风现象。一旦小中风发作,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3、消除中风的诱因
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4、饮食结构合理
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或者服用深海鱼油。ω-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塞。
5、户外活动注意
应逐步适应环境温度,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特别是老年人),外出注意保暖。有过中风史的患者还要注意走路多加小心,防止跌跤;此外,日常生活起床、低头系鞋带等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等。
6、饮食营养
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病人能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
7、热敷具有保暖,解除疼痛,促进炎症消散或局限,以及消除疲劳的作用。
热敷的方法有干热敷,湿热敷两种.一般湿热敷温度为50℃左右,湿热敷的穿透力强,作用也强;干热敷比较方便,温度一般为60~70℃,但对昏迷,偏瘫,局部知觉障碍者应限制在50℃以内,以防烫伤,热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1)热水袋法:用开水,凉水各一半,调节水温在50℃左右,灌入热水袋中到半满或2/3满,排出袋内空气,拧紧塞子.灌好后要倒提热水袋,检查是否漏水,然后擦干热水袋表面,外面用布袋套好,放在病人需要的部位。对放置热水袋的病人的身体局部要经常检查,如发现皮肤极度潮红,应立即停用,并涂以凡士林或消炎药膏。
(2)湿热敷法:将行毛巾铺在热敷皮肤下面,露出患部,局部皮肤涂上凡士林后盖一层纱布或薄,将浸在热水里的湿毛巾或旧布拧干,抖开,并在手腕部试温,以皮肤不感灼热为度。再将毛巾折叠得适当大小,敷于患处,再盖上棉垫,以维持温度。如病人感到烫热,可揭开敷布的一角散热,每3~5分钟换一次敷布,热敷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在伤口部位做热敷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敷后按换药法处理伤口。同时注意观察,防止烫伤。热敷完毕,需将局部皮肤擦干,盖好,避免着凉。
中风口斜将松树嫩叶500克捣成汁,放1000毫升酒中浸两天后,再放在火旁加温8~12小时,初服5毫升
发生脑动脉炎的病原有结核杆菌、病毒感染、霉菌感染,以及胶原性疾病或钩端螺旋体病等,其中钩端螺旋体性动
老年人特别容易出现中风疾病,中风大家应该都是听过的,是一种非常麻烦的疾病,治疗中风的方法有很多,除了
中风偏瘫吃什么食物好?如何饮食?中风偏瘫常吃的食物有红景天、毛冬青、银杏叶...
预防中风吃什么食物好?如何饮食?预防中风常吃的食物有槐花、鱼油...
防癌防中风吃什么食物好?如何饮食?防癌防中风常吃的食物有柚子、柚子、葡萄柚、柚子皮、柚子茶、红柚..
中风吃什么食物好?如何饮食?中风常吃的食物有海虾、海虾、养心菜、松针茶、白矾、蚯蚓、僵蚕、红酒...
在步行锻炼的同时,令病人进行瘫痪上肢锻炼,顺序是:先活动手指,后持生活用品,再叫病人用健身球,锻炼手
其实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但是好多人都因为这种观点错过了最好的康复时机(发病三个月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
面瘫,也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口眼歪斜,算不上是什么不治之症,无论是在中医还是西医上都不乏相关的治疗方法,
患者在平时还应该要注意休息,尽量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脑、电视等等,可以趁空闲的时候,用热水泡脚,做做按
通常小儿患的急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此类小儿面瘫的特殊症状是感冒病毒感染后,形成变态反应,使面部一侧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