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心脏病 > 心脏病常识 > 正文

谨防儿童“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

秋冬季,气候转变很快,孩子容易感冒发烧,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其他疾病,如肺炎等。另外,感冒发烧还可能引发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对此我们又该如何预防治疗?下面,中医儿科专家刘昌艺老师为我们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病床表现

如果感冒发烧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心肌发炎,这是3~8岁孩子容易得的一种心脏病,可以治愈。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到心脏引起的心肌病变或心肌发炎等心脏受损疾病。

孩子在心肌发炎后,有一些临床表现,我给大家总结出四点,便于理解。

第一,表现为胸闷、气短、叹气不止,也就是呼吸不畅、呼吸困难,这与普通气短不同。比如有的人身体不好或者过于肥胖,上楼梯时都会大喘气,喘气后还要长出气,这时候人的吸气也深,呼气也长。但是心肌炎患者吸气是正常的,呼气时间较长。中医中提到肾主纳气,肾气足,呼吸平稳,不会长出气;反之,纳气时间短,呼吸困难。肾气不足,可能是感冒或身体抵抗力变差造成的。那么,感冒患者肾功能变差后,肾不纳气了,所以造成呼吸不平稳,表现为气短。

第二,疲乏无力。得了心肌炎的孩子,没有精神,容易疲劳,时常感到身体困乏,老想睡觉。

第三,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动1分钟超过120次属于心动过速,一分钟低于50次属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或过缓,都是由于心肌异常导致不正常供血造成的。儿童本身心跳较快,心脏跳动为每分钟80~100次。如果脉搏在这个范围内,还要根据前两个症状来观察病情。

第四,自汗和盗汗。白天醒着出汗叫自汗,晚上睡着了出汗、醒了以后止汗的,叫盗汗。有的人体质虚弱,一动就出汗,尤其是白天出汗的,多为虚症。在临床上常会遇到一些孩子,有夜里盗汗、大便干、内有热的症状,属于热症的孩子,其为阳盛体质;如果出虚汗,说明他供血不好,而且出汗越多越伤气血。中医理论认为血汗同源,所以出汗多了伤血,因为汗为心之液。

但是这四点症状不是很明显,需要家长留心观察。

心肌炎存在一些前驱表现,比如孩子原来得了感冒,现在感冒好了,仍有发烧、咳嗽、鼻塞等症状;孩子原来脾胃不好,现在仍有湿热、肚子胀、大便干或腹泻、腹痛等症状。其实,这不是感冒和肠胃的问题,而是心肌炎还没有完全治好的表现。我们认为心肌炎90%以上都是病毒侵犯后造成的,所以一般都叫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有句术语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左肺后边就是心脏,肺有两部分,右边是三个小叶,左边是两个大叶。中医把肺炎归结于心悸、怔忡和胸痹。心悸是心慌气短、心跳不止。怔忡也是心慌、心跳。胸痹表现为胸阳不振,痹阻不通,胸闷气短等。

也有人把肺炎归结于温热病的范畴。就是说,人在感冒发烧后,温邪上受,首先病毒从口鼻而入,再从咽喉到气管和肺。肺开窍于口鼻,鼻咽部是肺的一道篱笆,如果抵挡不住,病毒就会损害肺的功能,造成咳嗽、发烧等症状,一般病毒会从肺直接下传到脾胃、中焦、肝肾,最后由于孩子身体抵抗能力差,病毒直接从肺逆传到心包,损害心肌。所以,人们得病的主要原因是抵抗力差,还有病毒的伤害性强。

所以有些孩子,感冒发烧后得了肺炎,最后会转变为病毒性心肌炎。我父亲也是有名的老中医,曾经在临床上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一个6岁的孩子,得了感冒发烧,经我父亲治疗后,感冒发烧症状好了,但是家长比较警惕,发现孩子呼吸不畅,胸闷气短。我父亲给孩子做心电图时发现,孩子的心电图T波异常,心肌受损,最后开了一个月的药就治好了。所以,家长的细心、责任心、警惕心可以避免病情继续恶化,是比较重要的。心肌受损后,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心肌炎。在心肌受损症状比较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吃药治疗。一般治疗心肌受损需三个月,治疗心肌炎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有些家长太过于粗心,孩子在5~6岁得了心肌炎没有治好,到20岁左右仍感胸闷、心慌、气短,影响了工作和学习。此时如果抵抗力好,又注意身体的调养,可常吃防止心脏病发的药,如丹参片。如果胸闷气短,可常吃山药和大枣补气

中医治疗心肌炎的方法

药物方面

中医里有一些成药,如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补中益气丸或生脉饮都可治疗心肌炎。丹参可强心活血,可以适当地吃一点。

补中益气丸,可以治胸闷、气短,并能健脾。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胃功能好,等于我们的四季脾旺不受病毒侵害,所以调理脾胃也是非常重要的。

生脉饮,成分主要有人参、麦冬、五味子。现在可能有两种配方,一种成分含党参、麦冬、五味子,一种成分含人参、麦冬、五味子。含有人参的生脉饮贵一些,含党参的便宜一些,但都是利气、养阴、补气、活血的中成药。

除了中成药,也有一些中药方子,如辛夷、苍耳子,可以通鼻窍,治疗感冒和鼻炎,元参、板蓝根、山豆根可以抗病毒,黄芪、麦冬、五味子可以养心阴、凉血,丹参、苦参可以清热解毒、强心率,阿胶、红枣可以补血。

另外,孩子在喝中药的时候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说一说孩子的喝药量和喝药次数。大人一般每天喝中药300~400毫升,分两次喝,小孩可以分三次喝,早晨起床喝一次,放学回来喝一次,睡觉前喝一次。如果是上幼儿园的小孩,应先把药浓缩成100~200毫升的药汁,如果孩子太小,把药浓缩成100毫升的药汁就够了。其次,孩子在喝的时候,要加热喝、加糖喝、饭后喝,孩子大便干可以用蜂蜜代替糖,孩子有怕冷的症状可以加些红糖。

养生一点通《孩子身心健康自然乖》书中还介绍了关于食疗方面的调养方法。

1.

百合莲子

莲子有清心、除烦,治疗胸闷、气短的功效。百合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食材:百合20克、莲子1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食材熬煮成粥即可。

药效:可以养心、润肺、止咳、预防感冒。

2.黄芪鸡汤

生黄芪可补气,而炙黄芪的药性柔和一点,所以我们要用生黄芪。

食材:生黄芪30~50克,老母鸡一只。

做法:将生黄芪直接塞进处理好的鸡肚子里,让黄芪的药效直接被鸡肉吸收,用白线绳将整只鸡缠好,防止黄芪跑出。最后炖熟后可直接喝鸡汤,也可吃鸡肉,老少皆宜。

药效:对治疗心肌炎效果非常好。

3.百合黄芪鲤鱼

食材:生黄芪30克,百合10克,半斤到一斤的鲤鱼一条。

做法:将黄芪、百合用布包好后放在鱼肚子里炖煮。

药效:对预防病毒性心肌炎有很好的效果。

食疗方法治疗时间长,也不能总吃,所以还应以预防为主,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内容,供家长们参考。第一,预防感冒。首先在季节变换时,要给孩子适当加减衣物,避免风寒、燥热,比如冬天外面冷要多穿点,室内热要少穿点,避免温差大而受寒。第二,少去公共场所。春秋季节,孩子发病率较高,如流行感冒、水痘、荨麻疹等,此时应少去公共场所,避免病毒感染。第三,饮食清淡,五色对五脏。饮食多样、丰富,少吃大鱼大肉,多吃水果蔬菜。如白色食物入肺,黑色食物补肾,青色食物入肝,黄色食物入脾等。第四,保持居室洁净。应该经常通风换气,定期消毒。

小贴士:如果家长经验不足,发现孩子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健脾 心肌炎 心脏 汗多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